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集大自然鬼斧神工和野生动物生态园于一身,昔日殖民者“白人天堂”的美梦无情地被“茅茅”运动击得粉碎肯尼亚共和国;它有全非洲独一无二的国际化都市,也难消恐怖主义魅影憧憧……
肯尼亚共和国地处非洲东部肯尼亚共和国,赤道横贯国土中部,东非大裂谷纵贯南北,面积58.2万平方公里。东非高原和大裂谷是地形的两个关键点,全境土地大致分为三大块,中部高原被大裂谷分成东西两半,北部是沙漠地带,东部是沿海低地。气候受到海拔影响,高原地区温和,沿海湿热,北部干热,年均温度在15℃—27℃间,一年有两次雨季,4—6月和10—12月,降水北少南多,从300毫米至1200毫米递增。
与非洲其他大、中型国家相比,肯尼亚自然资源相对贫乏,工业矿产很少,近年来才在东北部发现石油蕴藏肯尼亚共和国。且土地贫瘠,气候干燥,来水不丰,全国3/4以上的土地不适宜耕作。主产业农业以园艺和经济作物创汇,有鲜花、茶叶、咖啡、除虫菊等。因为高原地带阳光充足,气温适宜,肯尼亚的花卉园艺生产和出口列非洲第一,主销欧洲市场,年创汇5亿美元(2012)。
世行2016年数据显示,肯尼亚实现GDP705亿美元,预期寿命62.1岁,45.9%的人口生活在贫困中(2005年)。3.5%的高出生率难辞其咎,可耕地缺乏状况难改,城市人口增加而就业压力不减,贫富差距加大。
资源不给力,景观很瑰丽,肯尼亚是非洲最美丽的国家之一。高原之上有辽阔的草原,非洲第二高峰白雪皑皑直冲云霄,长满红树的沼泽,绵绵白沙的海滩,绿影斑驳的湖泊,石头砌成的古屋……这里还是非洲野生动物的天堂,全国有65个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占国土面积的11%,慵懒的狮子、成群的野象、飞奔的斑马和大嚼树叶的长颈鹿随处可见,天然动物生态地与印度洋沙滩两大优势每年吸引近200万游客,旅游从业人数近百万,正常年景观光收入高至GDP的15%,创汇次于包括茶叶和园艺的农业居第二位。
肯尼亚是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人口4846万(2016)。就族群而言,有42个到100多个不同之说,集中在以语言为中心的9个集团里,基库尤人最多,约占21%,再加上另外4个族群,占全国人口的70%。除了非洲裔,肯尼亚还有少量欧洲人和亚洲人,基本都是英国殖民者带来的。宗教信仰中新教和天主教徒占2/3,原始宗教占1/4多,穆斯林占6%。斯瓦希里语与英语同为官方语言,各族群语言在一定范围内使用。
肯尼亚所在的东非被认为是远古人类的发祥地,考古认定距今200多万年有人类居住。现在的居民主要来自北部和西部,公元7、8世纪,阿拉伯人在当地沿海经商。16世纪起,欧洲人逐渐涉足(2013年当地发现中国明朝永乐铜钱,或许证明中国人抵达东非比达·伽马1498年登陆蒙巴萨要早至少70—80年)。因为路途遥远,直到苏伊士运河开通后,英国势力才开始染指包括肯尼亚的东非三国。1890年,为提防德国人在该地的势力并打通连接乌干达的出海通道,英国占领该地。1895年,肯尼亚成为英国的“东非保护领”。1920年,才有“肯尼亚”的现名(成为直辖殖民地),取自境内的同名高山(班图语“鸵鸟”,以形容黑色的岩石和山顶的积雪)。
英国在非洲的殖民统治从来都是商业开路,政治殿后。在肯尼亚,越来越多的白人“迷上”这片与英伦雨雾蒙蒙迥异的阳光高原,他们占据当地最好的土地耕种、畜牧,殖民当局颁布法令,保护这块占可耕地24%的“白人(当时有4.2万)高地”,白人大量雇佣当地人发展种植园经济,550万黑人只能在剩下的所谓部族“保留地”苟活。殖民当局的另一卑劣之处是种族歧视,白人享有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一切权利,黑人、甚至印度人也不能进入白人的旅馆和社交场所。当时的社会被比喻成一块“三层糕”,黑人处在最下层。
1963年12月,肯尼亚获得独立,次年成立共和国,基库尤人肯雅塔成为开国总统。2013年,老肯雅塔的儿子当选总统,半个世纪肯尼亚经历4位总统,其间政局稳定,社会安定,市场经济稳步发展,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在种族冲突、兵变、腐败、饥荒、瘟疫频发的非洲大陆,肯尼亚无疑是个优等生。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与环境大会决议建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设址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成为第4座联合国城,众多国际机构在此设立办事处,内罗毕成为非洲独一无二的国际化城市。
开放和国际化的肯尼亚也没逃过国际恐怖主义袭击,1998年8月,美国大使馆门前发生汽车爆炸,包括12名美国人在内的224人丧生。基地组织“唱罢”,索马里青年党登场,他们频频袭扰肯尼亚旅游地,2013年又在内罗毕西门购物中心制造68人被杀的惨案。与索马里和南苏丹接壤的肯尼亚,将长期承受两国动乱与恐怖外溢的威胁。
抛开令人不快的话题,注目肯尼亚的另一种瑰丽——国际田径赛场中长跑健儿矫健的身影,他们在2015世界田径锦标赛上获金牌数第一,里约奥运会13枚奖牌全部来自田径,高原海拔、基因遗传、文化传承、训练体系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它从1968年奥运会起大放异彩,半个世纪领跑非洲。
在游人眼中,肯尼亚有着震撼人心的瑰丽景致;在出版物里,内罗毕是非洲大陆最国际化的都市;在西媒看来,它的贫困、族群冲突和恐怖挥之不去。其实,最美丽动人的风景莫过于生活在这块广袤、炎热、贫瘠土地上平凡的生命,像马塞人的坚守传统,马塔伊女士的“绿带运动”,“基普”们永不停歇地飞奔……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