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寿所著《三国志》中有将东吴十二位著名的将领合为一卷作传(吴书十·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此十二人依次是:程普东吴十二虎臣、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和丁奉。对于这十二将的评价,陈寿是这样说的:
“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东吴十二虎臣。”
故因此有了后世“东吴十二虎臣”的说法。要说这十二人中谁的军事能力最强?个人还是比较倾向这其中排至末位的丁奉,正所谓东吴十二虎臣:“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程普,字德谋,是东吴资历最老的战将,时人尊称其为“程公”。程普的功绩主要表现在协助孙坚、孙策立业时期。据史料记载,程普早年是州郡官吏,且容貌风姿,更值得一说的便是程普有谋略,善于应答论对。早年追随孙坚,一路击黄巾,败董卓,功勋卓著。孙坚死后,程普毅然脱离袁术而选择追随孙坚之子孙策,在孙策攻庐江,平定江东的过程中,程普之功位居首位。孙策遇刺身亡后,程普尽心辅佐孙权,建安十三年,程普与周瑜在乌林大败曹操,建安十四年,程普周瑜又于南郡大败曹仁。程普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官至荡寇将军。赤胆忠心,为时人所敬重,于建安二十年病逝。
黄盖,字公覆,他同程普一样,历仕孙氏三朝,官至偏将军、武陵太守,是东吴所倚仗的重臣。程普的功劳更多的是在行军作战方面,而黄盖则是在治政方面颇有心得。据史料记载,黄盖早年也是郡吏,其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有谋略。孙权继位之初,诸山越多有不服,时黄盖安抚山越有功。赤壁之战中,黄盖以诈降之计火攻曹军,他也因此事迹而被后人广为传颂。
韩当,字义公,历仕孙氏三朝,官至昭武将军、冠军太守。历史上关于韩当的记载不多,他与程普,黄盖都是最先追随孙氏的将领,史料记载韩当:“从征伐周旋,数犯危难,陷敌擒虏”,可见韩当是一位勇武非凡的战将,或在谋略方面不及程普,黄盖等人,然勇武当在程黄之上。
蒋钦,字公奕,孙策征江东时加入孙吴阵营,孙权时期因随征合肥有功迁荡寇将军,领濡须督,后又拜右护军。
周泰,字幼平,与蒋钦是同郡人,孙策征江东时与蒋钦一同加入孙策军中,后深得孙权喜爱,成为了孙权最忠实的“保镖”。周泰就如同魏国的许褚,蜀国的赵云,多次救主于危难,官至汉中太守、奋威将军,封陵阳侯。
陈武,字子烈,早年孙策征战江东,后忠心辅佐孙权,官至偏将军。史载
“策破刘勋,多得庐江人,料其精锐,乃以武为督,所向无前。”
陈武屡建战功,每战皆所向无前,并担任了东吴“特种部队”的队长。建安二十年,陈武随军征战合肥不幸战死。
董袭,字元代,官至偏将军。不过他可能是东吴名将中最不知名的大将了。董袭以勇武闻名,史载董袭身长八尺,武力过人。建安八年,鄱阳贼彭虎等人率众数万造反,董袭所向披靡,十天便平定了叛乱。建安二十二年,曹操攻打濡须口,董袭奋力死战,终不幸战死。
甘宁,字兴霸,官至西陵太守,折冲将军。甘宁是东吴诸将中特别有名的一人,想必“甘宁百骑劫曹营”的故事大家都有所耳闻。甘宁年少时好游侠,常纠集人马行强盗之事,后痛改前非,熟读诸子,从此走上正途。甘宁本是刘表部将,然却不为刘表重用,建安十三年,甘宁率众归顺孙权,后助孙权破黄祖,败曹仁,退关羽,擒朱光,立下赫赫战功。孙权曾赞曰:“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相敌也。”
凌统,字公绩,东吴名将凌操之子,数年随战有功,官至偏将军。史载凌统亲贤礼士,轻财重义,有国士之风。
徐盛,字文向,一生随战有功,官至安东将军,庐江太守。
潘璋,字文珪,孙权时期重要将领,官至右将军。潘璋一直是受后人所轻视的一位三国名将,潘璋其人勇武且富有谋略,合肥杀逃,擒杀关羽,夷陵之战诛杀蜀将冯习,火烧浮桥抵御魏将夏侯尚等等足见潘璋之才能。
丁奉,字承渊,吴国后期柱国大将,官至大将军、右大司马、左军师。丁奉年少时便是一员骁勇战将,冲锋陷阵,屡立战功。太元二年,东兴之战中丁奉“雪中奋短兵”,一举大败进犯的魏军。凤五二年,丁奉解救寿春有功被拜为左将军。孙休继位后,丁奉设计除杀了权臣孙綝,稳定了吴国内部局势。到孙皓时期,丁奉有数次北伐,然吴魏两国实力悬殊,终无功而返。吴国名臣张布曾评价丁奉:
“丁奉虽不能吏书,而计略过人,能断大事。”其人确有大将之才。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