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朱祁镇与朱祁钰都算不上明君,如果非要比较的话,这哥俩中,朱祁钰要比朱祁镇好一点朱祁钰和朱祁镇。

朱祁钰和朱祁镇:明朝皇帝朱祁镇和朱祁钰谁是明君?

朱祁镇与朱祁钰都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儿子朱祁钰和朱祁镇,事实上,朱瞻基也只有这两儿子。朱祁镇是老大,朱祁钰是老二,但这哥俩不是一个娘,也就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朱瞻基死后自然把皇位传给了老大朱祁镇,就是明英宗,老二朱祁钰被封为郕王。这哥俩的故事可以真正算得上一波三折,咱们分为三个阶段来说。

朱祁钰和朱祁镇:明朝皇帝朱祁镇和朱祁钰谁是明君?

第一阶段朱祁钰和朱祁镇:正统时期

朱祁钰和朱祁镇:明朝皇帝朱祁镇和朱祁钰谁是明君?

朱祁镇即位后,年号定为正统,从1435年1449年,一共干了14年。刚继位的时候,朱祁镇才九岁,国家大事就由太皇太后张氏把持,不过这个张氏很明白事理,她和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个人相继合作,国家大事处理的还算明明白白。不过随着张氏驾崩,三杨离去,朝政大权就回到了朱祁镇手里。这下就坏了。

朱祁镇宠信一个太监,叫做王振。这个王振本来是个落第秀才,为了生计自阉进宫,因为有点文化底子,成了当时的太子朱祁镇的伴读。朱祁镇对他非常尊敬,称呼他为先生,等到自己即位后,就把王振提为司礼监掌印太监,这已经是宦官能做的最大的官了。太皇太后在世的时候,王振不敢蹦跶,但张氏死了之后,王振开始专权,勾结内外官僚,作威作福。

大家知道,宦官专政,一般都没什么好事。王振专权之后,对凡是反对自己的大臣们,要么构陷入狱,要么直接打杀,搞得当时很多公卿大臣称呼他为“翁父”,可见其权势之大。在这种形势下,朝政处理可想而知,早已乱作一团。

到了正统十四年,蒙古瓦剌入侵,王振就怂恿朱祁镇御驾亲征,这个糊涂蛋不顾群臣反对,就带着50万大军出发了。但这也不要紧,关键是他把军事指挥权下放给了王振,一个宦官懂什么打仗,王振胡乱指挥,最后在土木堡被瓦剌大军包围,王振死在乱军之中,朱祁镇则被瓦剌活捉了去,50万明军全军覆没。

第二阶段:景泰时期

朱祁镇被活捉后,瓦剌就利用他来作威胁,想让明朝边关的将领开关投降,幸亏当时的将领明白事,没开城门。后来瓦剌大军打到了北京,兵部右侍郎于谦力排众议,拥立朱祁钰登基称帝。朱祁钰登位后,年号定为景泰。他重用于谦等人,调集兵马,安定人心,上下一心终于打退了瓦剌,史称京师保卫战。

朱祁钰登位以后,应该说还是做的不错的,他广开言路 ,招贤纳士,清除阉党势力,稳定了局面,又重用于谦等贤臣,吏治为之一新。但令人意料不到的是,尽管他对瓦剌态度强硬,但瓦剌却没有恼怒之下杀死朱祁镇,并且还在一年之后将这位太上皇送了回来。

这一下就有点尴尬了,朱祁钰尝到了皇位的甜头,当然不想让位给自己哥哥,于是就把朱祁镇给囚禁了起来。朱祁钰当然是想把皇位传给自己儿子的,可惜的是他只有一个儿子,死的比他还早,而他在景泰八年的时候又身染重病,眼看就要不治。

就在这个时候,曹吉祥、石亨、徐有贞等人找到了朱祁镇,发动了夺门之变,于是朱祁镇就又重新当上了皇帝,朱祁钰知道的时候已经晚了,只好到床上装睡。大概装了两个多月就死了,死因没记载,没人知道。

第三阶段:天顺时期

朱祁镇从弟弟手里夺回来皇位,年号定为天顺。夺位之后,朱祁镇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杀掉了京师保卫战的大功臣于谦,就这一条,说明朱祁镇还是一个昏君。

不过,朱祁镇重新上位之后,可能是被关的八年里想明白了一点,重用了几个贤臣,批阅奏章也比较勤快,算是为国家做了一点事情。还有一点不得不提,朱祁镇临死的时候,下诏废除了宫妃殉葬制度,这一举动活人无数,算是他为政期间最大的一个亮点。

总而言之,朱祁镇与朱祁钰兄弟俩,一个宠信宦官,自己被瓦剌活捉,另一个做事优柔寡断,稀里糊涂被夺了皇位,都算不上明君。认真比较起来,朱祁钰总算没做过什么祸国殃民的坏事,比他哥哥朱祁镇还是要强上那么一点点的,虽然强的也不多。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纯属个人观点,不足之处请多指教。

朱祁钰和朱祁镇:明朝皇帝朱祁镇和朱祁钰谁是明君?

