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晚年由于他两废太子胤礽最终导致了皇储之位虚悬,因此也引发了康熙晚年诸子兄弟之间为了争夺皇位明争暗斗的悲剧九子夺嫡。

九子夺嫡:康熙诸子中,参与“九子夺嫡”的最失败的是哪位皇子?为什么?

根据现有史料所记载提供的资料来看,雍正在继位之后打击了老三胤祉、老八胤禩、老九胤禟、老十胤誐、老十四胤禵这五位兄弟,外加康熙时期惩处的老大胤禔和老二也就是废太子胤礽两位皇子,再加上已经继位的雍正,还有在雍正继位后备受其喜爱和信任的老十三胤祥,可以明确知道这九人参与了争夺皇位,也就是后世称为的“九子夺嫡”事件九子夺嫡。

九子夺嫡:康熙诸子中,参与“九子夺嫡”的最失败的是哪位皇子?为什么?

除了继位的雍正和备受其信任喜爱的胤祥之外,其余的七位皇子在最后都算是夺位失败了,那么这七人中哪位才是最惨最失意的呢九子夺嫡?

九子夺嫡:康熙诸子中,参与“九子夺嫡”的最失败的是哪位皇子?为什么?

最先被圈禁的老大胤禔和老二胤礽老大胤禔和老二胤礽是最先被圈禁起来的皇子,他们俩也是被康熙亲自下旨终身圈禁的皇子。

九子夺嫡:康熙诸子中,参与“九子夺嫡”的最失败的是哪位皇子?为什么?

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皇储之位的争夺者主要就是庶长子胤禔和嫡子胤礽,康熙在胤礽一岁时将其立为皇太子,虽然胤礽的皇太子名位已定,但是庶出的长子胤禔十分不甘心,他一直觊觎着胤礽的太子之位。

九子夺嫡:康熙诸子中,参与“九子夺嫡”的最失败的是哪位皇子?为什么?

胤禔和胤礽是康熙诸子中年纪最长的两个儿子,因此两人也很早就帮助康熙处理国家大事,胤礽有着太子身份,自然身边会凝聚出一股政治势力,而胤禔一直觊觎太子之位自然也会形成一股政治势力,所以说在最初阶段时,是老大和老二之间的明争暗斗。

九子夺嫡:康熙诸子中,参与“九子夺嫡”的最失败的是哪位皇子?为什么?

胤禔曾经专门派人密切监视胤礽的言行并寻找胤礽的过错,而当时康熙每次外出巡幸都会让胤礽留守京城监国,带胤禔随驾出行。因此这也给了胤禔很多在康熙面前打胤礽小报告的机会。康熙一废胤礽其实与胤禔打小报告有一定关系。

九子夺嫡:康熙诸子中,参与“九子夺嫡”的最失败的是哪位皇子?为什么?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胤礽在随康熙热河狩猎期间第一次被废,康熙废除胤礽之后将他交由胤禔看管,胤禔于是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正所谓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胤禔认为胤礽被废自己将是最有可能成为太子的人,因此他的野心逐渐暴露出来。

九子夺嫡:康熙诸子中,参与“九子夺嫡”的最失败的是哪位皇子?为什么?

胤禔过于暴露野心,过于对胤礽被废幸灾乐祸的表现,让康熙十分的反感,于是康熙为了打消胤禔的野心,对外宣布:朕前命直郡王胤禔善护朕躬,并无欲立胤禔为皇太子之意。胤禔秉性躁急、愚顽,岂可立为皇太子?

九子夺嫡:康熙诸子中,参与“九子夺嫡”的最失败的是哪位皇子?为什么?

这意思就是之前自己器重胤禔并不是想立他为太子,胤禔性格暴躁愚鲁,怎么会立他为太子。

九子夺嫡:康熙诸子中,参与“九子夺嫡”的最失败的是哪位皇子?为什么?

