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应该属于正常现象。李左车说的好三家分晋: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事前诸葛亮难做,事后诸葛亮好当。

孙子生活在大约公元前545年—大约公元前470年之间,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由齐至吴国受重用三家分晋。

在《吴问》一文中,孙子预言晋囯六卿掌权格局要洗牌,最后赵家统一晋国三家分晋。“赵氏的亩制最大,以一百二十步为畹,二百四十步为亩。不仅如此,其征收租赋向来不过分。亩大,税轻,公家取民有度,官兵数量寡少,在上者不致过分骄奢,在下者尚可温饱生存。苛政丧民,宽政得众,赵氏必然兴旺发达,晋国的政权最终要落入赵氏之手。”

孙子基本正确预测了晋国走势,只是最后晋国由韩、赵、魏三家瓜分。范氏、中行氏先被消灭,然后智氏出局。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瓜分了晋国公室。

孙子是生前预测赵氏能统一晋国,孙子之后几十年发生事情预测不准也是正常现象。

孙子生活区域离晋囯距离遥远,那时了解掌握别的国家情况不方便。赵氏在晋国从赵衰、赵盾开始逐渐显赫,盛极而衰是一种规律,赵氏也难免,赵氏孤儿就是讲述晋国赵氏情况,赵氏劫后余生,赵武又使赵氏兴盛起来,成为晋国六卿。

孙子预测赵氏能统一晋国。孙子死后晋国又发生变化,对赵氏打击很大。

智伯是春秋末期晋国执政大臣。 为了恢复晋国霸业,增强晋国实力,智襄子以身作则向国君献出万户封邑,韩氏、魏氏也随后献出封邑,唯独赵氏不肯献出封邑,智襄子于是率韩、魏两家一起讨伐赵氏。

公元前455年,智伯瑶自己率领中军,韩家的军队担任右路,魏家的军队担任左路,三队人马直奔赵家,打败赵氏,赵氏退守晋阳,危在旦夕。

公元前453年,赵氏的晋阳要守不住了,赵氏又偷着联系韩、魏两家反水,智伯功亏一篑,赵氏、魏氏、韩氏联合,共同打败了智氏。由此一劫,赵氏和魏氏、韩氏成为势均力敌的力量,最后三家瓜分了晋国。

三家分晋成为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魏国最先强大起来,后来衰弱了。赵国经过胡服骑射的改革成为可以和秦国抗衡的强国,经过长平之战被秦国打败,损失惨重。

如果只看电视连续剧,会觉得三家分晋只是一场晋阳之战而已。赵襄子击败智伯,与韩魏两家分了智氏领地。

三家分晋:孙子预言赵家统一晋国,结果为什么是三家分晋?

真实的历史却是“三家分晋”是一个长达数十年的过程,而若要从根源上探讨晋国的分裂,更要从春秋早期开始说起。

三家分晋:孙子预言赵家统一晋国,结果为什么是三家分晋?

一 以小代大,公室衰落前745年,晋国第十二位国君晋昭侯将他的叔叔姬成师封于曲沃,称为曲沃桓叔。

三家分晋:孙子预言赵家统一晋国,结果为什么是三家分晋?

前678年,曲沃桓叔的孙子姬称杀死晋国国君姬缗,并以珍宝贿赂周釐王。周釐王便封姬称为晋国国君——曲沃小宗自此取代晋国公室大宗,史称“曲沃代晋”,姬称即晋武公。

前677年,晋武公之子姬诡诸继位,即晋献公。献公在位时期,为防止大宗反扑,将晋国的公室子弟诛杀殆尽,起用士蒍、荀息、等一大批异姓人才为卿大夫——为晋国日后的分裂埋下伏笔。

二 世族竞争,强者生存前633年,晋献公之子晋文公姬重耳设立六卿,以其分担晋国朝政。此时晋国公室早已凋零,六卿就在狐氏、先氏、栾氏、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等十几个异姓世族中挑选担任,两百多年的残酷淘汰就此开始。

前621年,狐射姑在迎立新君问题上与赵氏起冲突,逃亡北狄和潞国。狐氏衰败,出局。

前596年,先榖被排挤逃奔狄国,策划反攻未成。先氏族灭,出局。

前583年,晋景公欲遏制世族,加强公室实力,号召其他世族攻击已经连续两代执政的赵氏。赵氏被灭门,只剩下赵武活下来,赵氏孤儿的故事即来与此。后在韩氏的帮助,赵武重新继承赵氏。

前552年,栾盈被范氏驱逐,两年后借齐国军队回攻晋国,兵败身死。栾氏族灭,出局。

前497年,赵氏、智氏、魏氏、韩氏联合驱逐范氏、中行氏。四年后,范氏、中行氏借助齐国力量反攻,战败,退出晋国政坛。

前458年,知氏、赵氏、韩氏、魏氏尽分范氏、中行氏的土地。至此,晋文公时代的十几个世族只剩下他们四大家。

三 晋阳之战,奠定格局前455年,智氏以赵氏拒绝献地归还晋国公室为由,联合韩氏、魏氏围攻赵氏的晋阳城。赵氏说服韩魏两家临阵反水,智伯战败被杀,智氏族灭。

前452年,晋出公姬凿向齐、鲁两国借兵讨伐韩赵魏三卿,战败后病死。此后,三家又把晋国留下的其他土地也逐渐瓜分了。

前403年,韩、赵、魏三家派使者上洛邑去见周威烈王,请求周天子把他们三家封为诸侯。周天子同意,三家正式立国,但仍给晋国公室保留极小的领地。

前376年,赵、韩、魏瓜分了晋国公室仅存的土地,晋国最终灭亡。此时距离晋阳之战已经过去整整79年,距离晋文公设立六卿整整257年。

三国建立之初,领土交错,这是因为最开始晋国国君给他们的封地就是分散的,他们在吞并其他世家土地的时候,也是一块块分散着吞并(从文章第二部分配图可以看出)。所以韩赵魏三家在从春秋中期到战国初期,多次交换过彼此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