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大桥是世界著名大桥之一旧金山金门大桥,被誉为近代桥梁工程的一项奇迹。金门大桥的设计者是工程师史特劳斯,人们把他的铜像安放在桥畔,用以纪念他对美国作出的贡献。大桥雄峙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宽1900多米的金门海峡之上。金门海峡为旧金山海湾入口处,两岸陡峻,航道水深,为1579年英国探险家弗朗西斯·德雷克发现,并由他命名。[编辑本段]金门大桥建筑简况  美国金门大桥 金门大桥的北端连接北加利福尼亚,南端连接旧金山半岛。当船只驶进旧金山,从甲板上举目远望,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大桥的巨形钢塔。钢塔耸立在大桥南北两侧,高342米,其中高出水面部分为227米,相当于一座70层高的建筑物。塔的顶端用两根直径各为92.7厘米、重2.45万吨的钢缆相连,钢缆中点下垂,几乎接近桥身,钢缆和桥身之间用一根根细钢绳连接起来。钢缆两端伸延到岸上锚定于岩石中。大桥桥体凭借桥两侧两根钢缆所产生的巨大拉力高悬在半空之中。钢塔之间的大桥跨度达1280米,为世界所建大桥中罕见的单孔长跨距大吊桥之一。从海面到桥中心部的高度约60米,又宽又高,所以即使涨潮时,大型船只也能畅通无阻。  金门大桥包括从钢塔两端延伸出去的部分,全长达2000米,为此,又分别在两侧修建了两座辅助钢塔,使桥形更加壮观。大桥的桥面宽27.4米,有6条车行道和两条宽敞的人行道。大桥的设计者是工程师约瑟夫·斯特劳斯,人们为纪念他对美国作出的贡献,把他的全身铜像安放在桥畔。铜像形象生动,神情自若。金门大桥设计师  金门大桥于1933年动工,1937年5月竣工,用了4年时间和10万多吨钢材,耗资达3550万美元。整个大桥造型宏伟壮观、朴素无华。桥身呈朱红色,横卧于碧海白浪之上,华灯初放,如巨龙凌空,使旧金山市的夜空景色更加壮丽。可是,由于一下雨,钢塔就会生锈,粉刷匠只能日复一日地刷上油漆。

金门大桥在旧金山旧金山金门大桥,开通于1937年,是当地标志性的景观,每个到旧金山的游客几乎都要去参观,拍纪念照。目前过桥费是6美(向旧金山方向单向收费),桥的两端在临海湾的一侧,为游客设有观景平台和停车场,桥两侧有约1.2千米长的步行道,供行人与脚踏车通行,往返需要一个小时。

这座红色的斜拉式钢铁大桥,建造风格充分展现了当年美国工业社会的感觉,稳重,大气,一度也曾是美国的象征物之一旧金山金门大桥。金门大桥的名字,源自当年美国西部的淘金热。

诸多电影曾取景于此,是出镜率极高建筑物之一,在电影2012、超人、X战警、环太平洋、哥斯拉、等影片中,金门大桥被摧毁;在猩球崛起里,金门大桥是最重要的场景之一;陈冲1994年曾拍过一部叫金门大桥的电影,讲一个异国恋的故事。

金门大桥还是自杀胜地,有一部也叫《金门大桥》的纪录片,导演用一年的时间记录了在金门大桥自杀的24个人,并采访了他们的家属,因其沉重的题材,令笔者印象深刻。

有这么一座桥在世界上非常出名,堪称桥梁史上的里程碑。

旧金山金门大桥:急求旧金山金门大桥的资料?

倒不是因为它取得了什么重大的技术突破,创造了什么世界纪录。

旧金山金门大桥:急求旧金山金门大桥的资料?

它出名完全是因为它倒塌了,而且倒塌方式非常夸张。

旧金山金门大桥:急求旧金山金门大桥的资料?

旧金山金门大桥:急求旧金山金门大桥的资料?

旧金山金门大桥:急求旧金山金门大桥的资料?

塔科马海峡大桥,对很多人来说是个陌生的名字。

旧金山金门大桥:急求旧金山金门大桥的资料?

但它在风中诡异扭动的画面,却广为流传。

旧金山金门大桥:急求旧金山金门大桥的资料?

如果事先没有了解过,你一定不会相信自己的眼睛。

旧金山金门大桥:急求旧金山金门大桥的资料?

旧金山金门大桥:急求旧金山金门大桥的资料?

旧金山金门大桥:急求旧金山金门大桥的资料?

旧金山金门大桥:急求旧金山金门大桥的资料?

旧金山金门大桥:急求旧金山金门大桥的资料?

这座桥在当时是美国第三大悬索桥,一度被称为“工程界的珍珠港”。

旧金山金门大桥:急求旧金山金门大桥的资料?

设计师是业界精英,曾先后参与各著名大桥的建造。

旧金山金门大桥:急求旧金山金门大桥的资料?

