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国,建立于公元937年,于公元1253年被蒙古所灭,疆域不大,只覆盖了今中国云南大理国、贵州,四川西南部、以及缅甸北部、老挝北部、越南北部等地区。因为是多个民族组成的国家,同时开国皇帝段思平又是后晋的通海节度使,所以算是中国历史上西南一带的多民族政权!

大理国:金庸笔下的大理国,其真实历史是什么样的?

大理国:金庸笔下的大理国,其真实历史是什么样的?

(公元1142年大理和各国疆域图)

大理国:金庸笔下的大理国,其真实历史是什么样的?

大理国虽然统称为大理大理国,其实是前理,大中,后理三段时期统称而来。前理是后晋通海节度使,也是开国皇帝段思平所建立的,但到了公元1094年,丞相高升泰独揽大权,就把当时没有什么作为的保定帝段正明给罢黜了,让他入寺为僧,因为大理的国教是佛教,而大理的皇帝们又都是佛教的忠诚信徒,所以在前理时期,很多皇帝当到一半,便把自己的皇位让给儿子或者兄弟,自己去寺庙当和尚,因此高升泰就把保定帝段正明给送出家了(历史上的段正明不是像金庸大师小说里的那么英明神武,膝下无子,他有几个儿子,不过都因为不服高升泰而被诛杀,或者怕被杀而逃亡到宋,大越等国!段正明也在高升泰即位后不久被毒死在天龙寺中!)

(大理天龙寺)

高升泰登基后,改国号为“大中”,寓意为“大中之地,天等之国”,不过在在位的三年里,疲于应对国内的权贵大理国、民族首领的反叛,临边各国的虎视眈眈,在死之前,要自己的儿子把皇位还给段氏后人,并和段氏达成协议——皇位依旧是段氏的,但高家世代仍是权贵。所以在大理被蒙古所灭前夕,大理的丞相仍是高家后人。

公元1096年,高升泰去世,高家后人将皇位传给保定帝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从此,后理国开始。

公元1108年,文安帝段正淳出家为僧,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段正严,也就是金庸大师小说里的段誉段公子!

(影视中的段誉)

段誉,本名段正严,又名段和誉,是大理国第十八代皇帝,也是后理第二位帝王,历史上谥号为宪宗,宣仁皇帝,在位近40年,是大理史上执政最久的皇帝,也是最开明,最有作为的皇帝,在他执政时期,将国内所有的民族重新梳理合拢,把从前理后期到后理前期的这段时间的动乱全部平息,同时在国内重视农业发展,汉文化的传播,在外交上促进了宋理两国的交流!不过最后他也学习祖先的风格,不当皇帝,跑到天龙寺当了一名和尚!

公元1260年,蒙古大军入侵,当时的皇帝段兴智无力抵抗,便举国投降,于是便被忽必烈封为蒙古大理总管!从此大理国灭亡!

不过,在元朝统治期间,大理之地依旧由段氏担任的蒙古大理总管所管理和统治,直到朱元璋赶跑了蒙古人,推翻了元朝,平定了云南之后,段氏的大理总管才取消了!

头条号原创,手打挺累!

公元937年,段思平建大理国。公元1254年,被元灭。大理国定都羊苴咩城,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带。疆域大概是今天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面积相当于今天云南省的2.9倍。

大理国:金庸笔下的大理国,其真实历史是什么样的?

大理国:金庸笔下的大理国,其真实历史是什么样的?

大理国:金庸笔下的大理国,其真实历史是什么样的?

大理国:金庸笔下的大理国,其真实历史是什么样的?

那么大理为什么能在强国林立的两宋时期存活这么久的时间呢?

历史上,大理这个地区其实一直都是远离中央的自治态势

虽然我们说从秦国开始,大理这块区域就纳入了版图,并开始接受中央管理。但是以当时的交通条件和通讯手段,大理一直都处在远离中央,自治的状态。仅仅是说在大一统王朝的时候,大理是在“地图上纳入”版图。一直到明清的改土归流后,中央才逐步真正掌控这块区域。

大理一直都以宋朝的属国姿态处理“外交关系”

大理国王段誉,对,就是金庸笔下的那个段誉,在1117年派使臣入宋进贡,宋徽宗册封段誉为云南节度使、大理国王。对于这样一个姿态上表现顺从的属国,宋朝没有理由去攻打。

北宋初年,进攻大理不符合当时的北宋布局

赵匡胤建国后,当时全国并未统一。大理当时不属于汉人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地区,北宋要面对的局势有在广西一带的南汉,江南的南唐,山西的北汉,还有已经占据燕云十六州的契丹,而其中的无论哪个,对北宋的威胁都远远大于大理。北宋初年,进攻大理不符合老赵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指导方针。

南宋时期面对金兵的压力,无力顾及大理

这个好理解。宋朝都被赶到南方偏安一隅了,自己北边的国土都被金国占领没能收复,哪里还有余力顾及大理。同时,在南宋后期,大理也成为了南宋和蒙古之间的屏障。

攻占大理,谈何容易

云贵一带,地理环境复杂,少数民族众多,正所谓:

土风之不便,沮洳之所陷,瘴疫之所伤,馈饷之所乏当年唐朝两次派兵征讨南诏(大理前身割据政权),以损失20万人的代价依旧没能拿下,而刚刚建国的北宋,实力和当时的大唐完全不在一个当量上,这个时候征讨大理,估计够呛。

从经济利益上看,征讨大理完全是赔本买卖

我们抛开国家一统的层面,纯粹从经济利益角度出发,当时的大理,国土三分之二以上都是贫瘠的土地,地势复杂,集结重兵征伐大理,对两宋王朝并没有利益上的直接益处。

大理举国信奉佛教,对外征服欲不强

大理国相对当时其他国家,国力较为弱小,且信奉佛教,对外征服欲望举国上下都不强烈。一个没有野心和威胁的实力邻居,相对来说就显得不这么需要“迫切”对待。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朝史暮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