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流亡海外前泰国总理他信的儿子潘通泰·西那瓦(Panthongtae Shinawatra)抵达曼谷杜塞特区(Dusit district)中央刑事法院(Central Criminal Court),出席对其腐败和不当行为提起的诉讼他信西那瓦。法庭26日在结束了两天的证人听证会后,确定了判决日期。
潘通泰24日出席证人听证会
泰国中央刑事法庭将于11月25日对前总理他信的儿子潘通泰·西那瓦(Panthongtae Shinawatra)于13年前的泰京银行(Krungthai Bank)贷款案作出判决他信西那瓦。
潘通泰被当局指控洗钱,因其在2003年至2004年期间,从泰京银行收到了一张1000万泰铢的支票,这张支票与泰京银行非法批准的贷款有关,泰京银行在其父亲他信担任总理期间向房地产开发商Krisdamahanakorn (KMC)的子公司提供了总计99亿泰铢的贷款他信西那瓦。
法院认为,泰京银行是被视为泰国银行管辖下的国家机构,中央银行拥有泰京银行50%以上的股份。
泰国前总理他信和儿子潘通泰。资料图
潘通泰26日在法庭上辩称,这笔钱来自他的朋友拉查达·克里斯达塔农(Ratchada Krisdathanon),克里斯达塔农希望共同投资他的商业项目,该项目始于2004年,经营进口豪华汽车业务。克里斯达塔农先生是泰京银行所有者Wichai Krisdathanon的儿子。
潘通泰还表示,进口汽车项目后来在他的财务顾问精算下被取消,被认为不可行,于是这笔钱早已退还给了克里斯达塔农。他在法庭上表示,他不知道为什么这张支票是由克里斯达塔农的父亲威猜(Wichai)签字的。
潘通泰表示,他并不担心,因为他相信自己已经向法庭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他承诺会在判决日到庭。(潘通泰的姑姑、泰国前总理英拉,在大米案终审判决前逃离泰国,随哥哥他信流亡海外至今。)
2015年,原泰京银行行长威猜因贷款案被判12年监禁。
根据债务重组协议,KMC不再有资格获得更多贷款。不过,泰京银行最终向其子公司提供了99亿泰铢贷款,用于再融资和项目开发。其中一位董事声称,“Big Boss(大老板)”想让他们批准这笔贷款。
KMC的债权人盘谷银行(Bangkok Bank)后来给该公司打了个折扣,因此该公司突然有了40亿泰铢的现金盈余。这笔钱后来通过数百笔交易支付给了不同的人和团体,其中包括向潘通泰先生提供的1000万泰铢。
泰京银行(KTB)前行长Viroj Nualkhair于前董事长Suchai Jaovisidha。资料图
2006年,政变者们成立的专案组发现了贷款中存在违规行为,后由泰国国家反腐委员会接手了此案。
2015年,泰京银行(KTB)前行长Viroj Nualkhair、前董事长Suchai Jaovisidha和其他22名银行职员被判与银行丑闻有关的罪名成立。
今年早些时候,泰国最高法院宣判他信无罪,称没有证据证明他就是下令泰京银行向KMC附属公司批准99亿泰铢贷款的“Big Boss”。
□ 主编 飞鸟 编辑 布朗 cony ﹡暹罗飞鸟(siambird)出品,未附授权图严禁转载!
泰国是亚洲地区发生政变次数最多的国家,短短80年的时间里,泰国就发生过近20次成功政变或未遂政变。
尽管绝大部分政变都是冲着内阁政府来的,但1932年的政变就是奔泰国王室去的。
当时泰国一些接受西方思想的精英统率部分泰国基层军队推翻了王朝政府,成立了军政府,彻底终结了泰国王室几百年的君主专制统治。
不过,话又说回来,1932年的政变,实质上推翻的是泰国封建王室政府,而不是泰国王室。
因为在1932年拉玛七世国王之前,泰国所有大事都是由国王主导的王室政府所决策的,从来没有人敢发动政变来挑动王室的权威。
政变结束后,泰国实行了君主立宪制,国王的权力受到宪法约束,属于没有实权的虚职元首,新成立的内阁成了管理泰国的最高行政机构,渐渐地,泰国针对内阁的政变才频频发生。
因此,有人就疑惑了,为何泰国每次政变只针对内阁,而不想着推翻王室呢?
