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叫杨子歧路亡羊。有一 天,杨子邻居家丢了一只羊,他们便发动乡亲们帮忙 找寻,还请杨子的童仆一起帮忙寻找。

杨子很诧异歧路亡羊,问道:“只是丢了一只羊而已,为 何要找这么多人去追呢?”邻居说:“因为岔路太多 了。”杨子便让童仆也出去帮忙了。
  

可是,他们很久之后才回来。杨子问:“找到羊了 吗歧路亡羊?”邻居非常郁闷地说:“没找到,让它逃走了。”

杨子又问:“它怎么会跑掉呢? ”邻居答道:

“岔路实在太多了,岔路上还有岔路,我们根本不知

道应该往哪里去追,只能放弃。”

听了邻居的话,杨子沉默了,一脸郁闷。
  他的学

生很不解,就问道:“羊,不过是一只牲畜,能值多

少钱?而且那只羊也不是您的啊,为什么您这么不开

心呢? ”杨子依旧沉默。

有一个叫心都子的人说:“大道以多歧亡羊,学

者以多方丧生。”意思是说:大道上的岔路太多了,

所以找不到羊;求学的人如果找不到正确的方向,就

有可能误入歧途,浪费了宝贵的生命。
  杨子确实是这

么想的。而杨子从“歧路亡羊”这件事中总结出了经

验教训,发人深省。

  

杨朱是战国时期一位很有影响的思想家。他 家境优裕,养了许多僮仆料理家务。平日里,杨朱 一心为前来求学的弟子讲学,与邻居绝少往来,彼 此相安无事。

而杨朱的邻居是一个养羊专业户,有一次丢 失了一只羊,便全家出动到处寻找。并且来请杨 朱派他的僮仆一起帮忙。
  杨朱便让几个僮仆去协 助寻找。

黄昏时分,找羊的人们陆陆续续回到家中。 杨朱问邻居:“羊找到了吗?”邻居叹口气说:“别提 了,整个儿白忙,连个影子都没看到。”杨朱说:“那 么多人连一只羊都找不到,未免太奇怪了。羊难 道能飞上天去?”邻居说:“都怪那该死的岔路太多 了,岔路之中又有岔路。
  人没有岔路多,谁也弄不 清羊究竟是从哪条路上走掉的,当然找不到了。”

杨朱听了似有所思,点了点头道:“哦,是这么 回事。”

邻居走了之后,杨朱一直愁眉不展,若有所 思。他的学生见老师的样子感到迷惑不盤 忍不住问:“不就是丢了一只羊吗,并不是什么了

不起的大事。
  何况羊又不是您的,您何必这样烦 恼呢? ”可杨朱说:“即使是我丢了羊也不是什么了 不得的损失,我不是为一只羊发愁,而是由这件事 联想到治学。如果在学习上不求专一,而是东抓 一把、西抓一把,到头来岂不像在岔路中找羊一 样,一无所获吗?”

后来有个叫心都子的说:“大道以多歧亡羊, 学者以多方丧生。
  ”意思是说:大路上有很多岔路, 所以找不到羊;读书人如果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 误入歧途,虚度一生。

歧路:岔道。亡:遗失。比喻 事理复杂多变,使人迷失方向,不知所从。典出《列子.说 符》:相传战国时,杨之的邻居把羊丢失了,带领全家大小,还 请了杨之家的僮仆一起去找,也没有找到。杨之问:“要那么多人去找一只亡羊吗?”邻人说:“岔路很多,岔路之中又有岔路,不知上哪条路去找。”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中 庸第二五章一》:“而诸儒之言,故为纷纠,徒俾歧路亡羊。总 以此等区处,一字不审,则入迷津。”

  杨子之领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领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有岐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1、说说下列各句中“之”字的含义、用法有何不同:
(1)杨子之领人亡羊——
(2)吾不知所之——
(3)奚亡之——
(4)何追者之众——
2、补出省略成分: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
3翻译句子:
歧路之中有岐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4、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1)解释下面“之”字
杨子之邻人亡羊————的
又请杨子之竖追之(后面的那个“之”)————羊
(2)补出句子中的省略成分
既反,(杨子)问:“获羊乎?”(邻人)曰:“亡之矣。
  
(3)翻译句子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岔路里面还有岔路,我们不知道羊在哪条路上,所以就回来了
(4)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客观事物错综复杂,干什么事情,都必须专一,不能三心二意,见异思迁。
  如果毫无主见,见到岔路就想另走,那就会歧路亡羊寓言所告诫的那样,到头来是会一无所获。
“歧路亡羊”,比喻因情况复杂多变或用心不专而迷失本性、迷失方向,误入歧途,一无所成,后果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