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春秋时代晋国的君主“重耳”的“重”读什么音晋文公重耳,中国社科院语言所词典室杜翔先生的答复是:关于重耳的得名之由不见于正史记载,习惯上都读chóng。《辞源》收录“重耳”条,“重”的读音也是chóng。

《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七回说:“重耳骈胁重瞳,状貌伟异晋文公重耳。”重即双重的意思。有人猜想,可能重耳最初曾叫过“重目”,因为不大好听,就改叫“重耳”。但这种说法都查不到书面根据。唐陆德明的《经典释义》对古籍中重耳的“重”一律注释为“重,直龙切”,将原书反切的注音换成现代普通话就应当读chóng。

谢谢邀请晋文公重耳!

晋文公重耳:晋文公“重耳”的读音?此名字有来历吗?

先理一下晋怀公(圉)和晋文公(重耳)的关系,说一下故事的前因后果,简单讲一下晋国史。

晋文公重耳:晋文公“重耳”的读音?此名字有来历吗?

晋文公重耳:晋文公“重耳”的读音?此名字有来历吗?

晋文公重耳:晋文公“重耳”的读音?此名字有来历吗?

晋文公重耳:晋文公“重耳”的读音?此名字有来历吗?

晋文公重耳:晋文公“重耳”的读音?此名字有来历吗?

晋开国者唐叔虞是周武王子、周成王弟。故晋乃周王朝同宗、姬姓。

晋文公重耳:晋文公“重耳”的读音?此名字有来历吗?

唐叔虞传至七代孙晋穆侯时,夫人齐姜生太子仇,后生少子曰成师。晋人师服曰:“异哉,君之命子也!太子曰仇,仇者雠也。少子曰成师,成师大号,成之者也。名,自命也;物,自定也。今適庶名反逆,此后晋其毋乱乎?”

太子仇即位后是为晋文侯,文侯卒子昭侯立,昭侯封叔成师于曲沃,号为曲沃桓叔。曲沃邑大于晋都邑翼。

此后桓叔成师果然作乱,死后儿子庄伯又作乱都未成功,至孙子曲沃武公时,曲沃更强大,最终灭晋侯,并贿赂周天子。周天子封曲沃武公为晋君,列为诸侯。也就是说从此后庶出的成师这一支取代了嫡,成了晋国君,曲沃武公更号曰:晋武公。

好,差不多要切入正题了,晋武公卒,儿子献公诡诸立。本文主角晋怀公圉就是献公的孙子,晋文公重耳是献公的儿子,圉乃夷吾之子,重耳与圉是叔侄关系。

晋献公有子八人,其中申生、重耳、夷吾皆有贤行。太子申生母亲是齐桓公的女儿齐姜,申生同母妹妹是秦穆公夫人,齐姜早死。重耳的母亲与夷吾的母亲是亲姐妹,是翟之狐氏女也。

晋献公得骊姬姐妹,二人皆得宠。晋献公就开始疏远申生、重耳、夷吾这三个儿子。使申生居曲沃,重耳居蒲,夷吾居屈。

骊姬生奚齐,骊姬妹生悼子。晋献公有意废太子申生,立奚齐。骊姬是个阴毒的女人,当着晋献公的面就夸申生这好那好,背地陷害申生,设计让申生去曲沃祭母,申生祭母之胙(祭祀的肉)献与献公,骊姬使人偷偷把毒药放入胙中,献公打猎回来,宰人上胙,献公准备吃,骊姬就说:胙从远来,宜试之。撒地上,地隆起,狗吃了死,小臣吃了也死。献公怒。别人都劝申生向父亲申诉这是骊姬之害。申生曰:吾君老矣,非骊姬,寝不安,食不甘。即辞之,君且怒之,不可。”申生自杀,真是愚孝,愚忠!

时重耳与夷吾来朝,听说此事都恐,赶紧各自逃回自己的守地:蒲、屈,归保其城。献公怒二子不辞而归,使兵伐蒲,重耳逃奔母国翟;使兵伐屈,屈溃,因重耳已经去了翟,夷吾奔梁。

晋献公临终之时,把奚齐托付于荀息。荀息立誓能保奚齐得立,于是荀息为相,主国政。献公九月卒,十月大夫里克就把奚齐杀了,献公还未下葬。荀息准备立悼子,里克又把悼子杀了,荀息自杀。里克派人迎公子重耳归国即位,重耳认为时机不对谢绝了。里克又派人迎接夷吾,秦穆公发兵护送夷吾归国即位就是晋惠公。

晋惠公立之前,许里克以汾阳邑,许秦国以河西之地。即位后统统不兑现,还说里克杀二君一大夫,里克说:我不杀二君,君何以得立。遂自杀。

晋惠公四年,晋国闹饥荒,乞籴于秦。秦穆公曰:”其君是恶,其民何罪!”送粟于晋。第二年,秦国闹饥荒,向晋借粮。晋惠公不但不借,反而派兵攻打秦国,秦大怒,亦发兵伐晋。后两国战于韩原,晋败,秦俘获晋惠公。秦穆公夫人是晋惠公姐姐(与申生是同母,与夷吾不同母)哀求秦穆公放了夷吾。秦放晋惠公归国。晋惠公太子圉质在秦。秦穆公把女儿嫁给圉,这个公主就是怀赢。

晋惠公病,太子圉怕国内的公子得立,就与怀赢商量说逃回国,怀赢说:你要逃归我不能跟你一起,但我也不声张、不阻拦。圉归晋。

晋惠公卒,太子圉立,是为怀公。怀公偷跑归国,秦怨之,秦穆公实不耻这父子二人之为人。秦找到流亡在外的公子重耳,发兵送他归晋,并派人杀怀公于高梁。重耳立,是为晋文公。重耳出亡十九年,即位时六十二岁。

重耳归晋途中,经过秦国,秦穆公以宗女五人嫁重耳,这五人中就有曾经嫁过晋怀公的秦赢。重耳因为她是侄儿媳妇,不欲受。司空季子进言:你准备夺怀公的君位都不怕别人说,还在乎别人说夺他的妻子?况且与秦国结亲,秦国护送你归国,结秦晋之好,好处多多。重耳遂接纳此女。秦穆公高兴极了。

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娶过狄女、齐女,后一次娶秦女五人。归国即位后,先迎怀羸至晋,以彰羸女之地位。怀赢也就变成了文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