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杀死李浑,并不是在登基后,而是在登基很久以后,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诛杀的李渊和杨广什么关系。
李浑其人,在历史上并不出名,其实他可以算作隋朝开国功臣,他以前是北周的左侍上士,后来站对了队伍,跟随了隋文帝杨坚李渊和杨广什么关系。
杨坚窃国后李渊和杨广什么关系,李浑因功被封为安武郡公。
李浑不但和杨坚关系很好,其实他也算是杨广的老部下了,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当时还只是晋王的杨广到扬州就任,李浑随去,担任骠骑将军一职。这个骠骑将军一职可非当年汉武帝封霍去病的“骠骑大将军”可比,到了隋文帝朝,骠骑将军只是四品官员,负责军府的基层工作。
↑伴君如伴虎,何况杨广是个极度情绪化的皇帝↑
没有史料能够说明李浑和杨广关系如何,毕竟史书上每个字都珍贵,李浑的事迹没人关心。但可以肯定,他和杨广关系应该是不错的,因为在杨广登基成为皇帝后,大业初年(公元605年),李浑官职变成了右骁卫将军,这是从三品的官位,虽然不是特别高,不过日常工作都是在皇帝身边做事的。
李浑当初或许会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憧憬,毕竟每天都能见到最高领导,面带微笑,混个脸熟,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可惜,李浑至死也不敢相信,如果他不是离杨广这么近,他和他的宗族也许能够得到保全。
时间来到大业十一年,朝廷内外都发生了巨变,李浑没什么功绩和错误,平庸的就像皇宫花园里春天的鲜草,但他千不该万不该,竟然得罪了当时的重臣——宇文述。
↑宇文述深得杨广信赖宠幸↑
宇文述与杨广的关系,亲密到了什么程度呢?宇文述临死前能够直接对杨广托孤,拜托杨广好好照顾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这两个儿子,杨广含泪答应了。
李浑得罪谁不好,偏偏得罪了宇文述。宇文述要杀李浑,太简单了,他告诉杨广,说李浑涉嫌谋反。证据呢?史料上没写,估计和莫须有差不多,属于只有口供,没有物证。而口供都是炮制出来的。
杨广本来对宇文述就是言听计从,更何况,大业十一年的杨广,刚刚扑灭了杨玄感的叛乱,又听到了“李氏当为天子”的政治谶语,内心的猜忌达到了顶点,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对杀人如麻的杨广来说,是日常操作。
于是,李浑丢掉了脑袋,宗族共三十余人被处死。
↑李渊城府极深,老奸巨猾↑
那杨广为什么不杀李渊呢?杨广对李渊动过杀心,但李渊的政治背景和能量,远非李浑可比,杨广还在犹豫中,李渊察知后,立即采取了正确的对策:自污。
从大业九年秋天开始,差不多一年多的时间里,李渊终日沉迷酒色(小编好奇这是自污吗?还是发挥了男人本性?),同时,李渊还大肆收受贿赂,彻底重塑了自己的形象,从一个精明强干的能臣,变成酒色财气,平庸堕落的昏官。
杨广从此就放心了,在他看来,表哥李渊已经是一个废物了,对他构不成威胁了,所以,看在亲戚的情面上,杨广没对李渊下毒手。
有点像《西游记》里的寓言,有背景的妖怪都升了天成了仙,没背景的妖怪都被如意金箍棒打死了。李浑死的冤枉,也死的无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