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日内瓦公约明确保护的是没有战斗力的人日内瓦公约,比如平民、已经放下武器并丧失战斗力的人员、还有战场上的医疗人员等非军事人员。

日内瓦公约:间谍为什么不受《日内瓦公约》保护?

如果再细分一下日内瓦公约,那些为军队服务的文职人员、本国的战地记者、军事承包商、劳工、自发反抗的平民等等,只要放下武器,都可以享受战俘待遇,毕竟他们的身份很好识别,要么公开携带武器,要么公开为特定一方服务或战斗。

日内瓦公约:间谍为什么不受《日内瓦公约》保护?

而那些依然在战斗的武装人员、雇佣兵、间谍等等都是不会受到公约保护的日内瓦公约。

日内瓦公约:间谍为什么不受《日内瓦公约》保护?

这其中,尤其是间谍,被任何军队抓住都是不可能享受到战俘待遇的。

日内瓦公约:间谍为什么不受《日内瓦公约》保护?

首先,间谍作为身负特殊使命的人员,他不参与正常的部队战斗,并且因为身份特殊,所以间谍都需要伪装,并秘密携带武器,而且,间谍被抓住之后一般也不会主动供认(基本上接受间谍任务就准备好了随时牺牲),他们他不可能携带能够证明自己身份的证件。

日内瓦公约:间谍为什么不受《日内瓦公约》保护?

从任何方面来看,间谍都不具备受到日内瓦公约保护的资格。

日内瓦公约:间谍为什么不受《日内瓦公约》保护?

从某种角度来说,日内瓦公约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各国在进行战争时“要光明正大”,提倡正面交锋,武装人员享受攻击敌国的权力,在放下武器、丧失战斗力之后也能享受到战俘的待遇,而间谍这种自古以来就频繁用于战争的角色,在某些关键战役或者场合甚至能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他能大量的抵消特定一方的战争优势,所以特别招对方恨,虽然双方都频繁的使用间谍,但只要发现对方的间谍,基本上就是就地处决。

而从古至今,能干间谍这种危险性极高的职业的人,基本上都是万里挑一的人才,他们无论在体格、能力、武力、毅力、敏锐等方面都远超常人,而且,对组织和国家的忠诚是最重要的,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并随时做好赴死的准备。

在美苏冷战期间,两国的间谍战非常激烈,双方在对方国家里都布置了大量的间谍人员,这时候,保守秘密就显得尤为重要,毕竟一个间谍的嘴巴如果不牢,那可能整个间谍网都要崩塌掉,一旦被抓住,所在国政府也永远不会承认这些间谍是他们派出去的,他们不仅工作隐秘,死了之后都没人会承认他们的身份,最多在适合的时候,如果两国都抓住了对方不少间谍,那双方会心领神会地组织间谍互换,这些操作都是秘密进行的,冷战期间,美苏之间这种操作就不少,除了冷战后被媒体曝光的个别案例,大多数案例永远都不会大白于天下。

著名的以色列间谍伊利·科恩,在叙利亚秘密潜伏5年,并一路干到了叙利亚的核心圈层,在叙利亚干的是如鱼得水,因为他出色的谍报工作,使得以色列在第3次中东战争中顺风顺水,最终,科恩因大意,被叙利亚安全机构逮捕,科恩被捕后,以色列政府心急如焚,不仅表示愿意用5名被捕的叙利亚间谍和100万美金赎回科恩,还动员了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去试图说服叙利亚放人,但都遭到叙利亚的严词拒绝。

最终,1965年5月19日,科恩在大马士革烈士广场,被叙利亚政府处以公开绞刑,死前,科恩很平静,他说:我并不以为我有什么罪过,我仅仅是做了我该做的而已。

理论上讲,战机损失一架,可以再生产,但是飞行员可比战机值钱多了,射杀一个飞行员顶的上击毁对方10架战机,培养一个飞行员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高额的成本,所以消灭敌方飞行员是对方资源的巨大消耗,这是战场上你死我活的一般常识思维,但是飞行员跳伞毫无战斗力,属于放弃战斗,类似于海军弃舰,各个国家的道德标准不一样,结果也就不一样。

日内瓦公约:间谍为什么不受《日内瓦公约》保护?

日内瓦公约:间谍为什么不受《日内瓦公约》保护?

《日内瓦公约》在1977年才规定跳伞飞行员受到公约保护,但在欧洲国家有一种古老的“骑士精神”,约束飞行员不要射杀跳伞逃生的飞行员。作为近代新兴的兵种,空军起源于欧美,飞行员大多是贵族出身,高端大气上档次,仍保留着骑士精神,在一战中,空战的主角是英国和德国,两国飞行员还真有骑士风范,开战前先绕个圈子,或是抖抖翅膀来个挑逗性尊敬,连脏话都不骂,更别说趁你跳伞要你命这种不耻的行为了,所以那时,不射杀跳伞飞行员就成了不成文的国际惯例,这一惯例影响了很多欧洲国家。不过到二战时,并不是每个国家都遵守这个惯例。欧洲国家是不会射杀跳伞飞行员的,德国军官曾对着下属说,如果有战斗机驾驶员对着敌军的跳伞飞行员开火,我会击落你的战机。可见当时这个规则的重要性。但在苏德战场,苏联就发生过故意射杀德国的跳伞飞行员的事件,不过类似事件很少,多少还是受到欧洲惯例影响的。

再看日本,一个制造过南京大屠杀的国家,射杀飞行员根本就不叫事,这只是日本人丧尽天良、毫无人性的具体表现之一。仅1937年至1938年一年的时间里,日军就发生射杀中国跳伞飞行员事件十余起,例如:

1937年9月19日,南京上空,中国空军一架波音281飞行员在跳伞后被日军射杀。

1937年12月3日,南京上空,中国四大天王之一乐以琴,为了躲避日军扫射而延迟开伞,不幸没能打开而牺牲。

1937年12月9日,南昌上空,三大队8中队2606号机飞行员关中杰在跳伞后遭到日军射杀。

1938年2月,汉口上空,飞行员杨吉恩在返航时遭遇日机突袭,跳伞后被射杀。

1938年2月18日,武汉二一八空战,四大队22中队刘志汉队长在空战中被击落,跳伞时遭到日军扫射,刘志汉队长装死逃过一劫。

1938年3月23日,第二次归德空战,飞行员韦鼎峙被击落后跳伞,遭到日机扫射,侥幸逃生。

1938年4月10日,第三次归德空战,飞行员孙金鉴被击落后跳伞,遭到日机射杀。

1938年6月26日,南昌上空,苏联援华航空队飞行员安东·古班柯在空战中被击落,跳伞时遭到日军扫射,幸得战友掩护,得以生还。

1938年7月4日,南昌上空,4大队22中队飞行员信守巽在空战中被击落,跳伞时遭到射杀。

1938年7月16日,南昌上空,苏联援华航空队飞行员瓦林琴·多多诺夫在撞落一架敌机后成功跳伞,遭遇日军扫射,侥幸生还。

由此可见日军是多么暴戾,规则对他们来说就是对牛弹琴。不过,多行不义必自毙,所以日本成为唯一一个品尝过原子弹是什么滋味的国家,这是对日本侵略者最好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