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公元前180年汉文帝刘恒,汉朝执政多年的吕后去世。周勃陈平等人诛杀吕后家族,还政于刘氏。他们一致推选代王刘恒继位,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刘恒母亲薄姬,出身一般,朝中没有亲戚做官,不会形成像吕后那样,外戚当权的局面! 汉文帝刘恒的继位,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皇帝,他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 他实行轻徭役,薄赋税,发展生产,安抚百姓的政策。是全国出现国富民强的景象。他大力推行安抚边疆,减少战争条例,节约费用,废除苛政,自己一生勤政节约,给大臣们做出榜样。并去除暴刑,鼓励百姓说真话,消除诽谤非议的罪名。他体恤百姓,仁政待民。使他在位二十三年,汉朝出现了国泰民安的繁荣景象,被人们称赞是位好皇帝!

谢谢邀请,特此将我的文章《汉文帝刘恒的胜出继位, 看似意外, 其实是必然汉文帝刘恒!》奉上,还请朋友们多批评指正!

汉文帝刘恒:汉文帝刘恒一生为汉王朝做了哪些贡献?

汉文帝刘恒:汉文帝刘恒一生为汉王朝做了哪些贡献?

汉文帝刘恒的胜出继位, 看似意外, 其实是必然汉文帝刘恒!

汉文帝刘恒:汉文帝刘恒一生为汉王朝做了哪些贡献?

汉文帝刘恒:汉文帝刘恒一生为汉王朝做了哪些贡献?

西汉初年的诸吕作乱事件被平息后,政变大臣们为了避免日后受到追究报复,经过政治协商,作出了废掉现任皇帝刘弘,拥立代王刘恒继任为新皇帝的决定。

此时,身为代王的刘恒,虽然贵为开国老皇帝之子,但因为一直都没有受到过重视,一直都在被边缘化着;虽然也是一个诸侯藩王,但他除了宽厚仁和、孝顺恭俭外,自己以及母舅家都没有什么实力;虽然也是刘氏宗亲子弟,但在诛吕政变中却没有发挥任何的作用。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与政变事件无关的人,最终却被推上了权力的中心,好像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成为了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素材

说到意外,刘恒的继位确实是个意外,无功受禄,坐享胜利果实。按常规来看,政变的结果,往往是参与者中功劳最大的人最终分享了胜利的成果,局外人几乎是没有什么机会。在这次政变中:

长安城外,齐王刘襄最先起兵,声势最大,实力最强,但在政变成功后,只是暂时恢复了齐国原有的地盘,不仅没有能够进入权力中心,没有受任何封赏,齐国反而又被割裂出了两个郡分别给了他的两个弟弟。

长安城外,以大将灌婴为首的国家军队,将地方平叛势力阻止在了长安城外,虽然有约定,待诸吕发生叛乱控制长安城内时,两军同时攻向长安,但两军却没有合兵一处,形成共同的指挥,反而是在静观局势变化中互相牵制着。

长安城内,没有压倒性实力的刘章,因为太快的诛杀了让周勃担心的吕产,使得以陈平、周勃为首的功臣勋旧派们很快就掌控了整个京城局势,没有发生大的动乱事件,这让最先就有理应外合想法的刘氏兄弟们失去了带兵入京,借勤王之机掌控朝局的机会。

长安城内,政变之前,功臣勋旧派也只是将赵王和梁王之位许给了参与政变的刘章兄弟,当时都不能保证政变会成功,肯定也没有要废掉当时天子的想法。

长安城内,平叛的主力是被功臣勋旧派以支持刘氏统治为理由控制的北军,此时的现任小皇帝,也被控制在老干部们的手中,他们彻底的掌握了国家的话语权,进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退可以废天子拥立新君。

图片来源于网络素材

当政变成功后,所有人都从庆贺中回过神来时,他们发现,旧皇帝是吕氏提携扶植起来的。既然要拥护刘氏政权,那皇帝就得由刘氏的后世宗亲子弟们来担任,继承人的首要条件是必须是刘邦的直系后人,即是刘邦的儿子或孙子们,而谁是刘邦的嫡系子孙们,大家都比较清楚。

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无!一劳永逸的方法,就是斩草除根,将所有与吕氏有关联的人物清除出管理队伍。