康熙是希望用这些话打消胤禔图谋太子之位的心思,但是胤禔却并不甘就此退出,虽然明知自己继位无望,可胤禔还想扶持一位兄弟成为皇储,那么将来还能保全自己的权势和富贵。

九子夺嫡:康熙诸子中,参与“九子夺嫡”的最失败的是哪位皇子?为什么?

于是胤禔又改为希望扶持由生母惠妃自幼抚育长大的老八胤禩成为皇储,因此胤禔又向康熙进言:胤礽所行卑劣,失人心。术士张明德尝相于胤禩必大贵。如诛胤礽,不必父皇出手。

九子夺嫡:康熙诸子中,参与“九子夺嫡”的最失败的是哪位皇子?为什么?

这句话的意思是两方面,一方面是说胤礽行为卑劣失去了人心,看相的术士张明德曾经给胤禩看相,认为他是大贵之相,胤禩已经是天潢贵胄的皇子了,再高贵的话那就只能是当皇帝了,这内涵就是相士认为胤禩是真龙天子,如果诛杀胤礽,不必康熙亲自下旨自己就能给他办了。总的意思就是胤禔愿意为康熙诛杀胤礽,并改立胤禩为太子,如果有必要的话,自己愿意出手诛杀胤礽。

九子夺嫡:康熙诸子中,参与“九子夺嫡”的最失败的是哪位皇子?为什么?

胤禔说出了想诛杀胤礽的话,这让康熙十分震怒,康熙不止震怒,还认为胤禩与胤禔互相勾结图谋皇储之位,随即他命人将胤禔和胤禩都监押起来。

九子夺嫡:康熙诸子中,参与“九子夺嫡”的最失败的是哪位皇子?为什么?

而在此期间善于隐藏自己的老三胤祉又跳出来指证胤禔,胤祉向康熙禀告称胤禔曾经勾结蒙古喇嘛巴汉格隆镇魇诅咒胤礽。

九子夺嫡:康熙诸子中,参与“九子夺嫡”的最失败的是哪位皇子?为什么?

于是康熙又命人调查巴汉格隆,按照巴汉格隆交代,还真在胤礽居住的毓庆宫挖出了胤禔镇魇的证据。在这期间还又调查出术士张明德身怀武功,是武林高手,胤禔曾收买张明德企图行刺胤礽。

九子夺嫡:康熙诸子中,参与“九子夺嫡”的最失败的是哪位皇子?为什么?

这一下康熙震怒,手足相残是清朝皇室最大忌讳,因此康熙下旨将胤禔褫夺直郡王的爵位,并将其终身圈禁于直郡王府内。而后来康熙又反悔,重新复立胤礽为太子。

可以说在一废太子事件之后,小丑原来竟是胤禔,胤礽被复立,张明德交代了指使者只有胤禔,因此胤禩洗脱嫌疑被释放,虽然此后康熙开始逐渐猜忌胤禩,但胤禩还是保持着人身自由和政治权力,而胤禔则彻底开启了被圈禁的人生。

胤禔一波骚操作葬送了自己还连累了队友胤禩受到康熙猜忌,简直是坑完自己坑队友的操作。

胤礽虽然被复立为太子,但是他的太子之位并不稳固,诸皇子兄弟的政治势力都对他威胁很大,加之康熙在位时间过长,中央集权也很大,因此太子与皇帝、太子与诸皇子之间矛盾也越来越大,因此胤礽开始图谋逼迫康熙提前退位。

当康熙后来又察觉到胤礽给自己带来的政治威胁之后,他果断采取措施,再度废除胤礽的太子之位,康熙五十一年(1713年)康熙再次废除了胤礽的太子名位,并将其圈禁于居所咸安宫内。

胤禔在康熙四十七年被圈禁起来至雍正十二年(1734年)63岁去世,他从37岁到63岁整整被圈禁了大约26年。

而胤礽则是在五十一年被圈禁到雍正二年(1724年)去世,享年51岁,从39岁到51岁整整被圈禁了12年时间。

两人虽然一直被圈禁到死,但是两人圈禁生活还不错,胤禔在圈禁的26年中生育了20名子女;胤礽在圈禁的12年中生育了10多名子女,这也是二人变相为新觉罗氏开枝散叶做出了贡献。

