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是太平公主最小哥哥的三儿子 ,他们一起帮助李旦登上了皇位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他们一开始的时候是合作者,到了后来就成为了政敌,因为共同的敌人韦后已经消灭了。尽管睿宗努力平衡儿子与妹妹的关系,但他是个庸才,驾驭不了这两个人,干脆把皇位给自己的儿子,自己跑去当太上皇了。
那个时候7个宰相有5个是太平的人太平公主与李隆基,李隆基怎么会甘心。可是太平也不好过,哥哥明明知道自己与他的儿子不对付,还退位让贤,这是打算借儿子的手除去她,完成他一件他想干却没能力干的事。
太平打算破釜沉舟,开始逼宫,谁知道她的侄子早有准备,包围了她太平公主与李隆基。就这样太平结束了传奇的一生。可李隆基这个胜利者最后的结局也不好。
李隆基就是抢了儿媳妇当老婆的大唐皇帝,而那位让他能够不顾人伦做出这等丑事的女人就是杨贵妃。至于那位倒霉儿子,他的母亲就是武惠妃,是武媚娘的侄孙女,自幼就受到了武则天的庇护在宫中长大。武惠妃的父亲是武攸暨的亲弟弟,那么武惠妃应该叫太平一声婶娘。她没有受到太平的连累,反而受到了李隆基的恩宠,尽管朝堂内一片反武的风潮,可是宫中对她的礼节位同皇后。在她去世的时候,唐玄宗追封她为真正的皇后。
李隆基在除掉自己的姑姑后,真正掌握了大唐。在他的手上,大唐一扫夺政的阴霾,重新变得富足而强大。可是在后期,专宠杨贵妃,开始不理政事。安史之乱爆发,为了得到军方支持,他杀死了最宠爱的女人。他自己也被迫成为了太上皇,再没有当皇帝的风光。
谢邀。
公元712年,李隆基即位当上皇帝,改元先天,成为唐明皇,但是并无实权。当时朝中七个宰相,五个是太平公主心腹党羽,文武百官半数出自太平公主门下,官员升迁任免皆要太平公主同意。李隆基登基后,不甘心像太上皇李旦一样受太平公主摆布,他想当一个有作为的皇帝。
太平公主也不甘心在幕后操控政局,在经济上暴敛财物,在生活上骄奢淫佚,在政治上不断扩充自己势力范围,她想像他妈武则天一样当女皇,实现干预政治的愿望,李隆基和她姑姑太平公主矛盾进一步激化。先天二年, 太平公主与窦怀贞、岑羲、萧至忠、崔以及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长史新兴王李晋、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知右羽林将军事李慈、左金吾将军李钦、中书舍人李猷、右散骑常侍贾膺福、鸿胪寺卿唐和胡僧慧范等一起图谋,准备以羽林军从北面、以南衙兵从南面起兵夺权 ,废掉唐明皇。
但太平公主低估了李隆基的能力,唐玄宗前期是个很有作为的帝王,李隆基与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先发制人,假传召见左、右羽林将军和宰相窦怀贞等人,引五百羽林军诛之。李隆基杀了太平公主党羽,太平公主逃入南山佛寺,太上皇李旦出面求李隆基免了妹妹死刑,李隆基不允,赐死姑姑太平公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先天政变”。 太平公主死后,唐玄宗的政权宣告稳定,开启了开元之治。
唐中宗死后,李旦再次即位,太平公主和韦后一样,都想效法武则天自己做皇帝,开始野心膨胀。
因为李旦也和中宗一样软弱无能。他不想和太平公主发生正面冲突,一味忍让,而太平公主依仗着自己给了他做皇帝的机会,掌握了朝中大权,随着势力不断强大。
然而,太平公主的真正对手是太子李隆基,开始她没把李隆基放在眼里,觉得他年纪还小,是个小孩,可是当他了解到李隆基的英勇果断之后,就开始防范他。她开始制造舆论,说李隆基是李旦的第三子,没有资格做太子,更没有资格继承皇位,也因此种下了李隆基对他的怨恨。
公元712年,李旦厌倦了皇帝的生活,把帝位让给了李隆基,这更加剧了太平公主对李隆基的矛盾,公元713年的7月3日,李隆基先下手为强,亲自带兵除掉了太平公主和她的手下骨干几十人,并罢黜了倾向太平公主的所有官员,这样,李隆基掌握了皇帝应有的权力,姑侄相争,告一段落。
太平公主真正失败的原因,是他不该散布谣言说太子,紫微星动,帝星有变,太子将会夺位,这话换了别人,肯定会杀太子,但李旦不同于人,不但不杀太子,而且立刻把位置让给了儿子,但自己却一直不放权,最终李隆基掌权。太平公主失败的原因就是他失去李旦的支持,没有李旦的支持,太平公主自然会失败。总之,皇权相争,也得量力,不作死就不会死,退一步海阔天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