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权阉极多,但在各类凶神恶煞的“权阉”里,西厂创始人汪直,却是“画风”非常清奇的一位汪直太监。

汪直太监:明朝西厂创始人汪直生平何如?

首先是他的身份极特殊,明代但凡名号响亮的太监,出身各种各样,穷苦人罪犯流氓无赖都有,却没有一个比他特殊:大藤峡战役里的战俘。而且他作为战俘入宫时,还只是个幼童。结果不到九年的时间,就平步青云,成为皇宫里的重量级太监。虽然他的出生年不详,但以明代官员的奏折看,汪直入宫时只有六七岁,提督西厂时也不过十五六岁。如此“奋斗速度”,整个明代简直独一号!其次就是他的能力性格,堪称非常奇葩。汪直能够以这么快的速度提升,公认的原因是因为得到了万贵妃的宠信。但明宪宗朱见深虽说懒,却也是一位极有用人眼光的帝王。以他选拔文官的水准就知道,这位皇帝用人,不会只用马屁精。而汪直的干练能力,却是一出场就亮眼,先作为心腹宦官,侦查京城的动向,情报工作抓的十分精准。虽然祸害百姓的事没有少干,却把明宪宗哄的心花怒放,这才有了西厂的壮大。汪直太监、

汪直太监:明朝西厂创始人汪直生平何如?

而且单以业务范围说,作为新兴情报机构的西厂,能够迅速压倒老牌的东厂,这就不止靠了皇帝的信任,更重要的是远远压倒西厂的情报成就汪直太监。仅以此事说,十五六岁的汪直,堪称权力天才。更叫其他宦官服气的,却还是汪直卓越的军事能力。抓西厂抓的天怒人怨后,汪直一度到边境去带兵,结果出手就又惊了四方,著名的威宁海子大捷,一战打的鞑靼骑兵嗷嗷北逃,昔日狼烟四起的明朝边境,一度被他打的太太平平。只此一条说,他的得宠,确实是硬本事。

汪直太监:明朝西厂创始人汪直生平何如?

尤其叫好些文官都自叹不如的,却还有汪直的真性情,汪直为人残暴不假,坏事也做了一箩筐,但也有时候,他也敬重有本事的人。他能够打出威宁海子大捷,就是靠了与名将王越的通力合作。他外出作威作福时,直臣秦竑愤然弹劾他,但回京后的汪直,哪怕知道秦竑向他开火,却依然向明宪宗极力推荐秦竑,称赞秦竑的忠勇风骨。这个做事狠辣的太监,确实也有可爱的一面。

当然,也因为他的有权任性,汪直最终还是得罪一大片,成化十三年得宠,成化二十年就贬到南京,之后就淡出权力中心。可以说起的快落的也快。不过参考一下,明代宦官界你死我活的斗争,曾呼风唤雨的汪直,却能全身而退,也算结局不易。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东厂西厂里的太监胡作非为肯定怕皇帝知道。

汪直太监:明朝西厂创始人汪直生平何如?

不过,在我们展开这个话题之前,分别了解一下东厂西厂的构架。

汪直太监:明朝西厂创始人汪直生平何如?

东厂,明代官署名,即东缉事厂。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设立,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东厂权力超过朱元璋设立的锦衣卫,他们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从此开了明朝宦官干政大门,之后疯狂演绎,成为明史上的一道奇观,其代表人物有王振,刘瑾,魏宗贤等。

汪直太监:明朝西厂创始人汪直生平何如?

太监魏宗贤

西厂,明代官署名,即西缉事厂。成化十三年(1477)年,明宪宗朱见深为加强特务统治,在东厂之外设立西厂,与东厂和锦衣卫合称厂卫。人数比东厂多一倍,又把东厂与锦衣卫的职权包揽起来,由皇帝钦定提督,主要职责是侦察民臣的言行,并可以对疑犯进行拘留,用刑,可随时逮捕朝中大臣,不用向皇帝奏请,真正达到了权倾朝野的地步。不过,西厂的存在时间并不长,是一个短命的特务机构,最后因他的不合理性被迫取消,其中只两任提督分别是汪直和谷大用。

太监汪直

什么是太监?在我们的印象中,太监就是那些身形猥猴,缺物少件,声音高亢嘶哑,灭绝人伦,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的小喽啰。

在明朝,宫廷有外三监:分别是国子监,钦天监,上林苑监,这三监人们耳熟能祥。国子监等同于北大、清华,是国家最高学府;钦天监等同于国家气家总局,负责气象历法;上林苑监类似于现在国家农业部,督导农业生产。

除外三监外,宫廷有内十二监:分别是司礼监,内官监,司设监,御马监,尚膳监,御用监,直殿监,印绶监,尚衣监,都知监,神宫监,尚宝监,内十二监全由宦官管理,每个监的总领事叫做提督太监。也就是说各监掌管物事的一、二把手才有资格称为太监。共中,十二监中权力最大的是司礼监,司礼监正副手又称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和司礼监秉笔太监,明史上著名的大太监,冯保,刘瑾,魏忠贤等都是在到任司礼监后才达到权力顶峰的。

稍加计算,每朝能称为太监的人曲指可数,各监包括东厂西厂的首领又由宦官(太监)担任,由皇帝亲自任命,人选大多由司礼监秉笔太监或掌印太监兼任,这样一来,答案就渐渐浮出水面。

什么是胡作非为?一般情况下触犯宪法,刑法,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超越制度或凌驾于制度之上的行为可称为胡作非为。那么明朝时候的东西厂呢?违背祖制,涉权干政,卖官鬻爵,收受贿路,拘捕臣工,滥用刑法,巧取豪夺,霸凌妻妾等,这些行为也可以称之为胡作非为。

可前面己经讲了,东西厂太监首领的权力,可不向皇帝奏请即可缉拿朝臣。

试想,这是什么行为?这是企图谋反超越皇权可灭十族的大罪,但他在成化朝,嘉靖朝,万历朝就发生了;不仅如此,还上升至军事指挥的权力(如王振土木堡之变),宦官不仅可以参与战争(监军),指挥战争,个别时候甚至还可以左右战争的走向。

通过以上分析,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呢?说明皇帝的不自信;说明皇帝对朝廷及朝臣的不信任和隐忧;说明当时的监督监察制度不健全,皇帝希望利用新机构来代行天子职权,绑架朝廷,绑架朝臣,绑架民生;说明太监的胡作非为代表了皇权,甚而皇权延伸出来的一个怪胎。

太监王振

当然,在封建社会,家天下的背景下,它的存在是合理的。

最后请问各位,太监这样的胡作非为害怕皇帝知道吗?请诸君各自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