谁能说确定没有野心呢?有时候人的命运,不过只是彼此之间一线之悬恭亲王。当离皇位只有半步之遥而不可得时,那种绝世的苦闷可以想见。

恭亲王:为什么恭亲王奕䜣没有野心?

可以说恭亲王,恭王府的兴衰与大清朝晚景相互生息。可谓造化弄人,极具才干的奕訢身为皇家一员,却在争夺帝位的过程中,不幸落选,居位“亲王”。

恭亲王:为什么恭亲王奕䜣没有野心?

自此在他的从政生涯之中,经历起伏,每每临危受命,化解朝廷灾难,其一度也坊间被神化,设想他若登基,可挽救清廷之大厦,走向近代化恭亲王。咸丰登基后,恭亲王无疑是忠于清廷,颇有事功,堪当名臣。

恭亲王:为什么恭亲王奕䜣没有野心?

恭亲王:为什么恭亲王奕䜣没有野心?

恭亲王:为什么恭亲王奕䜣没有野心?

恭亲王:为什么恭亲王奕䜣没有野心?

在道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833年1月11日),奕訢出生,与咸丰帝(奕詝)属异母兄弟。但奕詝生母孝全成皇后早死,是奕訢的生母静贵妃受皇后的托孤遗命,抚育了皇四子奕詝。

恭亲王:为什么恭亲王奕䜣没有野心?

在少年时期,奕訢与奕詝同在一母照拂之下,而且年龄相仿,彼此无异于亲兄弟。道光帝立储时,确曾在四子奕詝和六子奕訢之间犹豫不决。但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下定决心由皇四子继位,写下了遗诏。

实际上,有时候才能不是选拔的唯一标准。奕訢的文才武功均在奕詝之上,道光帝也很钟爱这个儿子。按清朝传统,皇位传给诸皇子中才德兼优者,奕訢有得皇位的可能。

但咸丰帝的老师杜受田棋高一着,他深知奕詝的智识才具都“万不敌”奕訢,不能以条陈时政和骑马习武取胜,乃对奕詝面授机宜,以仁孝之心取悦于道光帝。

有一日,道光帝领诸皇子狩猎,奕詝故意一箭不发,“上问之,对曰:‘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宣宗(道光帝庙号)大悦曰:‘此真帝者之言!’立储遂密定。”

除此之外,道光帝晚年身体违和,缠绵病榻,自思多年痼疾,将不久于此位。其时,奕詝伏地流涕,痛切异常,“帝大悦,谓皇四子仁孝,储位遂定。”而恭亲王高谈阔论,功利性太强,引起了道光的不满。

为了断掉他的争储心思,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道光帝下令在妃子园寝内为恭亲王之母静贵妃预修陵墓,亲令静贵妃死后必须葬于妃园寝,不得更改,变相暗示了争储失败。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道光帝召十重臣公启锦匣,内有御笔两谕,一为“立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一为“封皇六子奕訢为亲王”。不久后道光帝病逝,遗命奕詝即位,改元咸丰。

可以说,咸丰帝得位有取巧之嫌,聪明的奕訢未必真心服气。由此,兄弟俩猜疑不和,心存芥蒂,只是碍于君臣之礼,彼此心照不宣,加上咸丰帝乳母(已尊为康慈皇太妃)去世,失去中间调节人,双方感情日益疏远。

咸丰五年(1855年),恭亲王奉旨总理行营事务。二月,奉旨赏穿黄马褂。七月初一日,其母孝静成皇后(即静太妃)病重,奕訢为之请求咸丰帝晋封皇太后,咸丰帝含糊答应,奕訢即传旨册封,咸丰帝不满。

咸丰对此事极为不满,二十一日,恭亲王即葬生母康慈太后之次日,奉旨罢免一切职务,回上书房读书,仍令内廷行走,管理中正殿等处事务。

但总体来说,恭亲王还是被重用。咸丰在位期间,奕訢于咸丰三年(1853年)到咸丰五年(1855年)之间破例担任领班军机大臣。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奕訢授命为全权钦差大臣,负责与英、法、俄谈判,并且签订了《北京条约》。

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驾崩,奕訢与两宫太后联合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夺取了政权,被授予议政王大臣。

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龙驭上宾,奕訢与两宫太后联合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夺取了政权,被授予议政王之衔。

从咸丰十一年(1861年)到光绪十年(1884年),奕訢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期间虽在同治四年(1865年)遭慈禧太后猜忌被革除议政王头衔,但依旧身处权力中心。

慈禧与恭亲王的浮沉可谓相伴而生,光绪十年(1884年)终于因中法战争失利被罢黜,史称“甲申易枢”。

恭亲王在家赋闲十年之久。一直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以善后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才再度被起用。从光绪二十年(1894年)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五月二十九日逝世,谥号为“忠”。

具体的人在权力与利益面前,很难保持本心。政治舞台上经历几番大起大落后,恭亲王在家庭生活中更是让他经历了很多不幸,儿女多早殇,侥幸活下来的则难堪造就。

在陈宝国主演的电视连续剧《一生为奴》中,对此有相当水平的塑造与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