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楚国历史,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离骚》。记得上学那会第一次读到这诗句时,觉得非常优美,给人印象深刻。漫漫长路,诗人立志,要百折不挠的去寻找那理想中的人生之道。然而从这诗句中隐约可以窥探出楚国崛起历程。楚国文化的兴起有力的推动国家向前以展。文化兴起会渗透到楚国的各个领域,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等。
周谷城在其《中国通史》指出,楚人之自称“蛮夷”楚国历史。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中,就认为“楚本蛮夷,亦即淮夷”。在西周乃至东周时期,中原各诸侯国对楚国落后的文化视为“蛮夷”,认为楚人连刀耕火种的基本技能都没有,只会烧杀抢夺,狩猎捕鱼等等,因此楚国不得不在中原王朝先进文化的打压下艰难生存。经济上年年向周王室进贡,军事上,周王室还有各诸侯国还时不时的进攻楚国,《左传》中记载,“齐恒公伐楚盟屈完”中,管仲就对屈完说道:“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就是可以看出楚国落后就挨打的局面。楚人除贡桃弧棘矢外,还贡苞茅。看看就连茅草都要割去进贡给周王室,真是可怜楚国人民呀。然而楚国人的民族性格立志坚定,要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一方面卑事周王室,一方面“筚路蓝缕”,辛勤开发,国家已呈勃兴之势。
楚国长时期臣服于周王室,楚统治者熊渠自称“蛮夷”,“不与中国之号谥”,成为楚人一大精神支柱。楚人长期以来师夏师夷楚国历史、以夏变夷,创造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荆楚文明,与这一战略思想是分不开的。楚国的长期隐忍,国家在各个领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此时楚国的崛起已是势不可挡了。楚庄王十七年(前597年),楚围郑国,迫郑降,晋国派兵救郑,两军于邲会战,晋大败,晋国中军、下军几乎全军覆没,左传中描写当时晋军渡河逃跑的惨状:“中军下军争舟,舟中之指可掬也。”楚康王十四年(前546年),弭兵之会在宋国举行。晋、楚、齐、秦、宋、鲁、郑、卫、陈、许、曹、邾、滕、蔡等14国参加了会议。会议决定:晋国和楚国共为盟主,各国共订盟约,不再打仗;除齐、秦外,各国都要向晋楚两国同样朝贡。弭兵之会的结果是晋楚两国平分中原霸权。
楚国历经三百多年的努力拼搏,自楚武王起楚国历经大大小的战争,邲之战楚国完胜、弭兵会盟后标志着楚国完全崛起了。楚国崛起不仅仅是充满血泪的历程,更是楚族长期隐忍,励精图治后崛起的历程。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去思考与借鉴。
首先,对于这个提问本身的表述——“历史上楚国的国都一直在今天的武汉么”,我不得不冒昧质疑。
无论是文献记载,还是考古资料,没有任何资料显示楚国曾经在武汉建都过。虽然武汉现在是湖北省会,也是楚国文物在当代的一个收藏、展览的重镇(尤其是湖北省博物馆),但是,在楚国整个八百年历史上,当时的武汉一带并不是楚国的中心,也就不存在“楚国在今武汉一带建都”之事。
楚国曾经多次迁都。其中最重要的一处都城是郢都纪南城(“栽郢”、“纪郢”)。郢都纪南城位于今湖北省荆州市的明清荆州古城以北五公里处。纪南城一般被判定为春秋晚期以及战国前期中期的都城,此时正是楚国的鼎盛期。纪南城已经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进行了全面发掘,考古成果丰硕。纪南城及其周边,是全国楚文化遗址中最大、最密集、最重要的一片遗址群(越王勾践剑等许多珍品出土于此),现正进行大遗址保护区的建设中。
(荆州市北郊:楚国“郢都”纪南城遗址)
楚国的最后一个都城位于安徽省寿县一带,史称“寿郢”。在已经确认并发掘的楚国都城里,寿郢也非常重要。
楚国后期还曾经迁都至陈(河南省淮阳县)、钜阳(可能在安徽阜阳境内)等地。
楚国的第一个都城称为“丹阳”,确切地址不详。关于其地址,存在多个推测,如河南省淅川、湖北省枝江、秭归、南漳、当阳等,众说纷纭。
此外,湖北省宜城市的“楚皇城”也曾经是楚国的一处重要城市,有的学者认为它可能也是都城,不过,学术界谨慎认为“楚皇城”只是楚国的一处别都(相当于临时的陪都性质)。
我是日月千年依旧。读史可以知兴替,明得失。所以背下来是没有用的,要去提炼,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政治家我们都不能以好坏去判定,因为所处环境不同,养成性格不同。楚怀王自身也是历史上很有争议的一代君主,本人也有很多功绩,一代大诗人屈原除了忠心之外,肯定还是认为怀王可以辅佐吧?真的一个人伤透心要么转投他国,要么归隐田园。
接下来我们就去认识一下他。
他出身于公元前355年,当时楚国正值宣威盛世,父亲楚威王在他继位之前已经大败如日中天的齐国,其继位后又继续发扬楚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优良传统,在前323年大败魏国,夺魏国八城。然后任用屈原为三闾大夫主持变法!到前319年六国第一次合纵攻秦更是力压齐宣王成为合纵长。之后到前313年,都一直把秦国锁在关中,并且联合齐国攻取了秦国的曲沃,秦国不得已派遣张仪到楚国劝说怀王联秦!
后来经过商议,由于楚国也想打压秦国,和秦国互相忽悠,决定假装背齐联秦。
果然张仪没有给商瘀之地六百里,正中楚怀王下怀,最后短时间出动早已准备好的百万大军,连续发动丹阳、蓝田两大战役,第二次蓝田之战甚至差点攻到秦国国都咸阳。最终在齐国和韩魏的干涉下功败垂成,但是经此秦国也元气大伤!齐国成了中期齐秦楚三足鼎立最后的赢家!
楚怀王于是积蓄实力,在前306年趁机灭了越国,使得楚国几乎复强,引起齐秦两国的恐慌!直接上演了齐国为打击楚国而率领韩魏两国攻打楚国的垂沙之战,此战后楚将唐昧阵亡,楚军损失两万精锐,彻底衰落。
前299年,秦昭襄王约怀王到武关相会,但是趁机劫持怀王到秦国。前296年,怀王客死于秦!
导致秦楚两国积怨颇深!
后来楚汉战争时期,为了使起义更加出师有名,找到怀王孙心立为王,仍号怀王!项羽破咸阳后也赐死子婴,杀尽秦国宗室!秦楚之仇,家仇国恨,可以说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楚怀王客死于秦!
三战皆败,却受到人们爱戴有秦国的外在原因!更有楚怀王自身的原因,如雪中送碳等!
楚怀王是春秋礼乐文明培养出来的最后一位君主,自身有一定性格缺陷,但是他的功绩和爱民如子的高贵品质却不能抹杀!
总体来说:我更倾向于把他归纳为明君一类!
纯手打,百科都没有查过,如果有不同意见和错误欢迎指正探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