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不逢时.让中宗生怜李裹儿。

李裹儿:李显为啥那么宠爱李裹儿?

李裹儿是唐中宗的女儿,她妈怀她八个多月时,父亲唐中宗被武则天废黜帝位出京李裹儿。一家人正在赶往吉安的路上,母亲却动了胎气,提前分娩了。当时没有准备婴儿物品,李显脱下衣服作襁褓把早产的她裹了起来,因而有了裹儿这个名字。这孩子真有点生不逢时的意思,当时父亲失意,母亲于颠簸中早产,她出生时并没有享受到皇室公主应该享受到的一切。想来,这是李显宠爱她的原因之一吧。

李裹儿:李显为啥那么宠爱李裹儿?

李裹儿:李显为啥那么宠爱李裹儿?

李裹儿:李显为啥那么宠爱李裹儿?

2.李显把对李裹儿母亲韦氏的爱转移到了女儿身上李裹儿。

李显先后被软禁于均州、房州(今湖北省房县)十四年,这个时候只有妃子韦氏陪伴在身边,两人患难与共,相依为命,算是尝尽了人世的艰难。他被下放后不久,他的四弟李旦逊位,母后武则天登上了皇帝宝座,李唐皇室的子弟被屠戮者不可胜数。李显闻知心惊胆颤。这包括徐敬业等人的兵变。宗室琅玡王李冲、越王李贞等人的谋反等,这样的形势增加了他内心的恐惧。

晚上常常失眠或者做噩梦。每当听说武则天派员前来,他就以为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了,他在房陵的时候,一度要自杀,韦氏总是软语劝慰:"祸福倚伏,这是没有常理的,人哪能没有死呢,何必现在就去。"。正是李显与韦氏多年相濡以沫、同甘共苦,二人之间养成了深厚的情意。李显曾说:如能重见天日,绝不会辜负韦氏。想来,因为李显爱裹儿的母亲,?爱屋及乌的原因吧,也导致他宠爱了二人的爱情结晶。

3.天生丽质,讨李显喜欢。

李裹儿长大后,婀娜多姿,妩媚动人,而且思维敏捷,头脑灵活,伶牙俐齿,号称大唐第一美女。这也是父亲李显喜欢她的原因之一。

4.由于安乐公主与武氏结亲,光耀门楣,又早生一子,让李显升级外祖父。

为时间一晃,到了 长安年间(即701年至704年),她以安乐郡主的身份嫁给武氏子弟武崇训;其实,她在待字闺中时就和武崇训发生了性关系,因未婚先孕才不得不下嫁。婚后不到6个月,便产下一个男婴。这让李显提前作了外公,李显自然心花怒放。

5 .神龙元年(即705年),张柬之等发动了神龙政变,迫使武则天传位给李显。李显复辟后,自忖在此之前,自己的一家也是吃了很多苦的,唐中宗李显就放纵了女儿,这也是人之常情。

安乐公主恃父爱而权倾天下,众多侯王权臣多出其门下。她曾自拟诏书,蒙住前面的内容,请中宗批示。还奏请父亲立自己为皇太女,这遭到了左仆射魏元忠的阻止。安乐公主说:“元忠是山东愚顽倔强之人,怎能与他商议国事?阿武尚且当上皇帝,我本是皇帝的女儿,有何不可呢?”,狂妄自大,可见一斑。

由此可见,李显宠爱李裹儿,主要是李裹儿早年因为中宗自己的原因,使她受了很多苦!这种补偿性的爱极不正常,也导至了李裹儿的毁灭。

安乐公主李裹儿是唐中宗李显的幼女,号称“大唐第一美女”,深受父亲李显的宠溺,企图登上“皇太女”的宝座,中宗死后在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等人发动的“唐隆政变”中被杀。应该说李裹儿的失败主要是缺乏必要的政治头脑和能力所致:

李裹儿:李显为啥那么宠爱李裹儿?

李裹儿:李显为啥那么宠爱李裹儿?

安乐公主

李裹儿:李显为啥那么宠爱李裹儿?

凄苦的流放岁月安乐公主的童年是凄苦的,这与她皇室公主的身份极不相称,但是结合她出生时的背景却又不难理解。

李裹儿:李显为啥那么宠爱李裹儿?