这得结合1932年泰国政变之后的权力重组来说明。
试想,每次泰国政变的时候,那些发动政变的人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不就是为了夺取泰国最高管理权嘛。
泰国最高管理权在谁手里?
以前是在泰国王室的国王手中,自从1932年之后,最高行政权就落在了内阁政府总理手中。
主导政变的人推翻了内阁政府后,自己就会成为泰国大权的扛把子。
我们从泰国最近的一次政变事件中就能看出来。
2014年泰国首位华裔女总理英拉被时任陆军总司令巴育上将推翻下台,随即泰国军方就宣布巴育上将兼任代理总理,执行内阁施政权。
在军中服役近半个世纪的巴育上将从未涉足过政坛,但是他为了大权,卸下了铠甲,主动退役,实现了由武人向文人的转变,执掌泰国至今。
还有2006年英拉的哥哥他信总理被推翻也是一个性质。
作为泰国第一位穆斯林陆军总司令的颂提上将趁着他信总理在联合国出席会议期间,突然推翻他信内阁政府,颂提上将领导的泰国国家管理委员会取代了他信内阁,成为管控泰国的最高行政机构。
对于发动政变的人来说,只要获得最高统治权,那就是一种荣耀,更是一种地位的象征,毕竟他们待在军营大半辈子,如果有机会跳到前台体验一下万人之上的感觉,那些军中巨头们还是敢跃跃欲试的。
而且,拥有了泰国最高行政权力,政变者就能与泰国王室、僧王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甚至比国王享有更灵活的权力可操作性。
所以说,政变者推翻王室对夺取泰国最高大权没有任何意义,统治权照样还在当时的内阁手中,还不如直接推翻泰国内阁的效果来得快。
但这并不是说王室对政变者没有作用,有时候泰国王室反而还会充当想要发动政变的人的帮手。
还是拿英拉内阁和他信内阁被推翻来举例。
颂提上将推翻他信总理和巴育上将推翻英拉总理为何会那么顺利?背后就有王室的力量。
因为他信和英拉兄妹俩领导的内阁政府赢得了大量泰国中下阶层人的拥护,拉玛九世国王不希望泰国再出现一个与王室具有同等权威的家族出现,使得拉玛九世国王对他信和英拉所在的西那瓦家族产生了信任危机。
刚好他信和英拉兄妹施政时恩惠了贫困阶层,触及了精英阶层的利益,就这样以泰王为首的王室就与以巴育上将为首的精英阶层有了联手合作的机会。
鉴于拉玛九世国王在泰国拥有极高的威望,泰王在背后压阵,巴育上将发动政变就顺畅多了,至少可以起到稳定泰国大局的作用,对巴育顺利掌权打下了基础。
再比如1957年的军事政变,泰国王室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时銮披汶·颂堪陆军元帅已经在泰国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多年,到了新一届泰国议会选举时,銮披汶再次操纵选举赢得内阁总理大位,惹得王室和泰国人的极为不满,很多泰国人都走上街头要求銮披汶辞职。
倍感压力下,銮披汶总理找到了拉玛九世国王寻求支持,谁知普密蓬国王劝他主动离开政坛避免政变。可是銮披汶总理不听,赖在内阁总理的位置上不想走。
鉴于这种情况,泰国皇家陆军总司令沙立元帅看不下去了,直接率兵推翻了銮披汶领导的内阁。
为了避免出现混乱,拉玛九世就利用国王身份及时宣布戒严令,并任命沙立元帅掌管泰国大权,保证了政变成功。
所以,我们从沙立元帅和巴育上将发动政变的案例来看,那些政变者发动政变之所以不推翻王室,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泰国王室在政变中往往可以起到掩护作用,助推政变成功,王室属于助手,怎么可以推翻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