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真相》改编自紫金陈的《长夜难明》,剧版虽然做了一些改动,比如把受害女生的年龄改小,把涉案官员的级别改低等等,但这个结局还是很值得探讨的长夜难明结局解析。

长夜难明结局解析:如何评价《沉默的真相》大结局?

长夜难明结局解析:如何评价《沉默的真相》大结局?

首先,涉案的人都得到了法律的审判。原著中,李建国长夜难明结局解析、胡一浪都是自杀,卡恩集团也没有被查抄,他们的罪行一件都没有被公布。似李建国这样的领导干部,在职时死掉,家属还可以从单位领到一笔不小的一次性补偿。以他这个级别,几十万还是不成问题的。

长夜难明结局解析:如何评价《沉默的真相》大结局?

你说气人不气人长夜难明结局解析?

长夜难明结局解析:如何评价《沉默的真相》大结局?

而在剧中,李建国被判了死刑,胡一浪是无期徒刑,卡恩集团也会倒闭换人,这才让迟到的正义稍微有那么一丝作用长夜难明结局解析。

其次,省委书记的出现是个暗示长夜难明结局解析。虽说剧版对大老虎的级别做了调整,只牵扯到了副市长和他的女婿,但是这个公安系统出身的省委书记也给了大家某种暗示。

实际上,无论这个副市长在省内是什么级别,都不至于需要省委书记出面,公安厅的人也不会向省委书记请示汇报。

唯一的可能就是这个副市长牵扯到了更高级别的官员,级别足以高到要让一省大员不得不亲自出面的地步。

再者,几位揭幕者的刑期被缩短。原著中,张超被判了8年,剧中是5年;

原著中,陈明章被判了3年罚了100万,剧中没听清楚,大概跟张小倩差不多吧。

尽管《沉默的真相》没有拍出原著“长夜难明”的全部真相,客观上也美化了一些人,但这个剧的尺度已经算是很大的了。

这个迟到了10年的正义,对江阳他们来说,意义在哪里?

同样的,需要江阳、朱伟、张超等人走到这样的境地,相关的部门、领导以及法律才能有所作为,这到底是褒扬还是讽刺呢?

如果每个人都需要如此才能让正义得到伸张,是谁的悲哀呢?

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

长夜难明结局解析:如何评价《沉默的真相》大结局?

长夜难明结局解析:如何评价《沉默的真相》大结局?

2012年度收获天涯文学 “十佳作者”“十佳作品”奖,再到2020年12月,收获第四届“於梨华青年文学奖”,并被评选为橙瓜见证·网络文学20年报告十大悬疑大神......紫金陈的作品获得过含金量高的认可,但也存在争议和空白。紫金陈早期作品文风偏稚嫩,其中《少年股神》有着明显模仿古龙文风的趋势,这一点既有时代背景的影响,也有作者成长期不可避免的模仿学习阶段。同代作者江南就曾因早期作品《此间的少年》大幅借鉴了金庸小说的人物名字、性格设定、故事情节陷入了抄袭金庸的风波中,最终向金庸赔付188万元。

到了中后期,紫金陈则进入了致敬日本悬疑作家东野圭吾的阶段,《高智商犯罪》和“推理之王”系列的部分作品都有着神似东野圭吾揭露社会黑暗现实的特征。影视改编的《无证之罪》核心情节(重造犯罪现场以便让真凶脱罪)和《嫌疑人X的献身》有异曲同工之妙。

直到《长夜难明》(剧版《沉默的真相》)出版,紫金陈本人的风格才明确起来——用朴实通俗的语言关怀社会现实,体现人性幽深。作为紫金陈作品情节、人物的集大成者(《长夜难明》是紫金陈作品集合中的最高分),《长夜难明》包含了多重要素——偏远地区维权不易的大背景、性侵未成年女性的严重犯罪、追逐真相的正义“三剑客”、交错的三条时间线……这些被紫金陈一丝不苟的串联起来。作品既有对社会中法外之地存在的反思,也有对普通人追逐正义的刻画,整本书代入感极强,最后搬上银幕的作品才有了天然的生命力。

“太真实了”这可以说是读者对悬疑小说的盛赞,如果说紫金陈“中国版东野圭吾”的名头之前是读者出于内容相似的调侃,那么现在则是紫金陈正在不断靠近主流的宣誓。

捧与踩之间

回顾紫金陈的所有作品,他也钟爱从个人的现实生活中取材——主角往往毕业于自己的母校浙江大学,故事一般发生在浙江地区,部分人物经历来源于自己的经历。比如《坏小孩》中的朱朝阳父母离异的背景就是紫金陈本人的背景。

《隐秘的角落》中男主角朱朝阳黑化的导火线之一——父亲二婚后的关系疏远,正是紫金陈的童年经历。除此之外,宁波水乡出生,浙大理工科毕业,让紫金陈的作品兼具细腻的感情和严谨的逻辑,而不单纯是工于精巧的阴谋。也因此,紫金陈笔下的故事大都通俗易懂,很接地气,不会让读者产生读不懂或者不想读的感觉,奠定了较广的受众基础。与此同时,紫金陈一直只承担作家的职责,在自己的作品影视化的过程中也自称不会参与编剧工作,而是专心创作。10月份和优酷合作三个系列、十部超级网剧、紫金陈全新悬疑宇宙的消息流出后,紫金陈微博回应网友:“我只管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文字工作,后续影视化的事看运气,故事本身情节、节奏和逻辑的好坏是我一个人的责任。”

在《无证之罪》《隐秘的角落》等剧集播出后,豆瓣上对紫金陈的负面评价和对导演编剧的高度肯定形成鲜明对比——“文笔差、能火全靠导演、剧改把原著升华了。”被其他作者羡慕的“改编一部火一部”一方面是紫金陈的故事,另一方面就是影视化中导演、编剧的发挥。

首先是被部分读者诟病的文笔差。“兰州拉面般的眼泪”是梗也是吐槽点之一,紫金陈就曾因为豆瓣上对文笔的攻击卸载豆瓣。粗俗土气,语言单薄,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的写法有人买单有人不喜,而到现在,这种土味表达甚至还成为了一种潮流,反成了紫金陈的标志。文笔上的稚嫩或许是紫金陈为了写实故意为之,也可能是受到理工科专业背景的影响,总之在构思完善的情节基础上,有瑕疵的文笔对于悬疑小说的悬疑性伤害不大。

接着是书评和影评中多次被归功的导演和编剧。在《隐秘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里,都展现了导演和编剧进行合理改编和运用镜头语言的能力。因为原著的部分内容可能导致难以过审,两部剧集的创作团队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编,增加了人物的故事线丰富形象,并在故事悬疑内核的基础上做了开放式结局,留下想象的空间。在镜头语言方面,《隐秘的角落》中有名的从孩子们海上浮舟到海上尸体蒙太奇艺术表达手法;而《沉默的真相》则是将文字交织的三条线索一一梳理,用转场让叙事完整

中不同时空线奔赴同一个真相紫金陈曾在采访中说,成名之后他变得没那么自由,尤其是创作节奏被打乱。作为突获盛名的作家,在捧与踩之间找到平衡,当作品质量和数量都真正达到“中国版东野圭吾”的地步,质疑声自然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