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春天,总会想到柳树,柳树发芽抽枝,一片新绿,给人生机勃勃的感觉。听雷磊老师诗歌赏读《咏柳》,感受浓郁的春天气息贺知章的资料!

贺知章的资料:贺知章的咏柳解释,和作者想表达什么?

大家好贺知章的资料!

贺知章的资料:贺知章的咏柳解释,和作者想表达什么?

欢迎来到萃辰天心书院365家庭共修之诗歌赏读栏目,我是雷磊老师贺知章的资料。提起春天,总会想到柳树,柳树发芽抽枝,一片新绿,给人生机勃勃的感觉。今天我们就来赏读一首歌咏柳树的诗。来自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

贺知章的资料:贺知章的咏柳解释,和作者想表达什么?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诵读这首诗: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是诗人贺之章歌咏柳树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理清晰。语言明白如话,文字华美。贺之章,盛唐诗人,书法家。他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又与陈子昂、宋之问、李白、孟浩然、王维、等位列“仙宗十友”。他喜欢喝酒,和李白、李适之等称“饮中八仙”。他和李白都极其喜欢喝酒,都是有名的“酒仙”。大诗人杜甫的著名诗篇《饮中八仙歌》中第一个就说的是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说他喝醉以后骑在马上前俯后仰的,就像坐在船上一样。醉眼昏花地掉到井里头,他干脆就在井底睡着了。常人哪怕喝得烂醉如泥,冷水一喷也就醒过来了,他喝醉了落到井里也醒不过来,所以够得上头号“酒仙”。他的诗文写景、抒怀的作品风格独特,清新潇洒。今天赏读的《咏柳》和“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

我的老师印安老师曾经说:“一首好的诗歌有两个必要的元素:想象与灵气。”这首诗想象奇特,春风似剪刀的说法从此而来,灵心巧思,所以任时光淘洗,这首诗也得以流传。最后让我们再诵读一遍,品味春柳春风之美: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今天的诗歌赏读就到这里,萃辰天心书院,让国学智慧走入千家万户,我们明天见!

《天心365》家庭国学共修是萃辰天心书院每天推出的内容,从中能让我们学习更多人生智慧,丰富我们看待世界的角度。您可以到喜马拉雅关注“印竹”老师,收听音频。

和晚辈李杜坎坷的一生相比,贺知章无疑是幸运的。他三十六岁便高中进士,考了个状元,而且是浙江有史以来第一位状元。此后的贺知章在官场上平步青云,一直做到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临到辞职还乡的时候,皇帝亲自赠诗,太子率百官送行,这一生算得上功成名就了。再看李白和杜甫,一个是得意之时“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被贬后只好发发牢骚,说几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来抚慰自己受伤心灵的大唐弃儿;一个是“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一困就困了十年,直到43岁才混了个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个看库房的。

为什么同样才华横溢的三人, 却有着迥然不同的命运,为什么在人才济济的唐朝,诗人贺知章耄耋致仕、百官相送,要说到善始善终,贺知章绝对称得上是个中翘楚。这其中可以带给我们的人生启迪又在哪里呢?

首先看看贺知章生活的年代,那是大唐最幸福的几十年,前面贞观之治没过去多久,后面紧接着又是开元盛世。贺知章去世的时候是公元744年,距离安史之乱爆发还有十一年。而作为晚辈的李白杜甫,就比较倒霉了,起了个大早,遇上了开元盛世,却啥都没捞着,又赶了个晚集,刚有点起色就碰上了安史之乱,后半生过的穷困潦倒。可见一个人的个人命运,首先与他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息息相关。

其次,贺知章仕途顺遂,又屢逢贵人引荐。他深受玄宗重用,官运亨通,一路青云直上。贺知章的大半人生,都是在长安度过的。长安城里有他的亲戚朋友,有豪宅大院,有奔驰宝马,还有器重他的皇上和太子。这些都是贺知章成功人生的客观条件。

不过仅仅这些并不能够保证一个人可以过上幸福的人生。贺知章为后人所知,可不仅仅是因为他一路平坦的官途,为人称道的更是他的诗书与人品俱佳。 贺知章少以诗文知名,兼善书法,三十多岁状元及第,是浙江史上第一位有记载的金科状元。那时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年纪,少年得志的贺知章从偏远的江南地区来到了繁华的首都长安,他意气风发而又雄心勃勃,他知道,在前面等待着他的,是一个无比光明的远大前程。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他果然没有辜负自己的才华。他深受玄宗重用,一方面也是因为他的文才出众,写得一手好诗,玄宗泰山封禅之时,贺知章可是一连写下多篇封禅诗,歌功颂德,玄宗自然欢喜的很。

然而与一个人才能并重的,却是他同样健全的性格人格,这对于每一个历经人生的人来说,都足以明了人生的真正奥秘。而从贺知章顺遂的一生更是可见一斑。知章好酒,为人旷达不羁,情商出众,晚年更是清淡风流,吴中四士、饮中八仙、仙宗十友皆有他的席位,可见其名声不斐,造诣匪浅在世人眼中,贺知章或许是大唐最好命的一位诗人,虽自称“狂客”,但他张弛有度,不似李白得罪权贵;虽身居高位,却谨言慎行,伴君两侧几十载,竟无半点差错,而更重要的是,贺知章高寿八十六,在整个唐朝,恐怕也很难找到几个比他更长寿的诗人。晚年的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可在他的诗歌里却很少能读出狂意来,或许那个时代不乏狂人,李太白仰天而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一字一句缓缓吟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连杜甫这个悲苦诗人也曾有过“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的狂傲。他狂得有度量,他没有架子,他不拘细行举荐李白、李宓等人,他和孟浩然、杜甫等后辈都能相处得悠然自得,可谓是清谈风韵。贺知章的一生更懂得什么是分寸,他不拘细行,却暗自有度。他喜好交游,上自公卿、下自百姓;他饮酒、谈诗文、参禅论道,不涉政治、不求利益、不拉帮结派。他提携后进,善识人才,亦与王昌龄、严挺之、李邕、颜真卿的父亲颜惟贞等交好。若以现代标准而论,贺知章就是典型的健全人格,智商情商俱佳,心理健康,教养修养双优,故被时人评为:雍容省闼,高逸豁达。试问,这样的贺知章,一生又怎会不顺畅?

在他生命最后的一段时日,诗人在家乡的镜湖边过着半隐居式的生活。他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过往的记忆也开始变得模糊不清,他时常梦见自己在院子里玩耍,梦见在山坡上采野花、捉蝴蝶,梦见那些童年的伙伴。他有时恍惚,有时清醒,天气好的时候,他便坐在湖边望着水面发呆,四季在他身上变幻着颜色,只有镜湖依旧是那个记忆中的镜湖。可见他离开长安回归故里以后,内心宁静淡泊,安心归隐,永葆澄澈本心。大约是公元744年的某一天,诗人平静的告别了人世,这个在外漂泊了大半生的浪子,如愿以偿的埋骨家乡。这就是诗人贺知章的一生。当时只道是寻常。今天当我们再次读起他那首从小耳熟能详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我们已经透过他风轻云淡的诗句和一生的经历,看到了一种近乎理想,平坦顺利的模范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