相比之下胤礽比胤禔要好一些,胤礽去世后得到了雍正以康熙名义的宽恕,胤礽被追谥为理密亲王,以亲王之礼下葬。

而胤禔则相比差一些,他在死后被雍正以贝子之礼下葬,但是胤禔没有得到谥号,在后来乾隆中后期,乾隆为很多宗室平反,连雍正的政敌弟弟胤禩和胤禟都能平反,却唯独没有替胤禔平反,而且也没给胤禔加追谥号,也就是说在名义上胤禔还是有罪之人。

最后被圈禁起来的老三胤祉胤祉属于隐藏极深的参与夺位者,他与雍正的套路差不多,表面无心政治,其实他一直是对皇储之位有所图谋。

胤祉深知自己前面有老大胤禔和老二胤礽,皇位是轮不到他,所以胤祉表面上无心于政治,一面著书立作,但却一面保持了与太子胤礽的良好关系。

这也是胤祉的高明之处,他一面保持与胤礽的良好关系,就是说明如果将来胤礽一旦承袭大统,那也能保全自身,然而一面又著书立作结交文人,就是想拉拢天下的笔杆子们支持自己,为自己将来万一能图谋到皇位做铺垫准备。

而且胤祉还一直坐看胤禔和胤礽互相倾轧对方,当二人斗得两败俱伤时,胤祉就在一废太子时跳出来举报胤禔,这是隐藏非常高明的手段,当胤禔和胤礽都完蛋了,那这皇储之位轮也该轮到胤祉了。

即便后来胤礽被复立,胤祉又将自身隐藏起来,他没有过于表现对皇位的垂涎之心,也因此在康熙晚年,胤祉颇受康熙的喜爱。

胤祉唯一的一次暴露野心得意忘形就是在二废胤礽之后,虽然当时康熙一直将皇储之位空悬,但是当时他十分喜爱胤祉,经常赏赐胤祉,因此胤祉认为自己已经获得了父亲康熙的认可,所以他与关系亲密的人聊天时经常以储君口吻自居。

也正是这一次的得意忘形,让康熙跳过了胤祉传位给了雍正,而且胤祉以储君口吻自居的事情后来也被雍正的粘杆处密探所侦知,因此胤祉也引起了雍正的猜忌。可以说就这一次的得意忘形,让胤祉功亏一篑。

雍正继位之后对这个与自己风格相类似,非常善于隐藏自身的哥哥胤祉十分不放心,但是胤祉没有什么过错,也没做过太出格的事情,因此雍正一直没有借口处理胤祉。

直到雍正八年(1730年)老十三胤祥去世,雍正才以胤祉在胤祥葬礼上迟到,对兄弟没有情义为理由将他褫夺爵位圈禁在景山永安亭。

雍正在将胤祉圈禁后曾说过:如诚亲王其才甚属可用,而其心又不得不置而不用,以朕四十年兄弟事事无不洞晰,而用之之难尚然如此。

这说明了雍正肯定胤祉的才能,但他却并不敢放心去用胤祉,因为他分不清胤祉哪个是真哪个是假,所以不如将他弃置圈禁起来。

胤祉也是参与“九子夺嫡”的诸皇子中最后一位被圈禁起来的皇子,胤祉在被圈禁两年后于雍正十年(1732年)抑郁而亡,享年56岁。

胤祉死后雍正虽然以郡王之礼将他安葬,但是雍正并没有给他上谥号,说明了雍正还是对他很猜忌。直到乾隆继位之后,乾隆追谥伯父胤祉为“诚隐郡王”,才算给胤祉盖棺定论,也算是为胤祉平反了。

被雍正一锅端的胤禩一党胤禩是康熙诸子中才能最为卓越的皇子之一,他与老九胤禟、老十胤誐以及雍正同母弟老十四胤禵构成了“八爷党”,四人齐心协力最初为胤禩争夺皇位,后来在胤禩失去康熙喜爱和信任之后,胤禩又推出了胤禵来争夺皇位,胤禵一度曾是雍正的最有力竞争者。

