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举两个同学的例子,供你参考,然后再详细论证你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根本,是你选什么起点的问题,而不是考不考的问题,先给一个定性的说法,县委办是一个可上可下徐大总统、可进可退的位置,已经超越你是否要考试不考试的选择问题。

我有两个同学,当年大学毕业,一个进了国家某局,一个进了当地县委办徐大总统。我们当年非常羡慕这个某局的同学,一步登天一样,直接到峰顶。相对来说,这个县委办的同学就是去了基层。大概十年吧,十年聚会的时候,同学之间的差距拉开了。

某局这位同学在大机关徐大总统,起点就是副处,也算发展快的,五年副处,十年还是副处。县委办这位同学,在县委办写了几年材料,立下汗马功劳,期间也有机会上调去市里省里,但他跟紧书记,哪里也不去。在县委办提了副科、正科,然后下放到大乡镇当一把手书记,锻炼两年后,返回县委办当主任进常委,副处级。后来县委书记进市里副市长,带他过去做了分管大局的局长,正处级。十年跨越四级,而且成为实权派。

同学聚会,局长同学是坐着奥迪来的,最后酒店还给聚会免了单,那个风光,那个气度,那个范儿,比外国总统还牛。再看那位当年风光无限的某局副处同学,是骑着自行车来的。当然了,也许是人家低调,不过据了解,某局比较清闲,在北京住着一间56平米的小房子。别说请客了,连个发票都不敢拿出去报销。

当然了,人生的境界,不能论这些表面的东西,但是职务的发展,也是有区别的。这位局长年轻有为,如果将来副市长升书记,他未必不能升为副市级。某局那位同学慢慢熬着,未来也可能熬个副市级。这个职位,在国人眼里,已经是高干了。其实,升到这个层次,一般人也只有两条道:一种是从领导身边快速崛起,一种去大机关慢慢熬。

第一,首先说你有了县委办岗位,一定时期内不能参加国考。这不是重点,你的思想是去考一个冷门的市里岗位。我否定的是你的这个想法。如果没有比县委办更牛的岗位,建议你留在县委办。因为县委办的人,要么是当地的实权派,要么可以上调到省市一级的。只要你会写材料,懂人情世故,这条路基本就是必然的。

第二,入职县委办,不管是否安排你做文字,你一定要练出文字能力,这是你职场道路的硬通货。你要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是写好大材料,二是做人做事低调务实,把领导服务好,也不要得罪其他人。不用三五年,天时地利人和,你就可以顺势而为。如果你得到书记的欣赏,你放心他会帮你创造天时地利人和的。作为县里一把手,搞定一个正科是分分钟的事情,搞定副处也是很大的权重。

第三,入职县委办,还有一个鱼和熊掌兼得的好处。如果你去了清贫部门,你可能是在清贫中熬,接触的层次和视野也比较小。你在县委办,一定要当上书记的秘书,实在不行,也要干上综合文字。你跟着书记,他的格局就是你的格局,他的层次就是你的层次,他的圈子就是你的圈子,你可以接触到很高的层次,接触很牛的人脉。现在的县委书记已经通到北京的。你的视野和格局,远远超过一般人了。你在这个格局上,你的福利待遇会差吗?围着你转的人,估计就要烦死你了,此处省略一万字。

综上,如果往上没有超越县委办的职位(市委办、省委办),与其搞一个市里冷门职位,不如在县委办上两条腿走路,生活和事业都不耽误。你在县委办,你的老婆孩子家里都会受到照顾,因为领导希望你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你的后顾之忧比较少,你进可以进到更高层次的好部门,你退可以退到大单位大乡镇当一把手。前提是你要好好干。

徐树铮是段祺瑞的智囊和心腹,在段祺瑞当政时,徐树铮为他出了不少力。但是徐树铮脾气太傲,得罪人太多,最后段祺瑞的失败和徐树铮有着很大的关系。不过两人的关系一直很好,并未改变。徐树铮出身耕读之家,后来弃笔从戎,想去山东投奔袁世凯。袁世凯派来山东观察使朱钟琪来考察徐树铮,两人话不投机,徐树铮被赶了出来。无处可去的徐树铮在街头偶遇段祺瑞,这两人倒是一见如故,段祺瑞把徐树铮留下当了记室。后来段祺瑞还送徐树铮去日本留学学习军事。

徐大总统:刚毕业考上县委办了,应该继续参加国考往市里考吗?

徐树铮回来以后继续在段祺瑞手下任职。段祺瑞对他非常信任,一力提拔。后来段祺瑞当陆军总长时,徐树铮也被提拔为次长。因为段祺瑞习惯午睡以后下棋吟诗,晚上则要打麻将,所以陆军部的事情全部是徐树铮来负责,什么事都可以他做主,另一个次长蒋作宾完全成了摆设。

徐大总统:刚毕业考上县委办了,应该继续参加国考往市里考吗?

甚至徐树铮去段府找段祺瑞,也完全不用门房通报,可以直接进出,连段祺瑞的内室也不例外,由此可见段祺瑞对他的信任。

徐大总统:刚毕业考上县委办了,应该继续参加国考往市里考吗?

段祺瑞这么信任徐树铮,一方面是徐树铮确实忠心耿耿,一方面也是他有才气。徐树铮做事过目不忘,公文、条例只要看过就能记住,段祺瑞问他都能对答如流,而且一字不差。而且徐树铮还能一心多用,一边批公文一边接电话都不耽误。也难怪段祺瑞要把他当成左膀右臂了。

徐大总统:刚毕业考上县委办了,应该继续参加国考往市里考吗?

然而徐树铮有个大毛病,就是过于心高气傲,除了段祺瑞之外其他人都不放在眼里,而且说话毫不客气,此外他做事还胆大妄为,得罪了很多人。像冯国璋和段祺瑞并列“北洋三杰”,也是北洋集团的元老级人物了,然而徐树铮对他就毫不客气。冯国璋当代总统时,徐树铮每次去总统府送公文都是催着他快快盖章。冯国璋想看两眼公文上到底写的什么事情,徐树铮都要不耐烦,还直接出言讽刺,搞得冯国璋非常郁闷。

徐大总统:刚毕业考上县委办了,应该继续参加国考往市里考吗?

连冯国璋尚且如此,其他人就更不要说。徐树铮这个臭脾气让很多人都很不满意,包括段祺瑞手下其他人也都和他关系很差,至于别的派系就更糟糕。

至于徐树铮的做事风格就更糟糕了。像冯国璋和段祺瑞府院之争时,通过陆建章拉拢了冯玉祥发表通电,反对段祺瑞的武力统一。徐树铮一方面以陆军部购买的军火拉拢张作霖,和奉军联手在秦皇岛劫持了这批军火,一方面公然枪杀了陆建章,让北洋上下人人自危。

此后徐树铮更是借着自己和奉军合作的机会贪墨奉军军饷,以帮助段祺瑞组建部队。在张作霖发现以后,徐树铮又想着暗杀张作霖,结果硬是把这个原本的盟友逼成了敌人。

所以也正是徐树铮这个脾气和做派,才让段祺瑞多了很多敌人。最后段祺瑞遭到曹锟、张作霖两大势力联手逼宫,最终引发直皖大战,段祺瑞兵败下野,徐树铮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没有徐树铮的话,段祺瑞未必会输得那么惨。

不过即使如此,段祺瑞对徐树铮还是非常信任。后来段祺瑞出任临时执政时,徐树铮被冯玉祥以为陆建章报仇的名义所杀,段祺瑞非常生气,可见两人关系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