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中兴四将、韩世忠、刘光世和岳飞。
靖康二年(1127)正月中兴四将,宋徽宗和宋钦宗被拘于金军军营,二月二宗被废为庶人,北宋由此灭亡。
幸而赵宋血脉中兴四将,在宋高宗赵构身上得到延续。
而这位开启了赵宋"偏安一隅"历史的皇帝,其实在为帝时,创造了赵宋的一次"中兴"。而这四位将领,从烽烟里逐渐成长,最终成为南宋的重臣。
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这四位大将中我们不太熟悉的张俊和刘光世两位。
张俊,字伯英,凤翔府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人。张俊出身极其普通,在建中靖国元年(1101),十六岁的张俊便参军,成了一名弓箭手。宋徽宗末年时,张俊先后参与了镇压京东、河北起义军的战斗,然而还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士兵。直到政和六年(1116),在参与了征讨西夏的仁多泉的战争之后,张俊才被提拔为授承信郎,成为最低等的武官。
然而这次提拔,并未成为张俊飞黄腾达的序幕。直到十年以后,即靖康元年(1126),张俊才开始崭露头角。这年 ,金兵围攻榆次,宋军将领不幸战死,宋军危在旦夕。而此时,张俊带领手下的数百人,迎难而上,斩杀了敌军五百余人。这一次猛攻,让张俊一炮打响,成为宋军将领眼中的可用之才。
同年,张俊便再次在东明县城立功,随后因功升任武功大夫。年底,张俊随信德(今河北省邢台市)知府梁杨祖投到赵构麾下,被任命为元帅府后军(一作中军)统制,开始了他在赵构手下拼杀的岁月。在北宋灭亡之前,张俊就官至拱卫大夫。北宋灭亡后,他也成为了首先拥立赵构为新帝的重臣之一。此后,张俊为赵构驰骋于江淮,平定叛乱,阻挡金军,为南宋争取到了宝贵的立足之机。
刘光世,字平叔,镇海节度使刘延庆之子,保安军(今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人。刘光世受父荫庇,初任三班奉职,后历任领防御使、郎延路兵马都监、耀州观察使、鄜延路兵马钤辖、奉国军承宣使,一路走进高级武官的行列。
然而在辽攻南京时,本该率军到达的刘光世却迟迟不到,致使宋军大败,刘光世本人也因此被贬官。之后他又因镇压河北一带的起义军有功,恢复了领承宣使的官职,并升任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
然而刘光世在南宋的种种表现,简直像极了南宋末年的"常败将军"范文虎。刘光世虽然在面对起义军时还算有所作为,然而他对上金军,就像老鼠见了猫,能躲就躲,跑得甚至比平民还快。可是他极其善于经营人际关系,顶着一头的罪过,还一路升职,官至宣抚使,先后驻守池州和南京。也正是如此,刘光世到底能不能被列为"中兴四将"之一,至今仍存有争议。
在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四月到六月间,赵构为了攻固皇权,先后剥夺了中兴四将的兵权。这四位大将,张俊为了保自己的荣华富贵,主动亲近秦桧,开始支持主和;刘光世顶着虚职病卒;韩世忠毅然辞官病卒;岳飞被迫害致死。
为南宋建立,赵宋续存立下赫赫战功的中兴四将,遇上卸磨杀驴的宋高宗,实在可悲。
然而最初,这些满腔热血的男儿,想的不过是保家卫国,建功立业。可是封狼居胥只一人,勒石燕然也他功,四位中兴大将,虽欲为国灭烽烟,然天不遂人愿。
中兴四将,指的是南宋初年的四位抗金大将: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
