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有趣而且值得探讨的问题,提到黄石公或许不是每个人都认识,但是提到另一个人,张良则相信大家都听过了黄石公。那么,作为“汉初三杰”之一张良,又和黄石公有什么联系呢?黄石公到底是谁,又有多厉害呢?
在《史记·留侯世家》中这么说到黄石公: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海下邳。其时张良因谋刺秦始皇不果,亡匿下邳。于下邳桥上遇到黄石公。黄石公三试张良后,授与《太公兵法》,临别时有言:“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公即我矣。”
几无记载黄石公就这样黄石公,张良凭借着这本《太公兵法》成功帮助刘邦一统天下,而在今天留存下来的说法则有黄石公《素书》和《黄石公三略》。
那么历史上到底有没有黄石公这个人呢?其实是说不准的,为什么呢?这位黄石公除了张良的传记中提及,其他地方没有任何记载,而即使是在传记中的描述也不过是只有黄石公和张良两个人,并没有其他的目击证人,所以唯一的信息来源就是张良了。
《太公兵法》我们再来看看《太公兵法》,太公,即是姜太公姜子牙,所以太公兵法讲的便是姜太公的兵法,而黄石公如果真的存在的话,或许将他定义为姜太公的后人或是与太公一脉有所关联的人比较合适。
以上便是我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更多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进行进一步讨论。
相传为黄石公所著的《素书》有着非同寻常的传奇色彩,张良以此书之学成长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谋圣”。而从盗墓贼之手的再度现世,更是给它添上了几分神秘色彩。
这里灵冲霄,就带大家详细了解一下这部传世之作。
富有传奇色彩的传世之作《素书》是一部富有传奇色彩的传世之作,其起源之励志,传承之曲折离奇足以书写成一部旷世巨著。甚至金庸武侠中亦有借鉴其情节之处。
《素书》与黄石公
关于《素书》的来历,大家都很清楚。张良于下邳桥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故意将鞋扔到桥下,又很无礼的指使张良给他捡鞋、穿鞋。张良恭恭敬敬的为老人捡鞋并给他穿上后,老人随即离去,走之前留下话来,让张良五日后凌晨来此相会。然而老人又故意来早,连续两次张良都没能赶在老人前面来到,于是老人斥责他来迟,并延后约定。第三次,张良半夜就在桥上等候,终于赶在老人之前来到。于是老人赠书给张良,张良熟习书中本领,由此建功立业。此书即为《素书》,这位老人就是黄石公。
灵冲霄个人认为,张良得高人传承的事迹,很有一些传奇色彩,疑似张良自己或后人的包装宣传。虽然此事在《史记》中也有记载,不过张良得高人传授绝学的事迹与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一般都有很浓郁的包装范儿。毕竟人们总是会对名人与胜利者进行一些漂亮的包装用来宣传教育之用。
真.历史版《盗墓笔记》
张良以《素书》中的道理建功立业,又在刘邦清洗功臣、吕后之乱中全身而退。但张良却并没有把这部书传给后人,只是死后将此书作为陪葬带入坟墓。于是乎,历史记住了张良,记住了他扶持的主公刘邦,记住了他参与建设的大汉王朝,却把《素书》忘在脑后。以至于张良死后数百年的时间里,人们都不知《素书》为何物。直到晋代乱世,一个盗墓贼在张良墓中发现了它,此后《素书》才在民间彻底流传开来。
盗墓贼从先贤墓中所盗的失传绝学,这给《素书》进一步赋予了传奇色彩,堪称历史版的真.《盗墓笔记》。此桥段也被武侠名家金庸所借鉴,写进了《笑傲江湖》中。
曲洋对此事甚是得意,微笑道:“自来相传,嵇康死后,《广陵散》从此绝响,你可猜得到我却又何处得来?”
曲洋道:“是啊!我对他这句话挺不服气,便去发掘西汉、东汉两朝皇帝和大臣的坟墓,一连掘二十九座古墓,终于在蔡邕的墓中,觅到了《广陵散》的曲谱。”说罢呵呵大笑,甚是得意。——《笑傲江湖.第七章-授谱》
魔教长老曲洋爱琴如命,由于渴望得到失传名曲《广陵散》,而去发掘古墓,最终得到了《广陵散》的曲谱。这事迹与张良的《素书》由盗墓贼而发现,进而现世何其相似也。
谋圣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青年时期的张良本是战国七雄中的韩国人,韩国为秦所灭,于是热血青年矢志报仇,曾策划暗杀秦始皇(博浪沙大铁锤)。但由于张良的行动计划不周密,秦始皇毫发无损,张良还折了一个得力手下(大铁锤),自己也沦为通缉犯进而亡命天下。从这儿可以看出,青年时代的张良其谋略手段还是比较稚嫩的。
张良在得黄石公传授《素书》后,逐步成长为一个精通进退方圆之道、运筹帷幄的谋略大师。在投奔刘邦后,张良把《素书》中大道灵活的运用到攻城略地以及安邦治国中去。刘邦赞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而尤为值得称道的是,张良在功成名就后,没有贪图荣华富贵,反倒是急流勇退,避免了如韩信、彭越和英布等功臣兔死狗烹的下场,保全了自身与子孙后代。
《素书》成就了张良,张良也反过来成就了《素书》。张良被后人尊称为“谋圣”,有如此给力的传人来为之扬名,《素书》的地位自然也水涨船高了。
内容精炼,包含诸子百家的精髓
莫看《素书》被传的神乎其神,实际上《素书》并不是什么浩渺巨著,此书的内容共分六章,总计一千三百六十字而已(比《道德经》的五千字还少)。但这一千三百六十字却字字珠玑,句句经典。该书对世间万事万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观察的细致入微,对复杂人性的把握亦是入木三分。儒家的仁、德、礼、义,道家的道,纵横家的捭阖,兵家的谋略等诸子百家的精髓都能在其中找到实际运用之道。
我是灵冲霄,擅长金庸武侠和文学名著点评!欢迎关注评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