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由后人评说王秀楚;历史包含着政治!

王秀楚:历史上的满人算入侵者吗?

?满族人的前身,可追溯到隋唐时期。东北松花江王秀楚、黑龙江流域,生活着靺鞨族(女真前身),骁勇强悍善骑射。唐玄宗时期 在那县设州,首领为都督,封渤海郡王,以“渤海”为号,都城在“敖东”(今吉林省敦化市)。

王秀楚:历史上的满人算入侵者吗?

?到了北宋时期王秀楚,女真人受契丹族建立的“辽”控制。1115年,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起兵抗辽,在黑龙江的会宁(今阿城)称帝,国号金。接着向西南进军灭了辽,又于1127年南下灭掉北宋,定都“黄龙府”。

王秀楚:历史上的满人算入侵者吗?

?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南下,受到岳飞、韩世忠等将领的抗击,收复大片失地。1142年岳飞遇害后,宋金议和。金迁都燕京(今北京),更名为中都。

?明朝前期,设置了“奴儿干都司”,管辖东北的女真各部。1616年,女真首领爱新觉罗氏努尔哈赤统一各部,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自立为汗,国号为金,为了与阿骨打建立的金区别开来,史称“后金”。

?努尔哈赤为了攻打大明王朝,建立了“八旗制度”,出能战,回则农。几年间攻占了辽东七十余城。迁都沈阳,改名为“盛京”。

?努尔哈赤死后,其子皇太极继承汗位。联合蒙古各部,势力不断扩大。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为“满洲”,目的就是有意抹掉女真人曾臣服明朝的历史,解除“犯上”“造反”罪名对部众的心理压力,鼓舞将士英勇与明朝军队作战立功。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

?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灭亡了明朝。驻守关内关外要塞之地山海关的吳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开始了对中国长达267年的统治(少数民族满族的统治)。

?女真族→满洲→满族→满人,是中华民族中的一个具体的少数民族;他们的发祥地和居住地区,早已列为中国版图,是中国广大领土的一部分。虽然有过两次重大的政权更叠,仍然是我国境内的民族纷争,属于内战内乱!中华各民族的大团结,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今天的我们,绝不可说成是“入侵”,给历史、给后人留下麻烦,让真正的外敌所利用,给中华民族留下历史的后患!

很高兴回答您的提问,元朝不是没有汉化,而是汉化程度有限;而清朝也不是根本上的汉化,一条辫子就很说明问题了,满清统治者秉持的是实用主义哲学,利于统治而用之。

王秀楚:历史上的满人算入侵者吗?

元朝汉化忽必烈在元朝开国之初,进行过一系列汉化改革措施,但是汉化的程度却远远不及清代,其原因是,来自于蒙古各部贵族势力的阻挠,所以汉化改革不彻底。

王秀楚:历史上的满人算入侵者吗?

政治体制汉化程度元建国之初,设中书省管六部,设枢密院掌管军事,设御史台管监察,这些措施都是效仿汉族封建行政体制的体现,而在这样一个汉族创建的行政体系中,却不允许汉人为正官。《新元史》中记载:“然上自中书省,下逮郡县,亲民之吏,必以蒙古人为之长,汉人南人贰之…一代之制,未有汉人南人为正官者”。此外,元朝虽然效仿以往政权实行科举制,但依旧还是以世袭和恩荫为主进行选官,对待科举取士并不积极,曾一度被废止,就算元仁宗恢复科举,被录取的人也不得重视,前景渺茫。元政权虽然愿意学习汉人的政治体制,但却并不愿意以“汉人”为师,将汉人排斥在元朝权力机关之外。

王秀楚:历史上的满人算入侵者吗?

民族交融的汉化程度不高蒙古人比汉人少,因此他们极力主张不允许蒙古人与汉人通婚,假如被汉化了,会危及统治者的地位,甚至会破坏蒙古种族的纯结性,这也是一部分元朝贵族的担扰,一旦优秀的汉人在各个领域掌握领导权和话语权,就会削弱贵族自身的权威。

世界其它文化的影响蒙古族有相对完整的文化和信仰蒙古族虽然远离中原文化或者说远离汉文化,但是他们在与西亚民族的交往当中接触到了藏传佛教 ,伊斯兰教以及基督教文化等,尤其是与西域文化的交织,元朝是历史上为数不多老外能在中国当官的朝代。这些文化的存在,客观上也影响了蒙古族对汉文化的仰慕和追求,元朝统治的几十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比较尖锐,没有出现比较圣明的君主,元朝也在不足百年内灭亡,但从另一方面来讲,虽然元朝亡于内乱,但蒙古民族也因未被彻底汉化而在元朝灭亡之后也保留了自己的文化传统,也不失为一幸事。

清代汉化清朝也不是根本上的汉化,一条辫子就很说明问题,满清统治者秉持的是实用主义哲学,利于统治而用之。

推崇儒家思想并非汉化满清是实用主义政治手段的集大成者,满洲本部人口共二十万左右,打天下治天下都要靠汉人,满人在后面当监工。满清是实用主义政治手段的集大成者,而不是儒家思想的践行者,更不是儒家治国的集大成者。官方的儒家思想里,就君臣父子这一条就让满清的统治大大便利了,不能因为孔子的牌位立着,就说满清是汉化了。

科举制度并非汉化有人认为科举制度就是汉化,所以满清深度汉化。其实科举不过是一个维护统治的手段,尤其是在封建社会的晚期。满清用科举是为了笼络汉人,在太平天国之前,靠科举做官位极人臣的汉人也没几个,议政王大臣会议乾隆年间才废除。清朝武力不足以慑服天下,所以需要采取很多实用主义的政策和被统治者达成一定的妥协。

生活方式接近并非汉化清朝因为接纳吸收儒家,且重用汉臣,出现了几位比较圣明的君主,开创了康雍乾盛世,老百姓生活没有那么困难,所以比较容易接受异族统治,还有,女真人是渔猎-农耕的复合民族,生活习惯和汉人更接近,也更容易融入到汉人的生活方式中去。

结语所谓汉化就是民族融合,两个对等的民族经过长期共存,共性逐渐增多,迁移杂居互相通婚,互相学习共同发展,民族特征和民族差别逐渐消失。由此可以看出元朝和清朝对于民族融合问题都是非常谨慎的。

感谢阅读,不足之处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