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族内阁:清廷为什么会成立皇族内阁?

按照君主立宪原则皇族内阁,君主是不介入实际的政治动作的,皇室成员也是不应该在内阁中担任职务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清廷1911年5月成立的皇族内阁,是违背其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的。

清廷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皇族内阁?

其一皇族内阁,站在朝廷的角度,不违宪。按照《钦定宪法大纲》,皇上有“黜陟百司之权”,朝廷的解读就是组阁由皇帝说了算。

其二、皇族担任政府要职是晚清的政治传统,一时很难打破。雍正朝以来本来是严禁皇族担任行政职务的,但从咸丰朝开始,或许是逐渐坐大的汉人地方实力派引发了朝廷的不安吧,恭亲王奕开了皇族从政的先河,此后礼亲王世铎、庆亲王奕劻也先后主持朝政。随着晚清政治改革的深入,在“人人平等”的宪政思潮的影响下,满族亲贵们更是利用他们的既有优势,纷纷占居政府要津,实现了权力的高度垄断。在此既成事实面前,要想在新成立的内阁中将皇族排除出去确实很难。

三、皇族内阁是摄政王载沣的无奈之举。首先,李鸿章、张之洞已故,袁世凯被黜,可供选择的汉人政治精英太少;其次,满人中虽然政治精英也不多,可他们毕竟是既得利益的拥有者,不让他们在内阁中承担主要角色,组阁很难完成;再者,要想在两年后的1913年实现完全意义上的立宪,需要做的工作非常多,需要随时对来自利益受损的皇族的反对和抵制做出快速反击,一个稳定的、皇族占多数的内阁是时局的需要。况且,这只是一个过渡,是对皇族的一种不得已的“赎买”,两年后完全可以更正过来。

可惜这样的组阁,被两种人有意无意的误读。

一种是立宪党人。本来以为,一立宪,就是自己党人的天下了,没想到皇族屁股还不舍得完全挪窝。我去,这是啥意思哩?逗我们玩哩吧?

一种是革命党人。太好了,这个傻逼皇族,居然还不完全挪窝,那啥,咱正好给它宣传成,政府立宪没有成意,就是逗傻逼玩哩。谁再静等立宪,谁就是傻逼。

大家都不愿意承认自己傻逼,就都革命了呗。连阿Q都同去同去了。革命以后干嘛?想睡谁睡谁,想摸谁摸谁,想杀谁杀谁,想抢谁抢谁:“这时未庄的一伙鸟男女才好笑哩,跪下叫道,‘阿Q,饶命!’谁听他!第一该死的是D和赵太爷,还有秀才,还有假洋鬼子,……留几条么?王胡本来还可留,但也不要了。

“东西,……直走过去打开箱子来:元宝、洋钱、洋纱衫,……秀才娘子的一张宁式床先搬到土谷祠,此外便摆了钱家的桌椅,——或者也就用赵家的罢。自己是不动手的,叫小D来搬,要搬的快,搬的不快打嘴巴。……

“赵司晨的妹子真丑。邹七嫂的女儿过几年再说。假洋鬼子的老婆会和没有辫子的男人睡觉,吓,不是好东西!秀才的老婆是眼泡上有疤的。……吴妈长久不见了,不知道在哪里,——可惜脚太大。”那啥,赵司晨的妹子真丑。邹七嫂的女儿过几年再说。假洋鬼子的老婆会和没有辫子的男人睡觉,吓,不是好东西!秀才的老婆是眼胞上有疤的。……吴妈长久不见了,不知道在那里,--可惜脚太大。”

皇族内阁也不至于如此不堪吧?

并不能阻止清朝的灭亡,因为君主立宪制在清朝就算推行了,也是一个乱局。下面我来阐述我的观点:

皇族内阁:清廷为什么会成立皇族内阁?

1、君主立宪制的核心是什么?以宪法为核心,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利。我们再来看看君主立宪制的两种形式:1二元制2议会制。首先从君主立宪的两种形式来看,以晚清时候的皇家作风,他们最有可能接受的是二元制。因为在二元制的形式下,君主还是拥有绝对权威,可以任免内阁成员,而且还拥有对立法的否决权。所以,如果晚清时候施行了二元制君主立宪,以满清皇家的作风,还是会把内阁当做摆设。并不能真正发挥出内阁应有的作用 。

皇族内阁:清廷为什么会成立皇族内阁?

皇族内阁:清廷为什么会成立皇族内阁?

我们再来讨论议会制,在议会制的框架下,君主成为虚君,并没有实际行政权力。首先这种形式,晚清皇族接受起来就很困难。其次,就算可以执行议会制,参考民国时期的议会,就可以发现议会根本起不到制约作用。晚清如果执行的话,估计要比民国更混乱。

2、君主立宪制是需要人民的觉醒和认知。以晚晴国民的素质,对于君主立宪制的制度设计,理解起来会很难。所以,在晚晴时候,就缺少君主立宪的社会基础。

3、中国文化也不允许君主立宪的落实。中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在三纲五常的伦理体系下,对于君,臣民不能反对只能无条件的服从。就算在晚清时期有西方思想的不断涌入,但是传承了近3000年的文化已经深深植入进人民的灵魂里。所以,君主立宪制就算可以执行,也是一个被阉割的制度,成为少数人参与的游戏。

综上所述,我不认为君主立宪制可以晚清执行,就算执行也会像“皇族内阁”一样,成为左手选右手的局面。其次,中国缺乏实现君主立宪的社会基础,人民并未拥有宪法意识所以,就算在晚清执行了君主立宪,清朝一样会灭亡。

我是青城说历史,寻找历史事件背后的真相,欢迎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