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长安,有一群特殊的人群,那就是昆仑奴,从字面意思来看就不是特别好的含义,肯定是奴隶嘛。当时的长安已经是一所国际化大都市,说万国来朝有点夸张,100多个多家的人来长安做生意那还是有的,长安城由宫城昆仑奴、皇城和外郭城三部分组成,城内百业兴旺,最多时人口超过100万。当时长安城内有专门的外国人居住区,也有各国的使馆。这些外国人中有些是出于猎奇,有些是心怀野心,有些是为了经商谋利,而有些则是由于迫不得已。昆仑奴就属于迫不得已的这群人,当然迫不得已还有新罗婢,新罗的婢女等同于今天的菲佣,受过专业训练,乖巧能干。而昆仑奴个个体壮如牛,性情温良,踏实耿直,贵族豪门都抢着要。此外,昆仑奴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指来自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旧唐书·南蛮传》曰:“在林邑以南,皆卷发黑身,通号‘昆仑’也就是说这些人是来自热带地区的,黑身倒并不是说是黑人,而是相对中国人来说是比较黑的,他们就是昆仑奴。这些人大多来自于南洋诸岛和非洲地区,被贩运到唐朝的,至中土后,或精习乐舞,供人娱乐,或为奴仆,供主人役使,所以时人称其为昆仑奴。目前考古发现的昆仑奴俑多赤裸上身,下著羊皮短裤。据史料记载,这些昆仑奴中黑人其实很少的,绝大多数都是东南亚 南亚哪些人,可以说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贸易。
谢邀。包拯当然不是昆仑奴的后代昆仑奴,因为他又不是黑人。说包拯黑的是受电视剧的误导,历史上真正的包拯是个白面书生。
历史上的包拯不黑,还是一位儒雅的白面书生,绝对不是黑炭头。包公祠里的塑像都是面目清秀,长须白脸,包拯老家书院也有记载昆仑奴:今睹遗像,乃清隽古雅,殊无异于人。
这样一个清隽古雅的白面包拯,怎么就变成了黑炭头呢?
其实包拯的黑脸真的源自戏曲,宋朝之后,民间的老百姓们渴望有不畏强权的官员能够为民做主,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就在戏曲中臆想,因此,这个刚正不阿的黑炭头老包就被演绎出来,黑脸象征了包拯的清廉和铁面无私。
所以,包拯自然不可能是昆仑奴的后代。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奴为什么会在唐朝的都城长安出现,说直白一点其实就是一部东南亚的人口贩卖史。真正的昆仑奴,就是马来西亚的尼格利陀人,他们还有个非常形象的昵称叫做矮黑人。但是由于古代中国人看到外国人也是脸盲的嘛,所以大致昆仑奴就是统指当时被贩卖到长安城贵族家中的东南亚一带人口,再混着些非洲人和中国南方偏南亚体现特征的少数民族人种。
在《旧唐书·南蛮传》中说,“在林邑以南,皆卷发黑身,通号‘昆仑’。”这里的林邑就是现在的越南中部,所以林邑以南大致所指就是菲律宾、马来半岛、泰国一带,这也是尼格利陀人主要分布的地区。北宋时期的朱彧在《萍洲可谈》中也说,“广中富人多蓄鬼奴……有一种近海者,入水眼不眨,谓之昆仑奴”。其实这正符合尼格利陀人一直以来生活在沿海地带,善于捕鱼的特征。而根据印度历史记载,西贡(既现在越南胡志明市)自公元三世纪以来便有着亚洲最大的努力市场(在昆仑岛),其主要的销往地区就是中国,长安贵人们又有钱,又喜欢玩新奇的东西,对于昆仑奴当然是爱不释手啦,这也是为什么昆仑奴中“奴”字的来历了,已经确切点明了他们的身份。
但是大家都知道的嘛,人口贩卖,有时候为了赚钱,也不会全部都是尼格利陀人。也会混着前面说的少数非洲人,中国南部身形偏向尼格利陀人的少数民族,东南亚其他另外的人种,久而久之,大家就会看到不同样被贩卖的人口出现在长安城中啦,但是为了区别长安人和奴隶,他们就统一被称为昆仑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