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原文是出自哪里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
出自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左传・隐公元年》: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17)?”对曰:“姜氏何厌之有(18)? 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译文:祭仲说“都城超过了三百丈,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按先王的规定,大的都城面积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大小不合法度,违反了先王的制度,这会使您受不了。”庄公回答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姜氏要这么做我怎能避开这祸害呢?”祭仲说道:“姜氏有什么可满足呢?不如早些处置共叔段,不让他的势力蔓延。如果蔓延开来,就难对付了。蔓延开的野草都除不掉,更何况是您习卜受宠的兄弟呢?”庄公说“干多了不仁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取灭亡,您暂且等着看吧。”
题名: 多行不义必自毙 所属朝代: 春秋战国时代 拼音: duō xíng bù yì bì zì bì 出处:《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解释:毙,倒下去。坏事干多了,结果是自己找死。相关例句“~”,这是有史以来的天经地义。(郭沫若《武则天》第四幕)相关人物: 郑庄公 相关作品: 左传 春秋时,郑武公从申国娶了个妻子,名字叫武姜。武姜生了郑庄公和共叔段,郑庄公出生的时候是难产,吓坏了他的母亲武姜,所以武姜喜欢小儿子共叔段而不喜欢郑庄公,多次请求郑武公改立共叔段为太子,武公没有答应。郑庄公即位以后,武姜又请庄公封给共叔好的封邑,郑庄公将共叔段封在京这个地方。共叔段在京大兴土木,所建的城墙的规格超过了规定规模,大臣祭仲认为共叔段有野心,劝郑庄公早点解决共叔段的不规行为。郑庄公说:“人要是做多了坏事,定会自己害自己,你等着瞧吧。”后来共叔段又私下让郑国西部边境地区的人民既听国君的命令,又听自己的指挥,不久就干脆将它据为自己的领地,且面积不断扩大。祭仲认为共叔段拥有的百姓越来越多,危害越大。郑庄公说:“用不义手段收罗的民众不会团结,再多也会分裂。”共叔段在自己的封地上修城池,制造兵器,训练兵士,并和母亲武姜约定,要进攻郑国都城,由武姜作内应打开城门,里应外合。郑庄公知道后,认为时机已到,便派兵讨伐共叔段,共叔段的封地上的人民背叛了他,共叔段逃到鄢,庄公又追击到鄢,最后共叔段逃亡到共。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