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穆王在位55年周穆王,期间西征昆仑、统一四夷,所作《吕刑》是中国流传下来最早的法典,不仅是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也是我国古代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帝王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呢?

周穆王:周穆王在历史上有什么功绩?

《列子·周穆王》周穆王:“不恤国事,不乐臣妾,肆意远游。”

周穆王:周穆王在历史上有什么功绩?

《左传·昭公十三年》:“昔穆王欲肆其心周穆王,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

周穆王:周穆王在历史上有什么功绩?

史墙盘铭文载:“只显穆王,刑帅宇诲......”。在周代史官笔下的穆王满是一个充满智慧,而又能统御四方,威震宇内的君王。

伍子胥祖父伍举在劝说楚国国君时,把周穆王与商汤、周武王以及齐桓公、晋文公等一代雄主相提并论;管仲对齐桓公说周穆王效法文王、武王的治国理念,取得功绩而成就其美名。这些都肯定了周穆王的历史功绩。然而,常年征讨,天子不在朝堂,导致朝政松弛,自穆王之后,周王朝开始由盛而衰。

此外,历史上关于周穆王的传说也非常多,比如周穆王西行、西王母与周穆王的爱情故事、周穆王八骏、周穆王的机器人等等。

传说中,穆王八骏是周穆王驾驶马车时所用的的八匹骏马,传闻那八匹骏马行进速度非常快,周穆王曾驾驶着这八匹骏马所拉的马车效仿古时有名的的人物黄帝游历天下。关于那八匹骏马的说法有很多,其中有两个说法是关于八匹骏马的名字。一个说法是周穆王是根据八匹骏马拥有的不同毛色来命名的,拥有火红颜色皮毛的骏马被命名为赤骥;拥有纯黑色皮毛的骏马被命名为盗骊;皮毛颜色为纯白的骏马则被取名为白义;皮毛颜色为青紫色的骏马则被命名为逾轮;山子是灰白色皮毛的骏马的名字;渠黄则是鹅黄色皮毛的骏马的名字;拥有黑色马鬃和黑色马尾的红色骏马则名为骅骝;最后一匹青黄色皮毛的骏马则被命名为绿耳。以上这些骏马的名字在《穆天子传》中有所记载。另一个说法是八匹骏马的名字是根据它们各自的速度决定的。行进速度快到马蹄不会踩踏地面的骏马被命名为绝地;行进速度超过飞行禽类的骏马则被叫做翻羽;能够在夜晚中行进万里的骏马被取名为奔霄;追逐着太阳行进的骏马名为超影;行进时皮毛闪现光耀的骏马被命名为逾辉;行进速度快到会出现十个影子的骏马被命名为超光;剩余两匹中一匹名为腾雾,好似驾着云狂奔,另一匹名为扶翼,马身上有肉翅。以上马匹的名字在《拾遗记》中的《周穆王》中有记载。

周穆王统治初期,没有像昭王那样靠武力征伐四方,平息国内各种矛盾,而是认为是统治阶层内部出现了问题。他命令大臣伯臩向朝廷官员重申执政规范,并发布《臩命》;又用吕侯(亦作甫侯)为司寇,命作《吕刑》,告四方,以正天下。刑书制定墨、劓、膑、宫、大辟5刑,其细则达3000条之多。在周穆王的励精图治下,天下再度安宁。

《国语·周语》记载,王朝西方边远地带的犬戎属于周的“荒服”,常向周王室进贡方物特产。周穆王十二年,犬戎没有及时进贡,周穆王以此为由,亲自领兵对犬戎征伐。大臣祭公谋父曾提出不同意出征的意见,主张实行文王时“耀德不观兵”的政策,即以政治手段求得犬戎的“荒服”(只按时来朝拜周王,无其他义务),但穆王不接受建议,执意西征。

穆王十二年(前964年)春,周穆王西征,进兵阳纡,周军大胜。但是由于史料缺乏,战争经过不详。从战果来看,此次战争的军事胜利并不大,仅仅“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而且由于穆王对边疆少数民族采取高压的政策,导致的后果对周极为不利。《史记·周本纪》谓:“自始荒服者不至”,边远国家不再朝见周穆王,说明周王朝在周边外族中失去了威信。边夷不朝,更加剧了矛盾,穆王重整人马二次讨伐,“广获其五王”,并把部分戎人迁到太原(今甘肃镇原一带)。此次征战以周大获全胜告终,但却加剧了与犬戎的对立。

在周代史官笔下的穆王满是一个充满智慧,而又能统御四方,威震宇内的君王。春秋楚大夫伍子胥祖父伍举在劝说楚国国君时,把周穆王与商汤、周武王以及齐桓公、晋文公等一代雄主相提并论;管仲对齐桓公说周穆王效法文王、武王的治国理念,取得功绩而成就其美名。这些都肯定了周穆王的历史功绩。周穆王在位期间东征西伐,王朝疆土不断扩大,有力地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然而,常年征讨,天子不在朝堂,导致朝政松弛,自穆王之后,周王朝开始由盛而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