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成立以后龙书金,军队逐渐开始西化,拥有了军、师、旅、团、营、连、排、班等作战单位,相应的军事主官就是军长、师长、旅长、团长、营长、连长、排长、班长等。
至于兵团、路军、集团军、方面军、战区等作战单位的军事主官龙书金,基本上都称司令,都是此后陆续诞生的,且比军级更为庞大的作战单位,称得上是战役集群了。
在军队的编制中,上述军队都是有番号的,比如第12兵团龙书金、第74军、第180师、第359旅、第771团等,但有些军队在特殊时期,并未取得军中正式的番号,此时,就出现了所谓的“独立团”,或是“独立营”等。
抗战时期,开始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在陕北地区的中国工农红军被改编了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此后被重新命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拥有三个主力师,即第115师、第120师、第129师,每师下辖2个旅,每旅下辖2个团等。
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山西开展了抗日战争,在太行山等地建立了抗日根据地,八路军第129师越战越强,其军队规模不断扩大。
其中,陈赓担任旅长的第386旅,下辖由红31军第91师改编的第771团,以及红31军第93师改编的第772团,这两个主力团,作战人员都是在国防部备案的,军需处会按月拨付军饷。
第386旅自行扩充的团,比如《亮剑》中新一团、新二团、独立团等团级作战单位,都无法从国防部军需处领取军饷,所有的作战物资包括部队生活给养,都得各团自行解决。
当陈赓第386旅,下辖自行扩建的新一团、新二团、独立团等,尽管是没有正式番号的团级作战单位,但都在战斗中不断成长。
《亮剑》中李云龙的独立团,最后,在攻打平安县城时,竟然有了将近上万人的庞大规模,实际上是抗战时期一个师级作战单位的人员。
独立营,并不是独立团下属的作战单位,这个作战单位在中国的军史上,实际上是非常罕见的,其上级不是读者想当然的独立团,而是军(分)区直辖下的营级作战单位,或是由司令部临时组建,隶属司令部直接管辖,因此,独立营也不是正规的作战单位。
抗战时期,就军队编制而言,正规的营级作战单位,有三连制(三个步兵连)、四连制(三个步兵连和一个机枪(炮)连)和五连制(四个步兵连和一个机枪(炮)连),一个满编的营,拥有500-800人。
关于独立营,似乎没有这方面非常详细的相关资料可查询,独立营,作为没有番号的作战单位,与正规作战单位的营级人员,平常应该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本文作者据此判断,独立营拥有500人、600人、700人和800人,甚至超过800人的一个特大营,900人乃至上千人,都是有可能的。
比如临时执行重要的任务,由司令部组建一个独立营,扩编一个1000人的独立营,这个独立营的作战人员规模,仅从军事角度而言,堪称是一个正规作战单位中的加强营。
你问的是图上这位戴墨镜的将军吧?他叫徐斌洲,1912年生,湖北黄安(今红安)人。
别看徐斌洲参加革命时年龄小,但他的资历却很老。许世友当团长时,徐斌洲任该团政治处主任;他当师政治部主任时,四方面出身的许多名将,如陈锡联、洪学智、王近山等,还只是营连级干部。
1932年,张国焘在鄂豫皖搞大肃反,徐斌洲险遭毒手,后侥幸躲过此劫,却被连降5级成了一名副股长。可是一心革命的徐斌州并没有就此消沉,他以拼死的战斗精神来为自己证明。
在红四方面军为迎接中央红军而发起的嘉陵江战役中,徐斌洲身先士卒,一只眼晴被敌人的子弹打中,仍然是不下火线。总指挥徐向前见状为之动容,政委陈昌浩都为之跑到张国焘面前为徐斌洲申冤。
徐斌洲的眼睛就是因为受伤而戴上眼罩的,后来条件稍好些后,就换成了墨镜。抗战爆发后,徐斌州作为支援山东纵队的干部来到了山东。他和红四战友杨国夫一道,成为了山东大地赫赫有名的“一马三司令”的老大 ,山纵3支队司令马耀南的得力副手。
马耀南牺牲后,3支队改为山纵3旅,杨国夫任旅长,徐斌洲任副政委。在山东清河抗战时期,无疑是徐斌洲军人生涯的高光时期。平原抗战,一直是八路军面临的最大困难,当时兼任3旅政委的地委书记,因害怕日伪的封锁和大扫荡,时常呆在清河南面的山中,不敢率队到平原上发动群众、指挥作战。
而徐斌洲和旅长杨国夫却是勇挑重担,率领3旅坚持战斗在清河平原上,因而徐杨的威名在清河以及后来成立的山东勃海区,都是家喻户晓似的大英雄。
抗战胜利后,3旅改称山东7师,杨国夫任师长、徐斌洲任政委、龙书金任副师长。不久,他们3人率7师挺进东北,在山海关保卫战中,山东7师硬抗蒋军2个军,由此打出了威名。
后山东7师编入东北民主联军6纵,改称17师。杨国夫升任6纵副司令,徐斌洲升任政治部主任,龙书金升任17师师长。由于龙师长好似李云龙,和新政委搞不到一起,但龙师长又比李云龙还牛,他几次向上级要求调徐斌洲回来任师政委,于是徐主任又回到17师当起了政委,看来徐斌洲要比赵刚,赵政委更有意思。
龙徐俩人将17师带的是风生水起,很快就成为东野的攻坚“老虎师”。在三打四平,攻打锦州、攻克天津的三次东野最难的攻坚战役中,17师都归林总直接指挥,每当攻城受阻,林总就将17师这支攻坚猛虎给放了出去,17师都是无坚不摧。惹得6纵另一位戴墨镜的“李瞎子”师长好生羡慕。
东野入关后,6纵改称为四野43军128师,徐斌洲和龙书金双双得到提拔,徐任43军副政委,龙书金任副军长。新中国成立后,徐斌洲更进一步,任49军政委,和军长钟伟搭起了班子。
抗美援朝前夕,为加强志愿军各军的领导班子,徐斌洲调任四野王牌39军政委,又和虎将吴信泉成为了战友。39军在朝鲜战场的战绩毋庸置疑,是第一个暴揍美军王牌骑1师的部队,是打满了五次战役全场的英雄部队,是志愿军一等一的王牌军。
1953年,徐斌洲调任南京军事学院干部部长,后又担任政治部主任。1955年大授衔时,徐斌洲被授予中将军衔。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