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皇后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保全长孙无忌,也是为了保全长孙家族长孙皇后。长孙皇后是个有智慧的女人,知道外戚干政的教训,也知道明哲保身的道理。
长孙皇后自幼熟读史书,“益观书,虽容栉不少废”,《新唐书》记载长孙皇后:
后喜图传,视古善恶以自鉴,矜尚礼法长孙皇后。她不但喜欢读书,而且以为自鉴,这无疑是高明之处。
长孙皇后死前,“与帝决”,留下一道遗言言及长孙无忌:
后曰:“妾家以恩泽进,无德而禄,易以取祸,无属枢柄,以外戚奉朝请足矣。”她认为长孙家能够有如此地位,是因为“恩泽”,这样容易“取祸”,所以不能给予大权。
这是长孙皇后从历代外戚专权遭遇惨祸的历史教训中得出来的。
其实早在之前,长孙皇后就劝过李世民不要太重用长孙无忌,其中原因她说的十分清楚:
兄无忌,於帝本布衣交,以佐命为元功,出入卧内,帝将引以辅政,后固谓不可,乘间曰:“妾托体紫宫,尊贵已极,不愿私亲更据权於朝。汉之吕、霍,可以为诫。”长孙皇后已经将原因说的非常清楚,“汉之吕、霍,可以为诫”,她不希望长孙家重蹈汉代吕氏和霍氏的覆辙。
这是李世民没有听从她的话。
长孙皇后不但对长孙无忌权力太大有顾忌,就是自己也决口不干预政事。
太宗弥加礼待,常与后论及赏罚之事,对曰:“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太宗固与之言,竟不之答。
被立为皇后后,长孙皇后便时刻警戒自我,不干预政事,不希望长孙由此显贵召来祸事。
只是她的遗言李世民并不没照做,继续重用长孙无忌,最终长孙无忌不知进退,“不知自检”,导致祸事。
唐太宗面对妻子的离世悲恸万分,诸位皇子公主也悲伤异常,尤其是晋王李治,哀慕感动了周围的人,唐太宗亦十分心疼,于是做出了令世人瞩目的举动:亲自抚养了长孙皇后的一双儿女晋王李治与晋阳公主,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亲自抚养皇子的皇帝,也是唯一一位亲自抚养公主的皇帝!试想中国上下五千年有过多少位皇子,有过多少位公主,又有几个能有这份殊荣被皇帝父亲亲自抚养而长孙皇后的儿女并没有因为母亲人走茶凉,反而享受到了这等殊荣,这实在是唐太宗这个性情中人情之所至下的惊世举动!九月丁酉,长孙皇后将要安葬昭陵,虞世南为此撰写了一篇《文德皇后哀册文》,而提到长孙皇后的谥号“文德二字,又是说来话长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