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说说自己的观点,支持郑强教授的“愤青”精神和打抱不平的正义感,你掀的不只是“桌子”,你掀的是不顾学生利益而忘记服务本质只想赚钱的利益集团,你掀开的是某些蝇营狗苟,相互维护的利益链李作鹏简历。
事情起因:计算机学院60位同学被分配到了45个不同寝室,而这样的事情已经持续了五年李作鹏简历。这样的寝室安排对学生集体活动和班级管理明显是不合适的,但是学生们多次调整宿舍的申请被打回,学院书记的报告和申请也是热情回应,冷淡处理,最后郑强教授为学生利益去找后勤管理者理论,最后沟通过程中掀了后勤某经理的桌子,最后郑强教授被学校通报批评和取消两年评优资格。
就事论事李作鹏简历,一个大学把60人的学生分配到45个寝室,这是明显的不合理行为,因为一个其他专业的学生进了别的专业的寝室,不容易融入其中,而且也不方便管理。想必有个大学生活经历的人一定感同身受。如果是新专业和新校区,还情有可原,但是五年一直如此,无论是什么原因,都不能成为你损坏学生利益的借口。
产生这种情况无非两种原因,一是后勤部门不作为,把这种不合理当成了习惯,因为寝室区域调整会劳师动众,为了自己的方便就不顾学生的需求,把学生的恳求置之不理。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该专业的老师或者领导跟后勤部门某些人有个人恩怨,导致把这种个人恩怨提现在寝室分配上,不顾学生利益,一意孤行。
学校后勤部门,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这里面可是“水浅王八多”,其中的利益关系是相当复杂,学校里面的大小关系户可都在后勤部门过着舒坦日子,一个学院书记为争取学生利益尚且如此艰难,落得个处分下场,大家可以想想学生敢站出来吗?你还想不想毕业了?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扼于风雪。郑强教授不顾自己的得失,敢于为学生发声,我相信学生心中有一杆秤。
故宫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日本侵略者的末日也到了。溥仪乘飞机逃往大栗子沟,伪满皇宫因失火而一片狼藉。混乱之中,有不少人便趁机进宫“抢洋捞”,伪皇宫的大批珍贵之物便在这场动乱中流散到了民间,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图》。
194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长春。解放军干部张克威同志,通过当地干部收集到伪满皇宫流散出去的珍贵字画十余卷,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图》。1947年,张克威同志调到东北行政委员会工作,临行前他将这十余幅卷轴交给了当时开辟东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林枫同志。
《清明上河图》经林枫之手进了东北博物馆,后来又调到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存。从那以后,这儿便成了它的最后归宿地。
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大干将之一李作鹏,曾利用权势将《清明上河图》强行从故宫博物院“借”出,据为己有。他还伙同邱会作、吴法宪等人一起,霸占了其他一大批珍贵文物。林彪倒台以后,《清明上河图》才又重见天日,如今依然珍藏在故宫博物院中。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8月1日,成为中国人民革命军队诞生的光荣节日——建军节!
?针对蒋介石政府“斩尽杀绝”的恐怖政策,革命处于低潮的形势,党中央任命周恩来为前敌委员会书记,部署和领导南昌起义。
?1927年7月25日前后,周恩来及起义领导人如贺龙、叶挺、刘伯承等,从武汉、九江等地到达南昌,与朱德会合,做起义准备工作。
?参加起义兵力约2万余人。主力是以贺龙的国民革命军第20军,叶挺的第11军,朱德的第9军一部为基础。
?7月27日,在周恩来主持下,成立了党的前敌委员会。作出了7月30日晚上举行武装起义的决定。
?由于贺龙当时还不是共产党员,自然不能参加前委会议。28日,周恩来亲自到贺龙指挥部,把起义计划郑重通知贺龙,并征求他的意见。贺龙激动而坚定地说:“很好,我完全听共产党的话,要我怎样干,我就怎样干。”周恩来代表党的前敌委员会任命贺龙为起义总指挥,并派刘伯承到贺龙指挥所,协助制定起义的具体行动计划。
?由于张国焘以“中央代表”的身份,提出了错误主张,周恩来和前敌委员会大部成员与张国焘错误主张进行了争论或斗争,起义时间不得不推迟,改为8月1日正式起义。
?南昌起义胜利后,南下广东。后来遭到敌人伏击,损失严重。周恩来与叶挺、聂荣臻在地方党组织的掩护下,乘小划子由汕头出海到香港。不久,周恩来转到上海。叶挺、聂荣臻到广州,准备发动广州起义。朱德和陈毅,率一部分队伍转战到广东。
?南昌起义,是共产党在革命低潮时期,主动、英勇反击屠杀政策的首次武装行动。这一英勇的壮举,镌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之中。光耀日月,功垂华夏!“八月一日”成为中国人民革命军队的诞生节日!“八.一”二字,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上的光荣符号!
[本文原创:根据作者历史教学笔记浓缩而成;图片引自网络]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