但是康熙最终还是决定传位给了雍正,因此雍正继位之后,胤禩一党对雍正继位并不臣服,受到了雍正的猜忌,雍正开始分化瓦解胤禩一党。

雍正最先加封胤禩为廉亲王并兼总理事务王大臣,但胤禩只负责理藩院和工部事务,就相当于他只负责处理藏蒙事务和工程建设,权力并不大,实则是雍正用他一是故意将他架空起来,二也是为了安抚人心,毕竟胤禩当时人望很高,深得人心。

紧接着雍正就把西北掌控军权的胤禵以奔丧名义调回京城,随即派胤禵去给康熙守陵,名为守陵实则是被软禁起来,与此同时派胤誐去护送活佛骨灰回归蒙古,并以遵循祖制为由派胤禟去西北军前效力,实际上胤禟到了西北也被监视起来。

随后胤禩一党就彻底被分化瓦解,雍正在雍正二年(1724年)先将胤誐以不敬君上的罪名褫夺爵位,圈禁起来;随即到了雍正三年(1725年)年底,雍正又公布同母弟胤禵十四条大罪,将其褫夺爵位,圈禁起来;之后到了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以四十条大罪将胤禩褫夺爵位、削除宗籍、改恶名为“阿其那”并圈禁起来;同时还以二十八条大罪将胤禟也褫夺爵位、削除宗籍、改恶名为“塞思黑”并圈禁起来。

半年多之后胤禩在囚禁中不堪折磨咳血而亡,年仅45岁;几乎同一时间胤禟也被折磨致死,年仅43岁。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以雍正的名义宽恕了胤禩和胤禟并恢复了二人子孙后人皇室身份,乾隆还以贝子之礼改葬了胤禩和胤禟,因此胤禩和胤禟二人在死后获得了平反。

相比之下胤誐和胤禵就比胤禩和胤禟要好一些,胤誐由于母系家族系开国功臣额亦都之后,他的外公是康熙初期四辅政大臣之一遏必隆,妻系家族的是四辅政大臣中的首辅索尼家族,再加之胤誐为人粗莽不得人心,所以胤誐保住了性命。

而胤禵是雍正同母亲弟弟,雍正生母乌雅氏在临终前曾一再叮嘱雍正要善待胤禵,因此雍正不想违背生母遗愿,也顾及到自己的名声,所以对胤禵没有进行太大的打击,胤禵也因此保住性命。

乾隆继位不久就将两位叔叔释放出来,并赐予二人镇国公爵位,算是替二人平反了,在胤誐去世后,乾隆以贝子礼将其安葬。胤禵后来更是被乾隆晋封到了恂郡王爵位,死后以郡王之礼安葬。可以说胤誐和胤禵虽然参与了争夺皇位,但是晚年并没有被计较,两人该吃吃该喝喝,顺利的熬死雍正,获得了幸福的晚年。

写在最后这么排列对比之下,就看怎么论了,如果说实质上最失败的肯定就是胤禩和胤禟了,毕竟两人是被囚禁之后折磨致死。

但是要说在名义上最失败的还得是胤禔,毕竟后来乾隆为参与“九子夺嫡”的长辈们平反唯独没有为他平反,一直到死,胤禔都背着罪名,当然,胤禔也是罪有应得,谁让他将刺杀胤礽付诸行动了。

最可惜的还是老三胤祉,就差了一点他就成功了,结果功亏一篑,还惹来了雍正对他的猜忌,并酿成了自己后来被圈禁的结局。

至于胤礽、胤誐、胤禵他们三个还都算是比较幸运了,胤礽是古今历史上很少能得到善终的废太子,胤誐和胤禵也是历史上参与争夺皇位很少能得到善终的皇子,相比之下都说雍正对兄弟们很残酷,其实相比历史上其他皇帝来说,雍正做的并不算太过分。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