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不少答主都列出了暴君的名单,总感觉我这边就没必要再去列一份夏桀商纣。但是题主提到的这四位,倒是有些意思,值得一提。

夏桀和商纣,一般都被认为是暴君夏桀商纣。但是奇怪的是,我们去翻看商纣的所谓罪行,会发现最早的史料记载其实和夏桀没有区别。但是后来关于商纣的罪行,文献上越来越多,这说明商纣的个人品行究竟如何,其实是被建构起来的。真实情况不得而知。

秦二世夏桀商纣,我倒认为这一位是一个无能之辈,说其实暴君,绝对是高看他。因为他没有那个能力。

隋炀帝有争议,因为其有些荒淫无度,但是荒淫无度就一定是暴君?

夏桀、商纣都是历史上有名的亡国之君,但是都不是昏聩无能之辈,相反都是文武全才的人中龙凤。可是,虽说二人见识武功都高人一等,又因何亡国,成为众人口中无道昏君的典型呢?以致后世臣子劝谏君王时,总是以“莫学桀纣”来作为反面教材,而君王也以被比拟“桀纣”为耻。 夏桀,据史料记载文武双全,但无可稽考。他在位时,夏朝以濒临崩溃的局面,但他并无打算励精图治,相反却沉溺于美酒女色,企图靠这些来麻醉自我,享受这赫赫王朝最后的欢荣。虽然此人无心治国,但对宫殿建筑业贡献了“微薄之力”,为历代昏君奢靡享乐贡献了自己的智慧,“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竭尽没落王朝百姓们最后的血汗。 夏桀最大的贡献就是发明了“酒池”,据说其中可以行船修,时常有人因醉酒溺死于其中。就这样每日沉溺于享乐,国政每况愈下,大臣屡次劝诫,或无功而返或有杀身之祸。夏桀却不以为是,说“我正如昊天之巨日,百姓如靡晦之月亮,月亮没有灭亡,太阳会灭亡吗?”夏桀将自己比作太阳,国人心中怒不可遏指着太阳说“若太阳什么时候会灭亡,我愿意跟你同归于尽”。其情之切,恨之深,足见夏桀已失去民心到何种地步,最终被偏远部落商不费吹灰之力灭亡了。 商纣,商朝最后一任帝王,纣为谥号,从小“天资聪颖,闻见甚敏,才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抚梁易柱之力”,总之也是文韬武略的人才。但是他却没有把才能、智慧用于治国,相反却如《史记》记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是非不分);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狂妄自大)”。什么意思呢?就是别人全不如他,他知道的足够拒绝别人的意见,而他好口才也全用在了诡辩上。所以,难以接受“逆耳忠言”的商纣,始终以一人的想法治国,凭一己的喜好决策,结局可想而知。 比夏桀,商纣有过之而无不及,聪明才智更是“发挥”到了极致。商纣,对反对他的大臣恨之入骨,发明了“炮烙”之刑。如此残酷的刑罚,也却成了中国最早出现“烧烤”的佐证,可惜被“烧烤”者是一颗颗赤胆忠心。对忠臣如此,对皇亲国戚也不曾手软,最著名的就是皇叔比干。比干曾屡次劝谏商纣,商纣有些不耐烦,就对他说“我听说,圣人都有七窍玲珑心,是不是这样?”(其言外之意即,既然你比干是圣人,让我看看你有没有七窍玲珑心。)就这样,日复一日的发挥着他的“聪明才智”,一个盛世王朝却败光了民心,被远在西疆的周国乘虚而入,就此灭亡了。 夏桀、商纣都是五帝到先秦时期的亡国之君,很多事情难以考察,有难免被后人误解的可能。但,一个王朝在一场战争后就烟消云散,也可以佐证它们的统治确实到了“强弩之末”难以维继的地步。二人都是有能力的君主,但也都是不可一世的角色,身居高位、权倾一国,就目中无人,忽视百姓,却不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他们都是历史早期的君王,也许对“得民心者得天下”还不甚理解,但历史不认可你的辩白,知道或不知道,时间的滚滚车轮都将向前行进,该覆灭的覆灭,该新生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