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何应钦《日军侵华八年抗战史》,1937年7月至1946年1月,国府陆军共损失步枪858645支,手提机枪2610支,轻机枪52686挺,重机枪12233挺,各种迫击炮5988门,各种火炮1451门,枪榴弹第三次长沙会战、掷弹筒27272具,五五战防枪56支,火箭筒79具。

第三次长沙会战:抗日战争,双方共损失了多少武器装备?

国府陆军武器装备的损失主要集中于前两年,其中,又以第一年度损失最烈第三次长沙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抗日战争,双方共损失了多少武器装备?

据国民政府军政部编撰的《抗战第一第三次长沙会战、二年度军政统计》记录:

第三次长沙会战:抗日战争,双方共损失了多少武器装备?

1937年7月至1938年12月,国军共损失步枪31.1万支,轻机枪1.85万挺,重机枪4000挺,迫击炮1300门,其他大炮660门。

第三次长沙会战:抗日战争,双方共损失了多少武器装备?

1939年1月到12月,国军共损失步枪18.8万支,轻机枪1.3万挺,重机枪2150挺,迫击炮1650门,其他大炮180门。

由表中可以看出,国军在抗战前两年损失的步枪、机枪、迫击炮和大炮占了八年总损失的半数以上。

国府海军在全面抗战爆发前舰艇总吨位计有51288吨。至1941年4月,据国府海军总司令部统计,总计约22895吨的舰艇被用于堵塞港口损失掉了,此类损失占战前总吨位的44.6%。比如巡洋舰海容号、海筹号、海圻号、海琛号,炮舰自强号、大同号、威胜号、德胜号、顺胜号,训练舰应瑞号、通济号,测量艇诚胜号等。

还有总计约21127吨的舰艇被炸毁,此类损失占战前总吨位的41.3%。 比如巡洋舰平海号、宁海号,炮舰中山号、永健号、楚泰号、楚有号、江贞号、湖鹏号、仁胜号、义胜号、勇胜号等。

国府空军抗战前共有各式飞机600架,在抗战期间一直得到来源于苏美英法等国的补充(尤其是苏美)。在整场抗战中,总共损失飞机2468架。

其中,据1946年11月国民政府发布的《国民政府政绩总报告》指出,国府空军在抗战中总计损失轰炸机472架,驱逐机1229架。

中共和日本的资料暂不完整,先按下不表,以后有机会再更。

1948年6月17日,华东野战军陈唐兵团突然兵临开封城下,粟裕则亲率三个主力纵队负责外围机动防御,开封城里的“蝉”是整编第66师李仲辛部的一个旅和地方保安部队约30000人。消息传到南京一片哗然,蒋介石立即命令驻汝南的整编第十八军胡琏所部、驻金乡的整编第五军邱清泉部兼程北上。

第三次长沙会战:抗日战争,双方共损失了多少武器装备?

第三次长沙会战:抗日战争,双方共损失了多少武器装备?

(开国上将陈士榘)

第三次长沙会战:抗日战争,双方共损失了多少武器装备?

第三次长沙会战:抗日战争,双方共损失了多少武器装备?

第三次长沙会战:抗日战争,双方共损失了多少武器装备?

同时又以整编第72师、整编第75师组成临时第七兵团,以第六绥靖区副司令区寿年为指挥官,三路并进救援当时的河南省会开封,于是“黄雀们”浩浩荡荡开来了,这就是著名的“豫东战役”。

第三次长沙会战:抗日战争,双方共损失了多少武器装备?

豫东战役的第一阶段是开封攻坚战,陈(士榘)唐(亮)兵团的两个纵队经五天激战,至6月21日全歼守敌解放开封,生俘中将师长李仲辛以下26000余人。战役进行中,国民党空军则对开封进行了狂轰滥炸,仅开封女子师范的700名学生便死伤400余,百姓伤亡无算,《北平无战事》里所谓方孟敖拒绝执行的轰炸任务,就是此役。

第三次长沙会战:抗日战争,双方共损失了多少武器装备?

(整编66师李仲辛)

鉴于歼敌有生力量的目标已经完成,且敌增援部队正在迫近,陈唐兵团携带大批俘虏和缴获的武器装备,于6月26日撤出开封拟向黄河以北转移,次日邱清泉部队入城;蒋介石认定华野开封役后伤亡惨重不堪再战,督令三路敌军合围豫东我军。

其中区寿年兵团奉命经睢县、杞县迂回包抄,结果从黄雀成为粟裕眼中的第二只“蝉”,6月28日华野三个打援纵队神兵天降,在龙王店等地区完成对区兵团的压缩包围,豫东战役第二阶段的“睢杞战役”打响。

区寿年,广东罗定人,粤军名将蔡廷锴的外甥,“一二八”淞沪抗战期间曾担任第十九路军第78师师长,福建事变反蒋失败后避往香港,1936年随蔡廷锴依附桂系重建部队,抗战期间出任大别山东南分区司令。

区兵团下辖两个整编师共5个整编旅,都是被“中央化”的杂牌军,战斗力中等,至1948年7月2日凌晨大部被歼,区寿年被俘,第二只“蝉”也被捕捉完毕。

(区寿年被俘)

与此同时,华野陈唐兵团和中原野战军三个纵队正在决死阻击援敌,“黄雀”队伍里不仅有邱清泉整五军、胡琏整十八军,还有以整编第25师和第3快速纵队组成的黄百韬兵团,蒋介石亲自飞临睢杞上空督战,严令三个兵团不惜一切代价救援区寿年所部,其中黄百韬兵团尤其卖力,至7月2日下午突破中野11纵的阻击线,到达距离区兵团残部不足10公里的帝丘店地区,再次引起了粟裕的兴趣。

黄百韬兵团所处的位置,挡住了华野携带大批伤员撤出战场的路线,粟裕决心乘其立足未稳予以毁灭性打击,以利全军转移,黄百韬就这样成为了第三只蝉。7月3日中午,由叶飞统一指挥的华野四个纵队奔袭帝丘店,开始了对黄百韬兵团的围歼。

(黄百韬、刘峙、杜聿明)

经两日血战,黄百韬被压缩到方圆不足10里的范围内,笈笈可危。为负隅顽抗,黄百韬甚至亲自登上坦克,率领三个营发起反突击,夺回部分失去的阵地,战斗进入白热化。

杜聿明于7月6日飞抵战场上空指挥,黄百韬认定突围无望,开始跟杜聿明套瓷加告别:“杜长官,民国22年庐山训练团时,我们是上下铺,当时我的名字叫黄新,我从未叫过苦,但是今天我不能不告急!”

围上来的“黄雀们”已经被蒋介石和杜聿明催疯了,在杜聿明的亲自指挥下,他的老部队整编第五军开始发力,率先突破华野阻击线接近黄百韬残部,粟裕鉴于华野已连续奋战三周,部队疲劳且伤亡较大,为避免陷于被动地位,7月6日18时当机立断,下达停止作战的命令,各纵队向陇海路北转移,第三只“蝉”黄百韬由此死里逃生。

豫东战役,华东野战军纵横河南平原机动灵活作战,三次在“黄雀在后”的形势下坚决“捕蝉”,共歼敌近10万人,被粟裕称为“最复杂、最剧烈、最艰苦”的一次战役,它严重削弱了敌军在中原主力,战后邱清泉遭到痛斥后干脆跑回老家。这次战役的胜利也是逐鹿中原的转折点,为我军全面转入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