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延村历史悠久呼延赞,相传北宋杨家将抗辽时,在太原西山一线驻军。大将呼延赞的养马场驻扎在该村,遂以呼延命名该村。村中没有一户是姓呼延的,王、张、李姓占据村中人口的80%以上。
这是一个古老的村落,传说村中古老的建筑当数台呼延赞、堂、庙、寺为著名。寺即崛山围寺,建于唐代,香火旺盛。寺旁建有龙王庙,最引人的是门口的两个铁铸旗杆。“旗杆高约15米左右,直径约半米,每根旗杆铸有双龙攀援而上,旗杆底座石有一人多高,近一米见方,顶端有一个方斗。“龙王庙里还建有钟鼓楼,铸钟一米多高,两人合抱不住,上面刻有文字和花纹,呼延钟声过去是太原一大景色。与崛 山围寺、龙王庙同时建成的还有三座戏台。堂即指观音堂,供奉观音菩萨。”可惜崛 山围寺、龙王庙、戏台都被拆除,铁铸旗杆和铸钟被大炼钢铁,遗迹全无。
呼延村过去是富有之村,十几座大户古宅院现在还保存几座。木雕垂花门雕刻的梅花呼延赞、寿桃等图案仍然清晰可见,青砖墙灰瓦顶完好如初。在村东头通往崛 山围山的道路旁,还有一座关帝庙,虽然荒芜但前院、月亮门、二进院中的正殿、厢房等建筑保存完好。二进院中心原来有一座亭,只靠四根直径一米的木柱支撑,木柱之间相距有8米,亭顶檐下挂着铁铃,风吹过叮当叮当响,是呼延村的一大独特建筑。
呼延赞的性格呼延赞有勇有谋,勇猛强劲,为人随和直率,常将战死沙场挂在嘴边。身上处处可见刺有“赤心杀贼”的纹身。后史料记载呼延赞将“赤心杀贼”这几个文字都纹到了他的妻子和儿子,甚至仆人的身上。他的几个儿子的耳朵后还被刺上“出门忘家为国,临阵忘死为主”的文字,他创制的兵器重量都在十几斤之上,两面带有锋利的刀刃的破阵刀是他的如意之作。铁鞭王呼延赞的最厉害的兵器还是他的铁鞭,铁鞭也是他使用兵器中最重的,需两个人才能抬得动。
铁鞭王呼延赞性格俗陋怪异,有时不近人情,曾有记载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冬天不畏严寒,体格强健,曾在深冬时将水浇在幼孩身上。也曾记载,铁鞭王呼延赞为了给自己儿子治病,亲手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儿子熬汤治病。咸平二年朝堂之上人人都挣功论赏的时候,只有呼延赞默默无语,婉拒宋真宗的打赏,后都称其知本分。咸平三年(1000年),铁鞭王呼延赞年老去世。呼延赞死后,朝廷提任其子呼延必显为军副都军头。
呼延赞怎么死的,这个在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史书上只是说他是在公元一千年的时候死的,具体死因没有记载。有人说,呼延赞是被奸相潘仁美害死的,因为呼延赞是北宋名将,杨家将的重要代表人物,潘仁美恨死了杨家将,所以就阴谋害死了呼延赞,不过这只是后代小说家的一家之言,不足为信。还有人说,呼延赞最后是郁郁而终的,因为呼延赞始终主张对辽作战,是朝廷中的主战派,但是当时的皇帝却苟且求和,不愿再与辽国发生战争,呼延赞感觉没有用武之地,于是就愤愤不平,抱憾而死
关于呼延赞是怎么死的,其实从他的一些做法上可以看出端倪,呼延赞虽然在战场上骁勇善战,英勇杀敌,但是他的一些极端做法却时常受人非议,比如他为了表明自己精忠报国,抗辽杀敌的决心,竟然命人在自己妻子、孩子、仆人的脸上都刻字,还有一次呼延赞将自己刚满周岁的儿子从城楼上摔下来,说是锻炼儿子的意志。这些做法让呼延赞的形象与莽夫无疑,所以他经常遭到同僚的弹劾,然而呼延赞却丝毫不在意。不过这样的事情多了,连皇帝也对呼延赞的能力产生怀疑,于是不敢将主帅之位授予呼延赞,而呼延赞却不明所以,因此他一直认为是皇帝不信任他,让他的才华得不到施展,让他的一腔热血无处抛洒,没几年,呼延赞就悲愤而死了。
呼延赞是北宋时期的著名将领,是忠君爱国的名将。在中国的历史上,武将非常多,但是像呼延赞十代都为将的家族为数不多。呼延赞的后代大部分都效命于战场。
呼延家族在史书中记载一共有十代,而呼延赞的后代属于第四代,第一代是太保呼延晏,为前赵名臣大将和前赵名臣镇东将军呼延谟;第二代是呼延谟之子,分别为后周时为淄州马步都指挥使呼延琮、呼延凤、呼延廷,以及其女呼延凤英;第三代是呼延寿廷之子,铁鞭王靠山王呼延赞、以及其女呼延云;第四代是铁鞭王靠山王呼延赞之子,也就是呼延赞的后代,他的后代中有自己的四个儿子,呼延必兴、呼延必改、呼延必求、呼延必显。
呼延赞的后代都积聚在家谱当中的第四代,这一代都是效忠于宋朝。其中呼延必显得罪国丈庞文,被诬陷入狱,庞文又笼络大理寺卿潘贵,将呼家满门老小全部抄斩,葬于肉丘坟。后呼延必显之孙呼延庆得到杨家将、天官寇准、彰德府总兵张槐等人的支持,诛杀了罪恶满盈的庞文,重新整理呼延必显尸骨,报了呼家的血海深仇,宋真宗念起忠心,加封其为开平王。
呼延赞的后代都是忠于宋朝将领,但是这一代人经历了太多的风霜雨雪,几乎被朝廷奸佞臣子害的绝后,还好老天有眼,呼延必显的孙子为呼家报仇雪恨,之后呼家的后代才得以延续。呼延赞与杨家将同是北宋时期的北宋将领,呼延赞与杨家将各个武艺高强,身经百战,不惧沙场。为了抵抗契丹军的入侵,呼延赞与杨家门将拼死抵抗,为保护北宋的疆土,甘愿战死在战场之上。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