论资历,论年龄,岳飞都晚于前三人,但其声名、品德与功绩,却在四人之首。
韩世忠逊于岳飞,但也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一位主战名将。至于官资较老的张俊、刘光世(尤其是出身将门的刘光世)来说,可谓受到不断的恶评了。
至于有人认为的刘锜、吴氏兄弟(吴玠、吴璘)为何不入中兴四将,我想是因为:
刘锜资历不够,扬名的战役主要是顺昌之战,在此之前,他虽然智勇兼备,但也只是同第二梯队的王德一队的。即使是在顺昌大显神威后,刘锜除去拓皋之战,也没有更多的大战功了,更何况他晚年病重主持淮西防务失利,使得威名大挫,故而不可能列入四将(当然,如蔡东藩等人认为刘锜应取代刘光世,这也可以理解)。
吴玠、吴璘在四川数十年,与在京湖两淮对抗金军的中兴四将及王德、刘锜等人无甚干系,应该视之为独立于中兴四将的特殊存在。
鉴于岳飞被“神化”,其事迹也多为世人所知,故而我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我印象中的其他三将:韩世忠、张俊、刘光世。
韩世忠韩世忠在三人中名声最佳,且是四人中较晚离世的(岳飞于1142年被杀;刘光世卒于1142年;韩世忠卒于1151年;张俊最晚逝世,卒于1154年),善始善终。
韩世忠忠勇无双,治军有方,自早年对抗西夏、击破方腊开始,就在军中崛起。后于南渡途中,逐渐掌握了一支骁勇善战的军队,并在苗刘之乱时与诸将率先勤王,与宋高宗结下了深厚的君臣清分,这也是他后来作为所谓主战派却免遭毒手的重要原因。
在抗金战役中,韩世忠以数万兵力保卫一方,在黄天荡、大仪镇等战斗中屡屡立下奇功,成为南宋抗金的一大旗帜。
晚年的韩世忠闭门谢客,悠游终老,留下词作数篇,惊艳后人。其人的传奇色彩或许略逊于岳飞,但放眼中国古代,恐怕也没有太多人可以与他比拟了。
张俊张俊出身不好,早年也是从抗夏战场上成长起来的,并在北宋末年的大乱中成为了康王赵构(也就是后来的宋高宗)的心腹。
作为抗金将领,张俊有所谓明州小捷(后来的撤退还导致了明州被金军屠戮)、拓皋之战等等。但他更为人所关注的,是他联合秦桧算计岳飞的恶毒诡计。实际上,张俊针对的不仅仅是岳飞,他联合秦桧,收缴三大将兵权,是企图以一人之力,收并其他诸将兵力的。可惜,张俊最后也被秦桧(也可以说是高宗)将了一军,武臣独大的局面不可能实现,文官联合君主才是最后的赢家。
张俊的贪婪吝啬也是为世人公知的,他有一席流传千古的“宴会”,其奢靡程度远超皇宫供宴。除此之外,张俊还将银钱熔铸成一个个大球,取名“没奈何”,这也是颇为可笑的。
刘光世与张俊相比,刘光世的评价更差,许多人认为他最擅长的是逃跑,而不是防守或进攻。
但我们如果认真看看刘光世的资料,就可以知道,此人出身将门,早在宋徽宗宣和伐燕之役时,就已经是独立领军的一镇节度使了,可以说是中兴四将中资历最老的。
无奈的是,懦弱畏事的刘光世老喜欢逃跑,为躲避根本就还未到达的金军,他连圣旨都敢抗拒。有一次,才有消息说金军准备入侵,刘光世就一口气从淮南跑到了长江边,要不是最高文官张浚下令“敢有一人过江,立斩不赦”,估计刘光世就跑到临安府了。
后来,刘光世第一次被罢去兵权的时候,因为处置不当,还导致了著名的“淮西兵变”事件。在军中的资历,麾下众多的旧部,是刘光世无功避战却也迟迟不被撤职的缘故。当然,刘光世还应该感谢部下的第一勇将王德,王德的智勇兼备,为刘光世赚回了不少脸面。
晚年的刘光世,闲居无事,除了在拓皋之战前后被短暂起用,并不参与任何军政事务。也正因如此,他活的似乎比其他三人潇洒自在许多,也可以说是一位奇人、福将(当然,只对自己有福;对南宋朝廷来说,恐怕无福消受)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