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确实很遗憾,历史书籍没有提到“兵仙”韩信的出身家世情况韩信的简介。名将白起也查不到具体出身情况。

这可能被史书作者忽略了,或者真就不知道韩信出身、家世等具体情况;也不排除当时韩信以谋反罪被诛,司马迁等作者不方便写韩信出身等情况韩信的简介。还有一种情况,这些名人出身家世一般的,没什么值得可写的,也就不写了。

根据掌握资料韩信的简介,现在好像流行两种观点。1、韩信出身破落贵族家庭。2、韩信出身贫民家庭。

司马迁为了写巜史记》曾周游考查不少地方,也去过韩信家乡,看见过韩信为自己母亲修建在高台上坟墓,韩信没出名时候就很有志向,要将来建功立业为母亲修建高大的坟墓。

从巜史记.淮阴侯列传》来看,韩信家庭一般,没什么优越感,连吃饭都成问题,到处蹭饭,是一位漂母很照顾他。韩信是经商等都不擅长,整天带着宝剑游逛,也是仗剑加入项梁反秦队伍,最后加入刘邦集团,在楚汉战争中展现出杰出军事才能,建立不世之功,成为囯士无双之士。

韩信属于天才军事家。军事才能可能从实践中获得。韩信在项羽身边当过执戟郎中,有可能从项羽那里学习一些经验,韩信亲身经历了巨鹿之战等战役,这些实战经验对韩信非常有益。“在战争中学会战争”“良相起于州郡,猛将生于行伍”。像名将王翦、李牧、彭越等也在战争中成长起来,没听说这些名将老师是谁。

韩信军事才能可能自学兵书获得。韩信年轻时出行总是身带宝剑,喜欢兵旅之事,对春秋战国时期名将兵家感兴趣,参加反秦起义后又注意行军观察山川地势,学习军事知识,在掌握许多军事知识基础上才会在指挥过程中达到出神入化地步。

韩信学习兵书是很透彻的,能活学活用,像伐赵的“背水之战”把巜孙子兵法》里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道理运用得非常成功,让人佩服。

【原创】韩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将,称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也不为过。他与萧何、张良一起,被称为汉初三杰,但论功勋,他应该排在三人之首。没有韩信,刘邦何以在楚汉战争中扭转颓势?!没有韩信,项羽又怎么会兵败垓下,从而演绎“霸王别姬”,最后自刎东城?!没有韩信,刘邦何以建立大汉?!@头条历史

韩信的简介:为什么没有任何书籍中提到韩信的来历?

(韩信)

韩信的简介:为什么没有任何书籍中提到韩信的来历?

韩信生于公元前231年,死于公元前196年。一生波澜壮阔,叱咤风云,但最后却以悲剧落幕,我们惊叹之余,不禁悕惋。那么,韩信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这里引用史上相关人君对他的评价,相信便可知其粗略。

韩信的简介:为什么没有任何书籍中提到韩信的来历?

1、萧何:韩信是“国士无双”之才。

萧何对于韩信,是有知遇之恩的。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便成好友。

刘邦受到排挤时,被项羽封为汉王,到汉中任职,他手下的官兵跑了好多。韩信因为不受刘邦重用,也跟着逃跑,但很快就被萧何追回。刘邦诧异,问:跑了那么多人,为何仅追韩信一人?萧何便向刘邦举荐:大王如果仅想做个汉中王,也罢,如果想要平定天下,不用此人怎么行?此人乃“国士无双”之才。刘邦采纳了萧何的建议,任命韩信为军中大将。

此一任命,开启了韩信人生的重大转折。从此以后,韩信如鱼得水,如鸟出笼,海阔任鱼跃,天空任鸟飞,纵横驰骋楚汉大地,打了一个又一个胜战,歼秦兵,灭楚雄,声震华夏。

韩信是个怎么样的人呢?萧何说,天神战将矣。

2、项羽:我怎么会遇到韩信?

项羽与韩信怎么会生在同一个时代?他二人放在历史长河中,都是彪炳千秋的战将。两人在一起,联手出击,天下谁能敌?别说一个刘邦,就是再加上秦始皇、李世民指挥军队来也不行。但是,两人如果成了敌我的双方,那只能是开启你死我活的惨烈的世纪大战了。

没有韩信,刘邦连汉中王都做不了多长时间。有了韩信,刘邦就可以向势力庞大的项羽集团挑战,而不是臣服(他本来就是一个容易臣服的人)。

项羽说,刘邦是个市井小人,只会玩小聪明,坑蒙拐骗诈,他要是没有韩信,我早就手撕了他。项羽又说,好你个韩信,你吃了我那么多的军队,我们迟早要来一次决战的,这一战,我们将撇开刘邦小儿,绝对是一次真正的君子之战。

于是,垓下之战开打。时长一月,项羽十万楚军几乎全军覆没。曾经“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气数已尽,悲壮演绎“霸王别姬”一幕,自刎于东城一隅。

韩信是个怎么样的人?项羽说,棋逢对手,他运气比我好,我之不幸,原来我遇到了韩信。

(刘邦)

3、刘邦:率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此乃韩信矣。

刘邦喜得天下,曾经这样评价韩信:率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战场上,韩信确实是个战神。作为统帅,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谁敢与之相争。

不仅如此,韩信有勇有谋,更是一位历史上难得的军事理论家。有史家说,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他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他曾与张良一起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更有史家称他是“孙子之秀”。

4、司马迁:韩信,志与众异,可惜晚节不保。

垓下之战后,韩信收留了项羽手下降将钟离眛,得罪了刘邦。后钟离眛自杀,韩信拿着他的人头向刘邦请赏,刘邦不买账,命人将韩信捆绑。韩信怒道“天下已定,我固当烹!”刘邦说:“有人告你谋反。”命人给韩信戴上械具。回到洛阳,刘邦赦免了韩信的罪过,改封他为淮阴侯。

韩信被禁锢,就像鱼儿断了水,鸟儿回到了笼中,愤懣之极,便与陈豨密谋。那时陈豨已举反叛大旗。有人告密,东窗事发。刘邦将此事交由吕后处理。吕后便与萧何商议,由萧何出面,说服韩信进宫汇报工作。韩信哪知是诈,相信了萧何的话,只身进宫。他很快就被吕后手下禁兵锤杀,之后又被诛杀三族。一代战神,悲剧落幕。“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语,由此而来。

对于韩信,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这样写道:“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於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归结起来,也就是一句话,韩信志与众异,可惜晚节不保,悲惨落幕。

韩信是个怎么样的人?至此,笔者也只能一声叹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