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殿大学士就是内阁大学士其中一个呀,两者是从属关系,怎么比较呢文华殿大学士?
内阁大学士制度是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文华殿大学士,废除宰相后创立的制度,内阁大学士主要是充当皇帝的秘书和顾问,并以殿阁为名。清朝沿袭明制,保留了大学士一职,将级别提升为正一品,又以体仁阁代替了中和殿,殿阁命名,总称为“三殿三阁大学士”。
清朝还有协办大学士一职文华殿大学士,相当于大学士的副职。品级比大学士稍低,为从一品。
一般来说,大学士从高至低的顺序是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体仁阁、东阁、协办,通常的晋升顺序则反过来。
雍正之后,因为有了军机处的存在,事实上大学士作为皇帝处理政务顾问的工作已经被军机大臣取代。大学士仅作为一种荣誉头衔,,授予军机大臣和朝堂内外特别有声望的官员。
乾隆十年以后,规定“三殿三阁”大学士满、汉各二人;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均为文臣最高官位,汉人一般只有翰林出身才能成为大学士。对内阁大学士和协办大学士通常都称为“中堂”。
保和殿,初建于明朝永乐时期,后来经过几次焚毁和重建,顺治年间才始名保和殿,里面挂“皇建有极”牌匾,是乾隆御笔,有强调皇权之意。乾隆十三年后,保和殿大学士居内阁大学士之首。
文华殿,始建于明朝永乐时期,明末被毁,至康熙朝重建。文华殿大学士明朝时是辅导太子的官职,清朝则变成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重臣。因为清朝被授保和殿大学士只有傅恒、张廷玉寥寥几人,所以常常以文华殿大学士为诸殿阁大学士之首。
武英殿,位置与文华殿相对,是明朝初期皇帝居住和召见大臣的地方。
文渊阁,位于文华殿后,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座皇家藏书楼。
体仁阁,初建于明朝永乐时期,最早叫做文楼,嘉靖时期改名为文昭阁,清初又改为体仁阁。乾隆十三年,清廷裁撤中和殿大学士,增设体仁阁大学士,形成了“三殿三阁“的大学士制度。
东阁,位于紫禁城左顺门南庑房。
民国时期没有大学士。
“大学士”起源于唐中宗时期,原职为协助皇帝批阅奏章,起草诏书等。据《春明退朝录》卷上载:
“唐制,宰相四人,首相为太清宫使,次三相皆带馆职,洪(弘)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集贤殿大学士,以此为次序。”
明朝时期,明太祖朱元璋罢相,设立内阁,选任大学士充任内阁,后内阁大学士逐渐掌握宰相职权。
清朝时期,初沿用明制,设有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凡四殿二阁。乾隆十三年(1748),省中和殿,增体仁阁,遂以三殿三阁为定制。
按实际权力和地位,一般从高至低的顺序是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体仁阁、东阁、协办,通常的晋升次序是协办—东阁—体仁阁—文渊阁—武英殿—文华殿—保和殿。大学士各设满汉二名,均为正一品。我们熟悉的保和殿大学士有索额图、张廷玉、鄂尔泰、傅恒等。
清朝先有康熙帝设“南方房”,后有雍正帝设“军机处”,总览国家军政大权,成为国家实质上的中枢权力机关,只听命于皇帝,是我国封建社会皇帝集权统治高峰的象征。
军机处设有领班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军机章京等职,军机大臣从大学士、六部堂官等选任或军机章京升任。如首任军机大臣就是大学士张廷玉、蒋廷锡及怡亲王允祥。
乾隆朝宠臣和珅官至文华殿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纪晓岚则在嘉庆十年才拜协办大学士,可见差距不小。
清朝政治制度和现今大不相同,领班军机大臣(保和殿大学士)约相当于现今国务院总理,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等)约相当于国务院副总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