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这两个名字放在一起,简直是对张自忠将军的侮辱,张将军从出任第59军军长开始,就开始义无反顾地驰骋于抗日沙场,徐州会战、随枣会战东挡西杀,每战必让日寇胆寒,从军团长升为集团军总司令,直至英勇战死,是烈士,是抗日军队战场牺牲职务和级别最高的将领,他阎锡山是个什么货色于学忠?
(张自忠将军)
在1940年的枣宜会战中于学忠,日军的战法本来是声东击西,作战目标最终是袭占宜昌,所以并不想过多与李宗仁第五战区的部队进行纠缠。而当日寇第11军司令官园部和一郎闻报(电文被破译),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出现在汉水西岸时,甚至不惜让已经南下的第39师团掉头,就是为了消灭33集总和张自忠将军本人。
原因只有一个于学忠:张自忠被誉为“抗日军魂”,已经成为华北地区抵抗日寇的一面旗帜,日本人想要做的,就是在肉体上消灭他,却从来没有考虑过诱降或者劝降什么的。因为在台儿庄、在桐柏山、在汉水两岸,张自忠所部歼寇如麻,曾经气得板垣征四郎几欲自杀,早已表明了坚定的抗日态度:有敌无我!
但是阎锡山呢?除了抗战初期的忻口会战还算卖力之外(那是因为日本人要夺占他的地盘),太原沦陷以后就变了样,抗拒中央军入晋,与八路军反目,最关键的是,开始与日本人勾勾搭搭,只差一步就成为了汉奸,怎么能跟张自忠相提并论呢?日本人诱降阎锡山的“桐工作”,第一军司令官岩松义雄与阎锡山差点成功的会谈,证据凿凿。
至于题目所问的所谓“国民党”一节,更是混淆了概念,顺便说明一下这段历史。在广州国民政府誓师北伐之前,长江以北只有冯玉祥的西北军宣布效忠了国民政府,冯玉祥本人及所有大小军官全部加入了国民党,因此时任师长的张自忠早在1926年就已经是国民党员,虽然这种加入方式有点啼笑皆非。
而阎锡山是在发现北洋军阀大势已去后,于1927年6月宣布“易帜”的,原本他还是张作霖政府的“安国军副总司令”,完全属于政治投机者。不过晋绥军也跟西北军一样,是军官集体加入国民党,所以无论张自忠还是阎锡山,都不能说“跟国民党没有关系”,只能说不那么正统和纯粹而已。
在1935年的首次军衔铨叙中,阎锡山获授陆军一级上将,张自忠则授陆军中将(后来为中将加上将衔),都属于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军帽上都顶着青天白日帽徽,怎么能说跟国民党没有关系?抗日战争期间,所有军队统一归属于“军事委员会”指挥,蒋某人是为公推的最高统帅,无论哪个地方势力、哪个杂牌军都是他理论上的部属。
(阎锡山在克难坡)
如果细致区分的话,只能说蒋某人掌控着国民政府实权又兼任“国民党总裁”(1938年4月以后),代表这个党的正统。而杂牌出身的张自忠,在李宗仁的力荐和自己的努力作战之下,其实很受蒋某人的信任,第33集团军是西北军唯一被保留的集团军级部队(第24集团军庞炳勋投敌),包括张自忠殉国后蒋的“抚棺大怮”,都说明很受重用。
倒是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与蒋某人在抗日的问题上才算貌合神离,立场一度动摇,1940年蒋某人不得不派遣特使警告阎锡山不得投敌,否则将与八路军共同“讨伐之”,同时命令胡宗南以两师兵力入晋。在军事和政治的双重压力之下,以及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际形势的变化,阎锡山才最终放弃了投敌的念头,所以“他的抗战”嘛,倒真与国民政府和那个什么党没啥关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