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物以类聚孔融和祢衡,人以群分。孔融和祢衡能够成为好朋友,主要是因为两个人的性格相同,能力也相差不大。东汉末年的人才主要分为四类,一类是没有出身门第,但是却有能力的人。一类是有出身门第,也有能力的人。还有一类是有出身门第,却没有能力的人。这类人又分为两种,一种靠着赞赏人才出名,一种靠着批评别人出名。
孔融和祢衡都属于没有能力孔融和祢衡,又喜欢批评他人的人。两个人都因为批评他人出名,又因为批评他人而死,堪称是一对“难兄难弟”。孔融出生于孔子家族,因为儒家思想是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孔子后人的地位在东汉时期非常高。
孔融幼年时期就展现出了出色的智力,四岁的时候就知道将大梨让给哥哥们吃孔融和祢衡。儿童时代的孔融曾经去拜见名士李元礼,李元礼评价孔融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句话最终一语成真,孔融成年后不仅没能成为治世良才,反而因为触怒曹操而丧命。
成年后的孔融一直很有贤名,然而他性格孤傲,经常触怒当朝权贵。孔融曾经侮辱过大将军何进,何进愤怒的想要杀死孔融,后来经人劝阻才放过了孔融。董卓当权时期,孔融担任北海相,因为天下士人都支持孔融,北海成为了当时名士们聚集的地方。
孔融一直孤高自傲,却没有济世安民的本领,他占据北海拥兵自重,幻想同袁绍和曹操一争天下,却又没有开疆扩土的能力。后来孔融被袁谭击败,曹操将孔融征召到许昌,这一时期孔融认识了性格相近的祢衡。
孔融和祢衡两个人是忘年交,他们之间的关系亲密,祢衡从来不夸奖别人,唯独夸奖孔融和杨修,而孔融也一直夸奖祢衡。祢衡喜欢卖弄小聪明,靠着侮辱他人出名,他曾经嘲讽陈群和司马朗是杀猪卖肉的人,又嘲讽荀彧只配做一个哭丧的人,赵融只能做一个厨子。
祢衡还曾经站在曹操大营门口骂曹操,曹操愤怒的将他送给了刘表。祢衡又开始辱骂刘表,刘表将祢衡送给了黄祖,黄祖性格暴躁,最终将祢衡杀死。在祢衡一步步走向死亡的同时,孔融也在不断地“作死”。
孔融多次公开侮辱曹操,曹操认为孔融在士人中地位较高,不愿意杀死孔融得罪士人。然而孔融每一次都得寸进尺,让曹操实在忍无可忍,最终杀死了孔融。孔融和祢衡都靠着批评他人成为名士,也因为批评他人而死,这两个人都属于“婞直之士”,他们没有多少拿得出手的成绩,却喜欢讽刺他人,最后也因此而死。
先说一下孔融
说到孔融,人人都知道他小时候让梨的故事。后来我看了历史才知道,他原来是这个样子的。仗着自己是孔子的二十氏孙,看不起曹操。因为曹操是太监的养孙,他爸爸曹嵩靠着卖官当上的太尉。这样的身世在孔融看来就是“贱民”自己是“高等公民”。
你这么看不上曹操,可以不当他的官儿呀。当了曹操的官,吃着他的俸禄,天天的骂着人家,随时随地的损着人家。时不时地就要显示一下你的境界高,曹操的境界低,就好像自己多正义似的。
你就直接说看不起曹操就好了,不要扯什么曹操要篡位。曹操是太监的养孙,也不一定就成不了才。他爸爸卖官,跟他没有关系。他就是凭自己的本事上位的。啥也别说了,你要有曹操一半儿的能耐还至于犯这气迷心?
曹操灭了袁绍以后,进了邺城,曹丕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孔融讽刺他:“当年武王伐纣成功以后,把妲己给了周公。”曹操一时没明白。就问:“典故在哪里?”孔融说:“以今度古,想当然耳。”曹操这才知道孔融是在怼自己。
怼曹操别的,我就不说什么了。你千不该万不该,不该说袁绍是不可战胜的。怎么能在要打仗的时候说敌人不可战胜呢?还有父亲母亲对孩子没有感情这种话是你说的吧?我才知道,原来当初你是牙疼才不吃梨的呀。
再说一下祢衡
说到祢衡,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不一定是诸葛亮,但最找死的人却一定是祢衡。不可否认,祢衡确实是一个有才华的人,名传天下,曹操、刘表都不愿动手杀他。
如果说,祢衡是类似管宁那种,淡泊名利的隐士高人,或许还能得到各路诸侯的敬重,关键是,祢衡也热衷于功名利禄,怀揣介绍自己的名片跑到许昌去了。
但他实在是太狂妄了,昔年高阳酒徒郦食其遭到刘邦的轻慢,都能按捺住自己的脾气,让刘邦见识到自己的才华,得到重用。
可祢衡无论到了谁的手底下,都恨不得别人把他当亲爹一样对待,不能有任何不敬,甚至你没得罪他,都会遭到他的侮辱。
他管好友孔融、杨修叫自己的大儿、小儿,无论和谁都处不好关系。
最后死在黄祖这个武夫手里,才闭上了那一张嘴!
为什么曹操不杀祢衡呢?
曹操这个人,老谋深算,他要既杀祢衡,又不担害贤之名,不让自己招贤纳士的大计因之受半点损害。经过几番唇枪舌剑的交锋,曹操知道祢衡这种人肯定会被达官显贵所嫉恨,所以他便派祢衡出使刘表,企图以刘表无谋无量杀死祢衡,使自己毫无损失地解除心头之恨。刘表竟然识破了曹操的如意算盘,竟然也容忍了祢衡的讥讽,但他令祢衡去见黄祖,将祢衡放到黄祖的刀下。不过曹操也没有失算,不管将祢衡转置谁的刀下杀戮,都应该说没有出曹操的谋算。并且,刘表这个“二传”更有利于曹操,它似乎淡化了曹操的谋算,似乎减轻了曹操杀害祢衡的罪责。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