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奥斯陆协议,在挪威的撮合下,巴以双方在奥斯陆经过历时数月的14次秘密谈判,此次谈判史称“奥斯陆和谈”,最终双方在加沙和杰里科首先自治等问题上达成原则协议。9月13日,巴解组织和以色列在美国白宫南草坪正式签署了《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即奥斯陆协议)。

奥斯陆协议:《奥斯陆协议》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随后奥斯陆协议,加沙开始自治。经历了长期颠沛流离后,阿拉法特终于回到了自己的祖国。1994年,拉宾、阿拉法特和当时的以色列外长佩雷斯,也由此荣膺诺贝尔和平奖。

奥斯陆协议:《奥斯陆协议》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但和平不是一帆风顺的,两年后,拉宾在一次演讲后遭到以色列极端分子剌杀,其后巴勒斯坦极端势力亦连续发动针对以色列的袭击事件,街头冲突逐渐演变成双方武装对抗奥斯陆协议。

奥斯陆协议:《奥斯陆协议》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拉宾遇刺后,阿拉法特在和谈问题上也开始变得非常谨慎。与以色列受国内右翼势力牵制不同,阿拉法特既受国内不同强硬派别的牵制,而且还必须顾及阿拉伯世界和整个伊斯兰教世界的感情。这表现在圣城耶路撒冷归属问题上,当地的一地一草都牵涉到许多国家和民众的感情,如何分割,这可能不是一个巴勒斯坦民族和阿拉法特就能作出决定的。

当以色列前总理巴拉克提出戴维营协议时,阿拉法特就在耶路撒冷等问题上犹豫了。巴拉克确实没有在巴难民、耶城归属等问题上答应巴方条件。但从现在往回看,至少在过去50年,巴拉克的和谈条件是“最慷慨的”。随后的沙龙政府乃至以后的以色列政府,都不大可能再拿出更有利于巴勒斯坦的谈判文本。

戴维营协议失败后,巴以两个民族的失望愤怒情绪都开始高涨。2000年,沙龙进入圣殿山挑衅,作为直接导火索,引发了旷日持久的流血冲突。 “911事件”后,反恐成为国际主旋律。巴勒斯坦的类似行动,尽管有处于抵抗的正义性,但很难摆脱“恐怖”的恶名。烽火四起的巴以冲突,反而帮助更强硬沙龙上台。阿拉法特曾要求回到戴维营协议,但他面对的是沙龙,沙龙提出了远比巴拉克更苛刻的条件。

奥斯陆协议被彻底抛弃了,随后则是巴以冲突的愈演愈烈,几年后,阿拉法特病逝,沙龙也长期中风后离开人世。巴以的一个时代结束了,但紧接着是另一个时代的血雨腥风。

锅子哥观点:阿巴斯或许仅仅只是口头发泄自己的不满,因为之前已经有数十次威胁要撕毁与以色列的所有协议,但均未落地实施。

奥斯陆协议:《奥斯陆协议》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奥斯陆协议:《奥斯陆协议》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奥斯陆协议:《奥斯陆协议》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奥斯陆协议:《奥斯陆协议》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9日,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宣布,将停止履行与美国和以色列达成的所有协议,此举旨在反对以色列吞并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的计划。

为什么巴勒斯坦要停止协议?这件事要追溯到4个月以前:

(一)今年1月28日,特朗普公布了“中东和平新计划”,对外美名曰:推动解决巴以问题的计划 。(二)今年2月1日,巴勒斯坦总统说将断绝与以色列和美国一切关系。(三)伊朗、叙利亚、土耳其和约旦批评美国偏袒以色列,欧盟、中国、俄罗斯和联合国呼吁根据安理会有关决议解决巴以问题。总的来讲,美国制定的这个方案,表面上看对巴勒斯坦有利,实际上明显偏袒以色列,无论是在政治、经济、安全上,都将混乱推给了巴勒斯坦,安逸与发展留给了以色列。

所以,从一开始,巴勒斯坦就表现出极大的不满,曾多次扬言与美国、以色列断绝关系,但时至今日丝毫不见动静。巴勒斯坦不可能与美国撕毁协议以色列是美国目前的“铁杆盟友”,被称为“中东小霸主”,没有国家敢轻易挑战以色列的国家安全。

华尔街和美国的犹太财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每年以色列都得到美国大量军援,甚至特朗普政府为了以色列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将大使馆迁至耶路撒冷,足以见以色列虽为小国,影响力却是非同小可。

但相比之下,巴勒斯坦就相差甚远了,虽然阿巴斯多次表示要与美、以割裂,但从实际效果看作用不大。

其实巴勒斯坦自身与美国断交对于美国来说并没有造成多大的伤害,只是这一行为将会给中东地区带来的后续影响对美国极其不利。锅子哥观点说到底,“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各国的对外政策无不是为了保护自己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地位。

当然,无论是普通公民还是国家,都希望国家能够长治久安和稳定,所以还是呼吁巴以双方能够通过和谈的方式解决问题。美国不要插手别国的内政,安心处理好自己内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