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夷简是宋朝一位著名的宰相,是宋朝立国以来,仅次于赵普执政时间最长的宰相。在他长达十三年的执政时间里,对于宋仁宗一朝的政治杨廷和字介夫、经济、和文化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有人说吕夷简一生为宋朝劳心劳力杨廷和字介夫,维护了宋仁宗一朝的稳定与和平,是一位有着大贡献的好官。但是也有人说吕夷简刚愎自用,任用亲信,为一代奸臣。这种说法不仅是在古代,在现代也是存在的。
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欧阳修就曾经说过:“吕夷简为陛下宰相杨廷和字介夫,而致四郊多垒,百姓内困,贤愚倒置,纪纲大堕,二十余年间,坏乱天下。人臣大富贵,夷简享之而去,天下大忧患,留与陛下当之。”
欧阳修虽然没有直接将吕夷简钉在奸臣的十字架上,但是这封上奏宋仁宗,弹劾吕夷简的奏疏,已经将吕夷简贬到一个很低的地步。就算没有明确说,也差不了多少了。
现代人认为在关于宋仁宗是否废立郭皇后一事上面,范仲淹毫无畏惧,坚持反对,并且最终丢了职位,是大大的忠臣。而且他还说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的语句,使得众人对范仲淹的个人印象好到了极致。所以站在范仲淹对立面,并不劝解宋仁宗,并且对此表示赞同的吕夷简,自然也就成了大家口中的奸臣了。
个人认为,吕夷简绝不是奸臣,而是一位好官。他在宋仁宗一朝所做的事情,足够让他流芳百世,配享太庙香火。
杨延和十二岁中举,十九岁考中进士。三十二岁升任翰林修撰参与编修《宪宗实录》和《大明会典》。两年后《宪宗实录》成书,杨廷和升为侍读,不久后改任左春坊左中允,侍奉皇太子朱厚照。朱厚照继位第二年,杨廷和就进入内阁。年少成名之时,时人就说杨廷和“郁然负公辅望。”即有当首辅的声望,好比说现在一个毛头小伙子,大家都说他将来能做总理,想想也真是不可思议。
廷和为相,虽无能改于其德,然流贼炽而无土崩之虞,宗籓叛而无瓦解之患者,固赖庙堂有经济之远略也。至其诛大奸,决大策,扶危定倾,功在社稷,即周勃、韩琦殆无以过。
为什么《三国演义》的开篇是“滚滚长江东逝水”,而不是“滚滚黄河东逝水”呢?这里是有个典故的。来来来,让老谭和你说道说道!
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是罗本所作,罗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 其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六国演义》等。《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
罗贯中除了写作了《三国演义》外,还有一部不太出名的作品叫《六国演义》,那部作品的开篇就引用了当时的大名仕杨廷和所作的《临河仙》,这首词的开篇第一句就是“滚滚黄河东逝水,浪花淘尽枭雄”。
这里我不得不介绍一下杨廷和了。
杨廷和,字介夫,四川成都人,明朝中期著名政治改革家,文学家杨慎之父。 杨廷和十二岁时乡试中举,1507年入阁,历仕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官至首辅。后因“大礼议”事件与世宗(即朱厚熜 ,就是那个宠信严嵩的嘉靖皇帝)意不合,被削职为民。1529年,卒于新都。明穆宗时复官,追赠太保,谥号“文忠”。这个人可是明朝非常有名的大人物呀!
等到罗贯中写完了《六国演义》,要写《三国演义》时,他本来想请杨廷和再写首词作为开篇的,可惜杨廷和不肯,他只好退而求其次,拜请杨廷和的儿子杨慎写首词。杨慎的才气不亚于他的父亲,但名气却跟其父差得多了,加之杨慎是个大孝子,他想,自己的父亲写了“滚滚黄河东逝水”,他怎么能压过父亲的风头呢。父亲写了首《临河仙》,那自己就写一首《临江仙》吧,父亲用“滚滚黄河东逝水,浪花淘尽枭雄”开篇,自己就用“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开篇嘛。
这就是《三国演义》开篇那首杨慎所作的非常著名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由来!
至于说后来杨慎的这首《临江仙》名气远大于乃父那首《临河仙》,大家都知道“滚滚长江东逝水”,而没有人记得“滚滚黄河东逝水”,那都是后话了,原因很复杂,不再本文中交代。如果哪位网友有兴趣,关注我,我会在适当时候专门写一篇长文叙述其中的细节由来!
?
?
?
?
?
?
?
开个玩笑,可别当真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