建筑工人也兢兢业业,绝不存在偷工减料违规造假。

旧金山金门大桥:急求旧金山金门大桥的资料?

旧金山金门大桥:急求旧金山金门大桥的资料?

旧金山金门大桥:急求旧金山金门大桥的资料?

旧金山金门大桥:急求旧金山金门大桥的资料?

但这些都无法阻止,大桥建成开通仅4个月后,就在人们惊恐的注视中坠入海峡。

万幸的是,作为20世纪最严重的工程设计错误之一,它坍塌时却没有造成任何人伤亡。

这是一个所有工程学科教学中都绕不开的经典案例。

按照初步建造计划,联邦政府公共工程管理处(PWA)需要拨款1100万美元,用于建造大桥。

但是来自纽约的工程师莱昂·莫伊塞夫(Leon Moisseiff),认为他有更好的办法。

莫伊塞夫打算采用2.4米的普通钢梁代替原计划中7.6米的桁架梁。

这不仅将建造成本大幅降低至640万美元,还使得大桥更加的纤细优雅。

可是莫伊塞夫没有想到,这个改动竟然葬送了他的职业生涯。

图:桁(héng)架——由杆件连接成的空间结构

原本大桥设计的抗风能力达到120英里/小时。

但是在大桥吊装合拢完成后,只要有4英里/小时的相对温和的小风吹来,大桥主跨就会有轻微的上下起伏。

1940年7月1日,塔科马海峡大桥如期建成通车。

在通车之前,大桥就已经出现遇风摇晃的情况,这吸引了不少民众专门驱车来一探究竟。

而人们很快发现,大桥波动的幅度有点不同寻常。

甚至当人在桥上驾车时,可以见到远处的汽车随着桥面的起伏,一会儿消失一会儿又出现。

1940年11月7日上午,风儿似乎比以往更要喧嚣一些。

技术人员在7:30测得风速38英里/小时,两小时后达到42英里/小时,大桥出现的波浪形起伏竟达1米多。

这时,记者里奥纳德·科茨沃斯(Leonard Coatsworth)正驾车驶过塔科马大桥。

车后座上是他的宠物狗,只有三条腿的黑色卡宾犬Tubby。

两者都对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浑然不知。

图:科茨沃斯——桥上最后一人

毫无预兆下,大桥路面的一侧突然被风掀了起来。

这引起了桥身侧向激烈的扭动,和之前的起伏情况大不相同。

在桥面过于剧烈的波动下,科茨沃斯被迫将车停在距离东塔137米的地方。

而他停车的地方距离收费站有578米。

科茨沃斯跌跌撞撞地爬下汽车,大桥开始像麻花一样来回扭动,他的耳边充斥着混凝土撕裂的声音。

疯狂的扭动使得路面一侧翘起达8.5米,倾斜达到45度。

大部分时候科茨沃斯只能靠着手和膝盖爬行,可来回波荡的路面让逃生变得异常艰难。

当他拼尽全力到达安全地带后,回头目睹了一生难忘的景象。

承受着大桥重量的吊索接连断裂,失去了拉力的桥面就像一条发怒的蟒蛇在空中奋力挣扎。

建成通车仅四个月后,120多米的大桥主体轰然坠入塔科马海峡,激起了一大片烟尘。

这次事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尽管科茨沃斯与朋友多次尝试营救,车里的卡宾犬仍然成为了事故唯一的牺牲者。

大桥坍塌后,美国组建了一个事故调查委员会。

经过初步的研究,委员会发现大桥的桥面在设计上过于狭窄。

同时只有2.4米高的钢梁也无法使桥身产生足够的刚度。

图:刚度——物体抵抗变形的能力

其次在原计划中,风可以从桁架梁之间自由穿过。

但换成普通的钢梁后,风则只能从桥上下两面通过。

再加上大桥两边的墙裙采用了实心钢板,横截面构成H形结构,对风的阻挡效果将更加明显。

无法顺利通过的风迫使桥身出现振动,振动的频率又恰巧引发了共振效应。

于是塔科马海峡大桥就越晃越厉害,最终不堪重负发生垮塌。

大桥坍塌的画面被当地照相馆的老板巴尼·埃利奥特(Barney Elliott)用16mm胶片记录了下来。

这段视频后来也成为了建筑工程学学生最好的课堂教育片之一。

当然我们也不能过多地指责建造大桥的工程师们。

那个年代的人们对悬索桥的空气动力学特性知之甚少,因此这场灾难在当时来说基本上是无法预测的。

而正是塔科马海峡大桥的坍塌引发了全世界科学家对风振问题的研究,促成桥梁风工程等各种新学科的建立,使得人类近几十年来可以不断突破桥梁的跨度记录。

塔科马海峡大桥的倒塌,成为了后世桥梁建造的基石。

可以说是非常不按常理的出名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