于是,吕后这一支所有后人包括汉惠帝刘盈的所有儿子,即现任的少帝刘弘、梁王、淮南王、常山王等都被排除在了继位之外,与吕氏有姻亲关联的人物如刘章等被排除掉了,曾经在前任吕氏王朝被信任的刘氏宗亲们如琅琊王刘泽、刘长等人被排除了,刘邦的小儿子刘长因为是吕后抚养大的,再加上骄横霸道、难以控制也被排除了。在继位的人选中,算来算去,只剩下了两个人合适,一个是高祖刘邦的儿子刘恒,一个是高祖刘邦已经去世了的私生子刘肥的儿子刘襄。

图片来源于网络素材

刘襄作为现任的齐王,虽然在这次诛吕平叛事件中有首义之功,但他并没有得到朝廷内功臣勋旧派的信任和支持,在开始就被大臣们利用了。一是,灌婴借刘襄起兵,才有了率军出征的兵权,并将刘襄阻止在了长安城外,直接把他排除在了中心权力之外,既没有让他带兵入京护王参政掌握国家实权,也没有让他参与后续的废立皇帝讨论,更没有给他以拉邦结派以笼络收买人心的机会。二是,谁都不愿意给自己找一个厉害的领导来管理自己,作为外部声援最强劲援手的刘襄,因为表现的过于优秀而受到了政变者们的担心,他们也担心以后制衡不住刘襄,担心不了皇帝以后的刘襄对他们动手。三是,如果从民主和所谓的民意角度来讲,在废立皇帝的三方谈判中,刘襄只有自己的弟弟刘章提议他当皇帝,在权力中心没有获得实力派的拥护支持,而且还受到了以刘泽为首的刘氏宗亲中其他人的反对,结果以二比一败选。四是,大家让刘襄落选的借口也很奇葩,不说刘襄有什么问题,而只纠着他的母舅驷钧来说事,居然还冠冕堂皇的说出了这个让人哭笑不得的说法:防止出现第二个吕氏家族。事实是,在汉文帝朝,刘襄一直都在齐王任上,没有被调入到朝廷中重用,也很快的就死了。

既然刘襄被排除了,那就剩下了这一个刘恒了。

不过,刘恒的成功也不是必然的,既有天意的倾向,更是各方政治势力妥协的结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素材

一是,从刘恒的属官宋昌的分析出的这五条理由就能看出一些端倪,① 秦朝行苛政,诸侯并起,最终刘氏称帝,这是人人都知道的,因此皇位还是刘氏的;②刘邦分封子弟为王,各位王的封地都互成地利之势,天下疆土格局暂时难以变动;③大汉王朝废除苛政,法令严明,广布恩德,百姓安居乐业,不愿遭受战乱;④吕雉狠毒,但周勃持节进入北军大营后,将士人人表示支持刘氏,这是天意使然,而非人为;⑤就算大臣们想起事,百姓们也不听他们使唤,再说长安有刘章和刘兴居等宗亲,外有吴王、楚王、淮南王、琅琊王、齐王和代王等守御边疆,天下还在刘氏手里。

二是,刘恒他是功臣勋旧派们反复衡量的结果。如果不是刘恒个人的实力太弱,再加上他原本表现出来的软弱宽厚,他估计也进入不了大臣们的视线,继任不了皇帝。

三是,刘恒的继位,同时也说明当时的功臣勋旧派们虽然掌握了话语权,但他们还没有能力改变由刘氏来统治天下的现状,对于以刘泽为首的刘氏宗亲提议下的刘恒,他们暂时也只能妥协。

四是,刘恒的继位,看似名正言顺,其实它解决了很多吕氏留下的问题,既解决了当前继承人的问题,也解决了未来的权力继位问题,更消除了未来掌权者因为血缘关系进行政治清算的可能。

五是,当然了,刘恒的继位也有天意,不仅仅是他母亲薄姬的那个会生天子的相面传说,还有他们用火烧乌龟壳来求神占卜的卦象大横,预示着他能当上皇帝。在他舅父薄昭与周勃的核实对接下,他知道了大臣们迎立他为皇帝的原因,他们之间达成了政治妥协。

于是,我们看到,在汉文帝继位后,刘盈的所有儿子们都被诛杀殆尽;以陈平、周勃、灌婴为首的功臣勋旧派们,分别是左右丞相和太尉的身份,掌握了朝廷军政实权,周勃还与文帝结成了姻亲关系;与功臣勋旧派亲和的刘氏宗亲们受到的奖赏;在诛杀诸吕中出力最多的刘襄、刘章、刘兴居兄弟们,不仅没有被兑现政治承诺,甚至于还受到了压迫排挤;再后来,到了文帝三年时,刘襄、刘章去世,刘兴居起兵造反,兵败自杀身亡。再后来,陈平去世,周勃也被诬造反下狱,在薄太后的说情才被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