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的中国,能称得上大湾区的也只有四个湾区指的是哪些地区:粤港澳湾区、环渤海湾区、环杭州湾区和北部湾区。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四个湾区的情况。
粤港澳湾区:是经济实力最强的湾区,包括广东9大城市(广州湾区指的是哪些地区、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和香港、澳门,该湾区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地位,其湾区经济也首次进入国家视野。
环渤海湾区湾区指的是哪些地区:是辐射面积最大的湾区,包括北京、天津、唐山、沧州、石家庄、保定、沈阳、大连、济南、青岛、烟台、秦皇岛、葫芦岛等,经济实力不是太强,内部联系偏松散,协调度不高。
环杭州湾区:包括上海、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仅是上海相应浙江的号召,所谋划出来的湾区建设的单方面规划,还没正式出台相关的政策。
北部湾区:跟环渤海湾区差不多,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崇左所组成,经济实力一般。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只有粤港澳大湾区完全符合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相信粤港澳大湾区也会最先形成湾区经济和湾区城市群。
全球四大湾区是指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这些湾区有几个共同的特征:
其一,经济非常发达和人口面积对较高;
其二,湾区两岸之间可以形成融合,但却可以保持一定的距离;
其三,湾区的纵深一般在60公里之内,湾区的出海口也是不会大于60公里;
其四,外向型经济领先,港口贸易发达,加上湾区出海口的吃水深度不低于15米,可以让大型邮轮、货轮顺利进行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完成符合以上的基本要求,那杭州湾大湾区是否具备这样的湾区基本条件呢?
纵深问题是一个大问题!广州的主城区其实不符合湾区的基本条件,但广州却是在几十年来一直坚持南下战略,南沙成为了广州的副中心,而且还是自贸区,经济和港口贸易等发达相当快。并且距离出海口近60公里。这样带动着广州纳入了湾区的核心区。而杭州距离钱塘江口有100多公里,纵深太深难以形成湾区优势。甚至把湖州也纳入了湾区范围,那就鞭长莫及了。
钱塘江吃水深度太低,不足以大型船只进出!南沙港水深不低于15米,最深可达20米,足以让大型油轮进去珠江口。可钱塘江的吃水深度不足10米,根本就无法满足大型油轮进出的条件。这就是一个难以横跨的鸿沟。
钱塘江口的宽度太宽,难以形成湾区两岸融为一体的特色!钱塘江出海口的喇叭口太大,预计最快接近100公里,相互之间难以全面形成融合状态。如青岛胶州湾太窄,而北部地区的渤海湾太宽。国内最符合条件的应该是粤港澳大湾区。
龙头大哥没有全力以赴长三角地区是以上海为龙头的经济一体化体系,可上海的目光一直是在西边和北面。包括苏州正在初步走向和上海同城化的趋势,南通成为了上海第三机场的建设地。而在与杭州湾大湾区的合作中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积极性,似乎是杭州湾大湾区成为了一个浙江湾。那么跟国际湾区的战略规划上也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由于上海的积极性不佳,以及杭州湾大湾区的几个硬伤在这里,较难形成具有实力的湾区,更不用说要想成为全球四大湾区那样的极具全球竞争力的湾区。在对标全球的目标中,珠三角是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特色的湾区经济;长三角是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城市群对标全球5大城市群;而京津冀是以北京都市区为核心的对标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都市区。长三角走的是城市群特色,湾区只是一种区域经济特色而已。
惠湾区在哪?惠湾区是指惠州南部的惠阳和大亚湾和坪山、龙岗以及东莞交界的片区。从面积来看惠阳区+大亚湾区仅占全市面积的1/10左右,但因其区域位置和产业配置,惠湾经济水平属于全市发展得最好的一个片区。
关于惠湾片区的经济事实上大亚湾经开区从93年立区,时至今日并未单独成区,名义上仍接受惠阳区管辖。惠阳区(含大亚湾)土地面积1209km²,截止去年底人口84万,GDP总量1230亿元,人均GDP14.6万,以不到1/5的人口创造了全市3成的经济总量。惠阳区(含大亚湾)去年的地方财政收入为113个亿,同样占据全市1/3的财税。可以说惠阳区以一已之力撑起了全市经济的半边天。
从目前来看,惠湾区南部临深片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惠州来说还是极高的。其经济发展主要得益于两大支柱产业,一是石化炼油和乙烯项目、二是淡水、西区电子、PCB制造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2018年石化产业增加值439.5亿元,增速43.2%,电子产业工业增加值103.2亿元,增速7.9%。无论是从产值还是从增速来看,说明区内主要经济增长动力还是以石化工业为主。石化炼油作为现代社会的支柱产业,基本上属于那种旱涝保收躺着数钱的摇钱树。
了解一个地区的发展前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无论哪个地区都会或快或慢的发展。哪怕再穷的地区10年前和10年后也是有进步的。就惠湾片区而言,可能更需要在意的是区域内产业配置、深惠融合的程度,交通路网的规划完善,人口规模以及市政基础设施的完善。
惠湾区的现状抛开数字,从现状来看,惠阳区老旧狭小,交通出了名的拥挤。而大亚湾又是见缝插针的将空地全部覆盖成楼盘,买楼的人多,住楼的人少,区内配套设施严重缺乏。由于前期发展过快,城市规划并不合理,工业园区和生活区并没有做到很好的分隔,厂旁边是楼盘,楼盘旁边则是厂。一到上下班,交通混乱,小摊小贩成群结队,地上则是垃圾成堆,摩托车,电单车横冲直撞。从城市规划与市政建设及管理角度来看,大亚湾无疑还是比较欠缺的。
惠湾区的楼市去年惠阳区(含大亚湾)投在房地产上面的资金总计362个亿,商品房销售面积607万平,销售额776亿元。而一街之隔的坪山区用在房地产上的投资仅为185亿,销售56万平,销售额152亿元。两地相差悬殊的数字说明了什么?说明惠湾的房子建得太多了,由于不限购和地缘概念炒作,导致区内楼市畸形发展。房子越建越多,对于房地产经济的依赖便会越来越重。但同时又缺乏规划和相应的配套设施及科教文卫,再加上人口规模并不足以撑起如此海量的商品房,会导致入住率不高。从当前火热的楼市来看,前期对于经济的增长是有益的,但从长远来看,则不然。
惠湾区的前景展望随着隔空并入深圳的深汕合作区和深圳东进战略的兴起,深惠交通的融合,城轨、地铁和高铁的连通,陆地相连海域相接的惠湾当然一定程度上也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总体而言,全市的优势产业基本也就是电子制造和石化工业,而这两大优势基本集中于惠湾。再加上惠州唯的一出海口惠州港,以及东进战略和部分转移产业的带动下,片区经济发展还将得以快速发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