安乐公主出生于公元684年,这一年的正月他的父亲李显即位为唐中宗,随后因为宠信厚赏皇后的韦氏家族被武则天直接废黜。仅仅当了几个月皇帝的李显被武则天贬出洛阳,流放幽禁均州(今湖北丹阳)后又转到房州(今湖北房县)。据记载安乐公主就是在流放途中韦后所生,因为当时形同囚犯,因此条件简陋,出生之后只能结下衣服作为襁褓,于是安乐公主被取名李裹儿。

随后从公元684年到公元698年,李裹儿一直随父母在房州软禁。因此14岁之前的安乐公主实质上就是一个有着皇室公主身份的囚犯。特别是在此期间,一些反对武则天的贵族和李唐皇朝的宗室发动的反武叛乱往往都打着匡复唐中宗李显的旗号,因此武则天对自己的这个儿子是看管级严的,李裹儿和她的父母在软禁期间生活是凄苦的,随时担心祖母武则天会将她们一家彻底铲除。

公元698年,年迈的武则天终于在立子还是立侄的问题上下定决心,于是派人将李显一家秘密接回京师洛阳。并在同年九月立李显为皇太子,安乐公主也因此回到京师,人生处境有所改观。

安乐公主的凄苦身世使她备受父母的宠爱,特别是通常父母会宠溺幼子或幼女,且安乐公主又长的非常美丽,因而李显和韦后夫妇对安乐公主的宠爱是无以复加的。只是李显和韦后夫妇此时只是稍稍改善了自己的处境,还不能过多的给予李裹儿权势。

武三思

政治联姻,李武集团政治婚姻纽带回到京师的李显一家虽然重新成为了储君家族,但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李显依旧还是势单力薄的。武氏家族背靠一代女皇武则天在大周朝堂经营多年,依旧是实力强大。于是李显也有意识的与武氏家族搞好关系,以此来取悦母亲武则天。

公元699年,武则天的授意下,李、武两家盟誓和睦相处、共享富贵;

李显将自己的女儿永泰公主和安乐公主分别嫁给武延基和武崇训。使自己的两个女儿分别成为了武氏家族两大巨头武承嗣和武三思的儿媳。由此安乐公主李裹儿也成为了李、武两家的政治婚姻纽带。

随后张易之、张宗昌兄弟迅速崛起成为李、武两家共同的敌人。公元701年,安乐公主的哥哥李重润、姐姐永泰公主和武承嗣的儿子武延基等人私下议论张氏兄弟。随后武则天逼李显下令让儿子、女儿和女婿自杀。由此可见到此时安乐公主还不能过于放肆,因为她的父亲还没有正式掌权,依旧活在武则天的阴影之下。

李显

中宗复位,安乐公主开始恃宠而骄公元705年,当时的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诛杀张氏兄弟,逼迫武则天让位。这一政变得到了李、武两家的支持和默许,李显成功登上皇帝之位,重新恢复大唐国号。安乐公主李裹儿也与此开始了骄纵弄权的生涯。

李显复位之后,对与自己经历患难的妻子韦氏百依百顺,韦后也借机干预朝政,俨然如另一个武则天一般。同时韦后与安乐公主的公公武三思迅速结成政治同盟,韦后、武三思以及后宫女官上官婉儿等人组成中宗朝的最大政治集团。而安乐公主则因为李显和韦后的宠爱,在大唐政坛开始骄纵无比的生活。

安乐公主因为与韦后和武三思的关系天然的成为这个政治集团的重要一员和联系纽带。武三思怂恿韦后密谋废掉当时的太子李重俊,试图让韦氏重走武则天的称帝之路,而安乐公主则希望废掉李重俊之后成为“皇太女”,成为韦后的政治接班人。

对于安乐公主这种做法,懦弱的中宗李显不仅没有阻止,甚至还开玩笑的对这个自己宠溺的小女儿说:“等你母后当了女皇帝,再封你做皇太女也不迟。”李显的这种态度更加助长了安乐公主的骄纵之心和勃勃野心。

公元707年,在韦后母女及武三思一家逼迫下,太子李重俊忍无可忍,联合部分禁军发动政变攻打后宫试图杀死韦后等人。韦后及上官婉儿闻变,簇拥唐中宗李显奔向玄武门,此时政变军队正被阻挡在玄武门外,李显登上城楼向政变的禁军喊话招降,使得政变军迅速奔溃,太子李重俊发动的政变失败,随后李重俊逃出长安但很快被左右亲信斩杀。

此次政变是韦武势力过份逼迫太子李重俊所致,可以说是对韦武势力的一次警告和反噬。更为关键的是这次政变中武三思一家被李重俊的部下斩杀,其中也包括安乐公主的丈夫武崇训和公公武三思。这对安乐公主个人生活而言不过是成为了寡妇,但从政治上来说则是韦武集团中最具谋略和政治斗争经验的武三思死了,由此安乐公主开始更加暴露在政治上的“弱智和短视”,韦武集团也由此开始走向末路。

