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诸葛亮性格特点:心胸宽广、足智多谋、生性谨慎、谦逊有礼、尽忠职守、不以貌取人、更不大意轻敌,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典范诸葛亮的资料。
扩展资料诸葛亮的资料: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诸葛亮的资料、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 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 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
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
前后五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
提起诸葛亮,中国民间老百姓都知道他上懂天文、下知低理,能掐会算、有时还能呼风唤雨。诸葛亮能登上神坛,得力于《三国演义》。不是罗贯中故意造神,而是他反映了那个时代广大民众的心里诉求,这得从复杂的历史大环境说起。
其一,《三国演义》是作者以蜀汉割据政权为正统,将曹魏的领导人曹操说成篡汉的奸贼;无视曹操统一国家的大业,而极力歌颂诸葛亮的《隆中对》,以及造成国家在即将统一时重新分裂的一系列活动。
其二,诸葛亮成为民众呼唤的人物。当时,蒙古大军催枯拉朽般地向南奔袭。腐败的南宋小朝廷已没有德高望重、一呼百应的领袖人物,小皇帝是个傀儡。这就是当时南宋王朝的政治形势。
在节节败退之时,中原广大民众呼唤着“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英雄人物,希望他能顶天立地站出来改变历史!去哪里寻找这样的人物呢?现实中没有,那就只能从“小说”中寻找。既然已选中蜀汉政权为旗帜,诸葛亮当然成了民众中唯一的人选。
以上是《三国演义》里有点神化的诸葛亮,那么现实中真实的诸葛亮呢?诸葛亮(181—234),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东汉末年隐居于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著名的“隆中对”,即占领荆州、益州,争取西南各族的支持,联合孙权,共同抗击曹操。
后来刘备病死,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主政期间励精图治,实行屯田,改善与西南各少数民族的关系,五次大举出兵伐魏,234年病死五丈原,葬定军山。
诸葛亮一生好学,他分析能力非常的强,言之有物。他能把书上看到的东西,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判断归纳总结出来,就是现在所说的理论联系实际。所以他看问题、判断事物非常的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