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15年,孙传庭拜陕西都督,加兵部尚书衔孙传庭。与此同时,手握7省军队,负责镇压李自成的起义军。

孙传庭:孙传庭如果不出潼关,同年六月清朝入关,会成三足鼎立之势吗?

明朝当时的确还有百万雄师孙传庭,可是大多数已经不听崇祯调遣了。可以说孙传庭手里的10万大军,是崇祯最后的筹码。

孙传庭:孙传庭如果不出潼关,同年六月清朝入关,会成三足鼎立之势吗?

为此孙传庭不敢轻易出潼关孙传庭,他不想将崇祯的全部家当拿来当赌注。赌赢了还好说,一旦赌输了,那孙传庭可就是大明朝的千古罪人了。孙传庭不愿仓促出战,可是崇祯帝却急切地想要解决李自成。剿匪这么多年,李自成是一天天做大,崇祯皇帝不知道花了多少钱在这件事上,他想要做个了结了。当时留给孙传庭的路根本就不多,如果轻易出兵,极有可能折了老本,如果不出兵,那么崇祯极有可能临阵换将。为此孙传庭只能硬着头皮兵出潼关,寻找李自成决战。结果我们都知道,孙传庭兵败汝州,大明5万精锐活活战死,李自成一路追杀了400多里地,最终51岁的孙传庭战死沙场。

孙传庭:孙传庭如果不出潼关,同年六月清朝入关,会成三足鼎立之势吗?

崇祯不知道的是,整场战争,最大的弊端,就是他催促决战的命令。事后崇祯甚至认为孙传庭是诈死,所以没有给孙传庭任何赠荫。

孙传庭:孙传庭如果不出潼关,同年六月清朝入关,会成三足鼎立之势吗?

孙传庭:孙传庭如果不出潼关,同年六月清朝入关,会成三足鼎立之势吗?

孙传庭:孙传庭如果不出潼关,同年六月清朝入关,会成三足鼎立之势吗?

孙传庭不出潼关,那就是三分天下。崇祯皇帝很傻的,他把自己手里唯一剩下的筹码,拿去跟李自成做殊死较量。说个不好听的,即使这帮人打赢了李自成,如果损失惨重的话,那崇祯皇帝的筹码还是没了。

指望着其他人来勤王吗?想都不要想了。湖北的左良玉、山海关的吴三桂、福建的郑芝龙哪个不是拥兵自重的主?

见风使舵是他们的本性,如果崇祯手里有足够的实力,那么这帮人还勉强压制住野心,不敢造次。可是一旦崇祯手里失去了有生力量,那么对不起了,他们也不可能听崇祯的。

传庭既已诛杀人龙,威詟三边,日夜治军为平贼计,而贼遂已再围开封。诏御史苏京监延、宁、甘、固军,趣传庭出关。传庭上言:“兵新募,不堪用。”帝不听。传庭不得已出师,以九月抵潼关。大雨连旬,自成决马家口河灌开封。开封已陷,传庭趋南阳,自成西行逆秦师。---《明史》

李自成快到北京城的时候,吴三桂得到了勤王令,却在路上慢悠悠地走着,左良玉、郑芝龙这些人根本就没来。可见这帮人见崇祯大势已去,根本就不愿意为他效力了。

由此可见,崇祯就不应该把自己的嫡系人马都放在决战的战场上。看看多尔衮是怎么做的?山海关一片石大战中,多尔衮迟迟不肯出兵,先让吴三桂和李自成火并,等两家死伤得差不多的时候,多尔衮再冲出来收拾残局。

这么一来多尔衮既能够轻而易举地击败李自成,又能够保存自己的实力,而且还能够在日后压制吴三桂的时候,充满优势。

崇祯皇帝也应该这么做,天下兵马那么多,当时还是听从崇祯调遣的,完全可以命令那些不是嫡系的人马冲在最前面,而孙传庭的人马在关键时刻再出手。

这么一来的话,那么天下三分的局面就可以形成了。李自成占据西北,多尔衮占据东北,而崇祯依旧占据中原地区。再差也能保证北宋时期的地盘大小。

孙传庭不出潼关,多尔衮也无法入关。李自成击败孙传庭以后,长驱直入,从河南北渡黄河直奔山西而来,通过山西这条路前往北京城。一路上虽然也遭受了一定的打击,比如说在代州遇到的周遇吉就是一条硬汉。

但是山西地区的布防实在是太松懈,再加上大同的姜瓖和宣府的王承胤都选择投降李自成。为此李自成进入北京城可以说是非常顺利。崇祯无奈上吊自杀,李自成夺取了大明的江山。这个时候吴三桂的内心也动摇了,他打算投靠李自成,没想到李自成的手下大将刘宗敏,居然把吴三桂全家都给抓了,还霸占了吴三桂的小妾陈圆圆。士可杀不可辱,为此吴三桂这才投降了满清,带着5万关宁铁骑和李自成在一片石大战。多尔衮是在这种契机之下,才有了入关的机会。由此可见,一切事情的根源,就在于孙传庭出潼关被李自成歼灭。那么如果当初孙传庭保留实力不出关决战的话,那么李自成就没办法打进北京城。

李自成进不了北京城,那么吴三桂对崇祯就还是忠心的。虽然调动上存在困难,但是绝对不会主动背叛崇祯。

这么一来多尔衮要想入关,可就成了一件天大的难事了。因为吴三桂不叛明,那么多尔衮的大军就算在山海关和吴三桂火并,那也没有实力再入关角逐天下了。

初,传庭之出师也,自分必死,顾语继妻张夫人曰:“尔若何?”夫人曰:“丈夫报国耳,毋忧我。”及西安破,张率二女三妾沉于井,挥其八岁儿世宁亟避贼去之。儿逾墙堕民舍中,一老翁收养之。---《明史》

所以说孙传庭不出关决战,那么李自成也没法子进入北京城。崇祯皇帝依旧稳坐钓鱼台的话,那吴三桂就不可能叛明,从而多尔衮依旧只能龟缩在东北。

崇祯兜里没钱了。其实世上百分之九十九的问题,全部都是因为钱。一旦有钱了,基本所有问题都能够得到妥善解决。比如说孙传庭出关这件事。

崇祯难道不知道这是一场豪赌吗?当然知道。他对全国的局势自然是有一定把控能力的,但是为什么崇祯还是要冒险赌一场呢?

理由很简单,因为崇祯没钱了。打仗需要花钱,而且是巨资。孙传庭的人马每天守在潼关不出去作战,那么每天就等于是在浪费国库里的钱。

崇祯的处境是非常艰难的,一边要对付东北的多尔衮,需要消耗大量辽辽饷,一边要对付李自成、张献忠这帮起义军,需要消耗大量剿饷。此外地盘被李自成、张献忠搞得七零八碎,收税成了大问题。

而且当时还遇到了小冰河期,粮食严重减产。在这种情况下,崇祯手里是真的没钱了。他想到了跟朝臣们借钱,可是没有人愿意借给他,这帮明朝的大臣一边在哭穷,一边在娶第十个小老婆。

没钱的崇祯,除了豪赌一把,似乎没有第二条出路了。如果赌赢了,那崇祯就有了翻本的机会了,可惜结局还是失败了。

总结:和长平之战很类似。其实这一战,和战国长平之战很类似。赵孝成王不断催促廉颇决战,可是廉颇和秦军在长平对峙三年,迟迟不肯决战,就是担心全军覆没。

赵孝成王也知道这一点,但是他认为赵国的国库都被掏空了,再对峙下去赵国就要亡了,所以才把廉颇给换了,用赵括为将去决战,结局当然也是败了。

参考资料:《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