前面提到安乐公主此时成为了寡妇,于是李显干脆将安乐公主嫁给早就与她有风流私情传出的武延秀,由此安乐公主又成为了武承嗣的儿媳。

中宗复位之后,韦武两家联合,主要的政治目的是韦后重走武则天的称帝之路,年轻的安乐公主野心勃勃希望能接班韦后,成为另一个武则天。由此母女俩与武三思父子一起密谋废掉当时的太子李重俊,并因此激发兵变。武三思的死带来的一个更大影响是韦后母女失去了政治智囊,尤其是安乐公主开始要直接面对复杂的朝局和政治势力之间的博弈,但是二十多岁的安乐公主显然还不具备这一政治素质。

韦后

骄奢放纵,声名狼藉,多方树敌虽然公元707年李重俊发动的政变以失败告终,而且韦后母女的权势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因为李重俊的死让太子之位暂时空缺,看起来仿佛对韦后母女显得更加形势有利起来。

史书记载这一时期的安乐公主的骄奢放纵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她求取皇宫内的昆明池不成,就私自强占民田,自己人工造湖,并取名定昆池,长安百姓敢怒不感言。平日里安乐公主生活奢侈,所用器物无比精美,史书称其有两件百鸟裙,均是用百鸟羽毛织成,珍贵无比。

随后安乐公主与太平公主等七公主开府置官,公开参与朝政和卖官鬻爵。史称安乐公主府中明码标价,无论什么身份,交钱之后就被安乐公主墨敕授官,号称斜封官,一度甚至给五六千人授予官职。这种行为极大的冲击了官僚统治集团,使得安乐公主在文官集团中声名狼藉,渐渐引发朝野不满。

最为失智的是,安乐公主竟然狂妄的攻击自己的叔叔相王李旦和姑姑太平公主。试图扳倒当时政坛另外两大势力,以便自己的韦氏集团能够一家独大,独掌乾坤。安乐公主采用的手法是拙劣的告发李旦和太平公主谋反,但是李旦和太平公主不是一般人,他们一个是李显的弟弟,一个是李显的妹妹,唐中宗李显当然没有昏聩上当。安乐公主攻击不成,反而使得李旦和太平公主对韦氏集团开始采取敌对态度。这与武三思在世时的做法迥然不同,武三思当年极力安抚和拉拢李旦和太平公主,毕竟此二人并无很强的政治野心。因此武三思用利益拉拢和安抚使得这两支势力一直对韦武联盟采取中立和默认态度。而安乐公主的愚蠢鲁莽导致自己增加了两个强大的对手,而正是这两支势力的联手最终导致安乐公主和韦氏集团的覆灭。

这一阶段安乐公主的骄奢放纵使她失了民心;大肆卖官鬻爵严重侵害了文官集团的利益,使她引发文官集团的不满;更重要的是拙劣的攻击李旦和太平公主为自己树起了两大强敌。

中宗驾崩,顿失靠山,安乐公主在政变中被杀公元710年唐中宗驾崩,史书中认为是韦后和安乐公主母女合谋毒死了李显。但是许多史学家也提出韦后母女的动机不足,但是不管如何李显的死使得韦后集团的最大政治靠山倒了,虽然韦后如愿以偿的临朝称制,但是反韦势力的暗潮涌动,开始酝酿新的政治阴谋。

在韦后拥立中宗的幼子李重茂称帝的当月,李旦的第三子临淄王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的儿子及禁军将领发动唐隆政变。在政变中,韦后、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相继被杀,韦氏集团被连根拔除,武氏集团也被彻底清除,政变不久,太平公主拥立李旦登基,是为唐睿宗。

安乐公主死后,被追贬为悖逆庶人,由此可见当时安乐公主的名声之差以及李旦和太平公主集团对她的仇恨之深。

综上,安乐公主早年凄苦的流放生活,使她获得了父母的宠爱,后来恢复了皇室公主的地位和生活之后,又渐渐骄奢放纵,加之亲眼目睹了武则天的权势和生活后又萌发了政治野心。但是却德不配位和才不配位,安乐公主无论是德行还是才能都丝毫无法与武则天相比,甚至可以说她的政治能力是极度底下,在武三思死后,她的一系列举动都只是在作死之旅上加速前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