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五色土聊历史智圣东方朔,我来回答:
东方朔,字曼倩,自幼失去父母,由兄嫂抚养长大,13岁读书,15岁学击剑,16岁读《诗》《书》,19岁学习孙子兵法与战阵摆布(而且他看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按照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个超级学霸)智圣东方朔。此时东方朔自以为文武俱佳,很想成就一番事业。
但他入宫后,一直未见刘彻召见,便心生一计,故意对给皇帝喂马的侏儒说智圣东方朔:“陛下说你们既不能种田,又不会打仗,正打算杀掉你们呢!”侏儒吓得赶紧向汉武帝叩头求饶,刘彻召东方朔责问,东方朔笑曰:“我是迫不得已才这么骗他们,因陛下把我召入宫内又不用我,还不如把我放了,免得白白浪费朝廷粮食。”汉武帝见东方朔言辞诙谐风趣,便擢为侍郎。
汉武帝是个既有雄才大略又好大喜功的君主,常出谜语,让侍从猜测,众人不知所云,而博学多才的东方朔每猜必中,颇得刘彻欢心。
一次有人因为擅自杀了上林苑的鹿,被有司判为死罪。东方朔对武帝说:"这个人确实该死,理由有三:一是使陛下因为一头鹿而杀人,这是第一个该死的理由;让天下人知道陛下看重鹿而轻人命,这是第二个该死的理由;匈奴有犯边的急情,需要鹿的角撞死匈奴兵,这是第三个该死的理由。"汉武帝听了之后不说话,然后赦免了杀鹿的人。
还有汉武帝姑妈馆陶公主(即窦太主),其夫亡,在宫中守寡多年,在她50多岁时,结识了一个年仅13岁,长得眉清目秀的董偃。窦太主见董偃貌好又嘴甜,便把他留在宫内,教他读书射箭。转眼间,董偃已18岁了,仪表堂堂而英俊倜傥,窦太主便与他同进同出,形同夫妻,这事闹得京城中的百姓议论纷纷。
汉武帝闻讯后,便去窦太主家作客,对姑妈说:“朕想见见你家的主人翁。”窦太主也不难为情,引董偃见汉武帝,董偃很恭敬。汉武帝一下子也喜欢上了董偃,赏赐他许多物品。并召董偃入宫,与其一起斗鸡走狗,游猎踢球。 一次,汉武帝欲在内宫招待窦太主与董偃,东方朔上前阻拦,说董偃以人臣之名私侍公主,该杀;败坏男女风气、搞乱婚姻礼制,该杀;以糜丽奢侈来极耳目之欲,此为社会之大害,也该杀。汉武帝听了默不作声,半晌后说:“我已摆好酒宴,下次改吧!”东方朔正言奏道:“不可!”并数举历代君主淫乱误国之例,汉武帝只得改了地点。董偃因东方朔直言而失势。
在汉武帝的强势和淫威下,很多有才学的人为避祸归隐深山,但东方朔却曰:“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汉武帝身边的郎官大多数人认为东方朔是疯子,武帝则认为若东方朔不行荒唐之事,到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没有能出其右的。而东方朔自己则说:像我这样的人就是所谓隐居在朝廷中的人。东方朔时常在酒席中饮酒畅快之时便唱:"隐居在世俗中,避世在金马门。宫殿里可以隐居起来,保全自身,何必隐居在深山之中,茅舍里面。"
东方朔一生正直而善于直谏,他也素知汉武帝反复无常又刚愎自用,因此东方朔每次进言时,或用诙谐之词,或用戏谑之态,看似油腔滑调,实则珠玉其中,如此这般用其聪明机智哄得汉武帝怒不得气不得,无形中让汉武帝少犯了不少错误,此为其聪敏之道。
因此汉武帝对东方朔是爱恨交加,心中把东方朔视为“俳优”,对其治国良策从不采纳。东方朔为此感叹:“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如此定位,可见东方朔的智慧过人。
再说李白,一般人入不了他的法眼,但对东方朔可不一样,他太崇拜东方朔了,甚至自比其曰:
“朝天数换飞龙马,
赦赐珊瑚白玉鞭,
世人不识东方朔,
大隐金门是谪仙”。
我也尤爱东方朔,和李白一样。为什么呢?”因为他不正经啊!“
李白的那首诗,比喻的确实有意思;武帝是不是真的不识东方朔,我们不知道;但我想,他不单单是一个异于常人的谪仙,他更是一个如履薄冰,笑对人生,抱负难酬,故作潇洒的闷闷不乐之人。
大隐于朝,却依然遵从自己的内心,对武帝谏言,对苍生立命;这种人,我看他做大写的勇士,真正的智圣!!!
我是五色土聊历史,欢迎大家关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