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器时代以后,日本的时代命名分以下几种情况桃山时代。

一、以陶器命名桃山时代。

1、绳文时代(?——公元前3世纪)1877年。美国动物学家摩斯在东京大森贝冢发现了一种陶器桃山时代,称之为Cord Marked Pottery,后日本考古学家白井光太郎将其命名为绳纹陶器。二战以后统一称之为绳文陶器。绳文时代即因此得名。

2、弥生时代(公元前3世纪-3世纪)。1884年初,考古学者有坂鉊藏在今天东京大学工学馆10号楼附近的弥生町一个陆军手枪射击场,发现了半个壶形陶罐。后来,他将此陶罐交日本考古学的创始者坪井正五郎鉴定,后者以壶形土器的“出生地”为其冠名,称之为“弥生式陶器”。弥生时代即因此得名。

二、以政权所在地和都城命名

1、大和时代(公元3世纪—6世纪)。大和时代又称古坟时代,因大和政权而得名。但大和政权究竟位于畿内(以奈良为中心)还是九州,长期存在争议。京都大学教授内藤湖南在《卑弥呼考》中主张“大和说”,东京大学教授白鸟库吉在《倭女王卑弥呼考》中主张“九州说”。目前考古证据倾向于“畿内说”。

2、飞鸟时代(公元600年——710年),因中央政权所在地飞鸟(又称藤原京)而得名。飞鸟时代是日本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开始形成和佛教文化繁荣期。圣德太子推行的改革就在这一时期。“天皇”名号也产生于这一时代。

3、奈良时代(710—794年)。因都城所在地奈良(当时称平城京)而得名。奈良时代是女天皇频繁登基时代。日本历史上共有8位女天皇,3位产生于奈良时代,包括第1代女天皇元明天皇。奈良时代是日本全方位学习中国唐朝时期。

4、平安时代(794—1192年),因都城位于平安京(今天的京都)而得名。平安时代是藤原氏权倾举朝,摄政、关白当政,也是天皇退位后作为上皇在院厅执政时期,天皇权力因此逐渐旁落。平安时代是从“唐风文化”向“和风文化”转变时期。

5、镰仓时代(源赖朝建立幕府的1192—至1333年幕府灭亡)、室町时代(足利尊氏1333年建立幕府至1573年幕府灭亡)、安土·桃山时代(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为“天下人”的1573—1603年)、江户时代(德川家康建立幕府的1603年至1868年“大政奉还”,幕府“谢幕”。)整个武家时代也均以政权所在地命名。

三、以天皇元号命名。

1、明治时代(1868—1912年)。1868年明治政府建立后,当年9月8日,天皇根据臣属撰定,取中国古籍《易经·说卦传》中“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一句,改元“明治”,并规定“自今以后一世一元,永为定制。”因此,自明治时代,日本时代名称均以天皇元号命名。

2、大正时代(1912——1926年)日本第123代天皇嘉仁登基后,改元“大正”。“大正”年号典出《易经》第十九卦中的“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这一年号过去曾四次被选为候补,此次改元终被采用。

3、昭和时代(1926——1989年)“昭和”元号取自《书经·尧典》的“百姓昭明,协和万邦”一句,尽管昭和时代既没有“百姓昭明”,更没有“协和万邦”。

4、平成时代(1989——2019年)“平成”元号出自《史记·五帝本纪》“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以及《尚书·虞书·大禹谟》中“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功。”先平成天皇明仁已宣布退位,明年日本又将走进“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