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对歌”是我国许多兄弟民族的风俗习惯,其中以广西最为盛行,“三月三”是该区壮族、侗族、布依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每年专门举办规模很大“三月三”歌节. “三月三”歌节又称为“歌婆节”、“歌圩节”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三月三,壮族人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节日。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关于它的来历,民间有许多动人的传说。一说古代有一对情人,经常唱山歌来表达爱意。
歌节不仅是弘扬民族文化的盛会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节日,亦是民族经济交流的盛会。据记载,歌节已有上千年历史。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在古代男女青年聚集街头或江边饮宴欢歌。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圩。
壮族三月三是痴情吟唱2000年的情歌 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
三月三源于我国古代的“上巳节”,是周代华夏族民间祓祸祈福的节日,上巳节原初的意义就是以巫术信仰为依托举行的乞婚配、求生育活动,亦留下少男少女踏青游春的风俗线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古老的痴情吟唱,2000年来绵绵不绝……
关于壮族“三月三”歌圩(或叫歌会、歌节),有消灾除难、祈祝风调雨顺说,有山歌求偶、情侣殉情说,有纪念歌仙、歌颂刘三姐说。宋人着的《太平寰宇记》中就有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些美丽的传说,清晰指向一个古老民俗——上巳节,祈福消灾、情歌吟唱皆是上巳节风俗。上巳节,自宋代以后理学大盛而式微,但是在少数民族地区,上巳节的习俗却传承下来。壮族“三月三”歌会习俗,就是源自于古老的上巳节!
壮族的三月三歌节,广西各地有的在峒场坡地举行歌圩,有的在村头搭歌棚接歌手,有的沿着公路边、寨边举行歌圩。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而对少男少女们来说,自然是对歌谈情的佳期。痴情吟唱2000年的情歌,在壮族的三月三歌节传承有序。
节日三月三放假应该是近年来广西政府才出台的地方性政策,此前虽已存在民歌节,但是并没有放假。农历三月三是广西壮族的民歌节,从刘三姐甚至更早时代就一直流传至今。
“壮族三月三”是广西最为隆重的民族传统节日和歌圩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广西区内的壮、汉、苗、瑶、侗等各族民众都会欢聚一堂,举办唱山歌、抢花炮、打铜鼓、抛绣球、打扁担、舞春牛、师公戏等民族特色文体活动,我们向海内外民众发出“春天的邀请”,共度这场民俗盛宴。
壮族是古骆越民族后裔,现有1900多万人,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三月三”是广西少数民族重要传统节日,自2014年开始,广西政府将“壮族三月三”设为公众假日。因此,每逢那个时候,在广西上班的同胞们都有两三天假期,加上周末,大概有四五天,可以说是很幸福的了。
“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三月三称之为上巳节,也称之为中国的情人节。上巳节是一个用来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黄帝就是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的诞辰。
至于为什么叫做中国的传统情人节,有这么一个滚磨成亲的节日传说,讲的是伏羲和女娲的故事。上古时期,世界上发生了一场大灾难,只有伏羲和女娲两个人存活了下来,为了人类的延续,伏羲和女娲两个人就滚石磨测天意,最后结发成了夫妻,生儿育女,捏土造人。传闻伏羲和女娲滚磨成亲的那一天是三月初三,因此后来就将三月初三这一天定为了青年男女自由交往,说爱定情的日子。
三月初三的习俗是吃鸡蛋,古时候的人们用三月三这一天吃鸡蛋的方式来纪念祖先,并沾沾灵气,祈祷平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