朱祁镇和朱祁钰是同父异母的两兄弟,是明宣宗朱瞻基仅有的两个儿子,两人年龄相近,从小玩到大的两人非常要好。但是一切都已土木堡之变为转折点,权力的滋味淡化了兄弟二人的情意,从此形同陌路。对于两个人情谊的变化,只能说最是无情帝王家,皇位只有一个,个人情感永远抵挡不住权力的诱惑。

朱祁钰和朱祁镇:明朝皇帝朱祁镇和朱祁钰谁是明君?

兄友弟恭明宣宗朱瞻基只有两个儿子:长子朱祁镇,次子朱祁钰。朱祁镇9岁继承帝位,对唯一的异母弟弟朱祁钰非常好,平时的赏赐非常丰厚,册封朱祁钰为郕王,一直将朱祁钰留在身边,舍不得让他就藩。等到朱祁镇决定率军亲征时,他选择让朱祁钰担任监国,足以看出其对朱祁钰的信任与宠爱。

朱祁钰和朱祁镇:明朝皇帝朱祁镇和朱祁钰谁是明君?

反目成仇土木堡之变后,明朝损失几十万的军队,随军出征的文武百官全军覆没,皇帝朱祁镇被瓦剌生擒,瓦剌以此要挟大明。危难之中,留守京城的文官集团提议监国朱祁钰继承皇位。

初登帝位的朱祁钰内心充满恐惧,一方面大明精锐部队被全歼,瓦剌继续大举入侵,陈兵北京城外,朱祁钰对国家的未来感到恐惧;另一方面文官集团的暴走,在他面前打杀王振同党,让他见识到失控文人的恐怖。此刻朱祁钰对皇位是拒绝的,如果可以选择,他更希望看到的是哥哥朱祁镇主持大局。

在于谦的主持下取得了北京保卫战得胜利,朱祁钰逐步稳住了朝廷内外的局面,开始品尝到权力给他带来的快乐,对他哥哥朱祁镇也有了不一样的想法,并在自己一系列行动上予以展现。

一是拒不迎回朱祁镇

瓦剌人见朱祁镇已经毫无价值,提出将其归还明朝,朝堂之上的文官们也纷纷表示应该接回朱祁镇。面对此等情景,朱祁钰当场就和文官集团翻脸,认为当初就是这帮人逼着自己继承皇位,现在天下太平了,要求接回朱祁镇,认为文官集团根本就是在耍他。

最终于谦向朱祁钰作出保证,皇位归属已定,朱祁镇即使回来也只是太上皇的情况下,朱祁钰才勉强派出使团与瓦剌和谈,且并未下达接回朱祁镇的旨意。从此刻开始,朱祁钰已经将兄弟情义放在第二位,而将确保皇权放在了第一位。

二是处处严防死守

朱祁镇回国后,朱祁钰以简单的礼节仪式表示欢迎,将朱祁镇安置在南宫,归根结底是告诫朱祁镇和文官集团,大位名分已定,如今他才是天下的主人。

对于这样的安排朱祁镇勉强能够接受,毕竟这一切都是自己的原因造成,所以兄弟二人在表面上依然保持和睦,内心虽有嫌隙,但还不到你死我活的境地。

三是彻底反目成仇

稳坐皇位的朱祁钰开始挑战朱祁镇的底线。朱祁镇的底线就是他儿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他可以接受朱祁钰对他所有的安排,但是唯独这条红线碰不得。

但是被权力迷失的朱祁钰不但想自己坐稳皇位,还要将皇位继续在他这一脉传承下去。为此不惜采取贿赂文官集团的方式,废掉朱见深的太子之位,而改立自己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得知消息后,朱祁镇内心愤怒的火焰被彻底点燃,但是这些年的风风雨雨让他懂得了隐忍,他一直在暗处盯着朱祁钰,寻找出手的契机,兄弟二人的情分彻底丧失。

总结古今中外的历史都在告诫我们,千万不要拿皇位去考验亲情,因为亲情相对于皇位而言一文不值。

回到朱祁镇与朱祁钰兄弟二人:朱祁镇作为大哥,对唯一且毫无野心的弟弟照顾有加是理所应当事,他心怀坦荡,不需要有所顾忌。然而得位不正的朱祁钰始终认为皇位是从他哥哥手中抢来的,这就像一根扎在他内心的刺,他永远无法坦然的去面对哥哥朱祁镇,他必须通通种种手段以防止朱祁镇可能的反扑。因此笔者认为,朱祁镇、朱祁钰兄弟二人的情意是真挚的,但是世事无常,夹杂了太多变数的情感最终变质。

插图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