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是战国名将,其历史地位不输白起廉颇,乃是武庙十哲之一,与孙武张良等人并列!而在那个名将辈出的战国时代,能与乐毅一起享此殊荣的不过也就吴起与白起两人赵孝成王。他们一个是魏武卒的缔造者,百战百胜,一个是秦帝国的杀神,百万人屠!

赵孝成王:长平之战时,名将乐毅就在赵国,赵孝成王为何弃之不用?

赵孝成王:长平之战时,名将乐毅就在赵国,赵孝成王为何弃之不用?

赵孝成王:长平之战时,名将乐毅就在赵国,赵孝成王为何弃之不用?

赵孝成王:长平之战时,名将乐毅就在赵国,赵孝成王为何弃之不用?

至于战国时期其他的名将,比如廉颇李牧,王翦父子等人,则是未能入选。如此可见乐毅有多厉害赵孝成王!毕竟那可是诸葛亮的偶像!

赵孝成王:长平之战时,名将乐毅就在赵国,赵孝成王为何弃之不用?

不得不说,乐毅确实是个狠人,当年齐国多厉害?南击楚,西伐魏,破宋退赵,扩地一千余里赵孝成王!齐湣王更是与秦昭王共商尊为帝,号位东帝。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差点被乐毅灭了国!公元283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一路高歌猛进,连下70余城,打到最后,齐国只剩下莒城、即墨两座城池。

如果不是燕昭王多疑,听信谗言,临阵换将,犯下兵家大忌,齐国或许早就被灭了!

当然,即使齐国最终翻盘成功,但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再不复当年之勇,从此退出了争霸舞台!

所以,乐毅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而值得一提的是,长平之战时,乐毅正好在赵国,为赵国客卿!

可是赵王为什么不选他去替换廉颇而冤资历尚浅的赵括呢?

原因有很多,我总结了一下,可以分为一下几点!

第一,年事已高,不复当年之勇,长平之战离乐毅伐齐已经过去了二十余年,乐毅已经到了该退休的年纪!

第二,他不姓赵,虽然乐毅算是赵国人,但他曾有为别国效力的经历,在赵国养老期间,他同时还担任这燕国的客卿。廉颇忠心侍赵这么多年,结果尚且如此,同样不信赵的乐毅自然不在考虑范围内!

其实不仅乐毅,田单也在赵国养老(也不算养老,人家过来出将入相,也还是给赵国干了不少事儿),就是那个用火牛阵帮齐国翻盘的狠人!

但田单齐国人,同样年纪大了点,赵王估计是喜欢年轻人!最终选了赵括!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

赵孝成王:长平之战时,名将乐毅就在赵国,赵孝成王为何弃之不用?

嬴政也叫赵政,难道是因为他在赵国出生吗?非也,这要从秦国宗室祖先说起。

赵孝成王:长平之战时,名将乐毅就在赵国,赵孝成王为何弃之不用?

赵孝成王:长平之战时,名将乐毅就在赵国,赵孝成王为何弃之不用?

赢姓的起源上古有八大姓氏,分别是姬、姜、姚、嬴、姒、妘、妫、姞。这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全部为“女”字部首,体现上古时期母系社会的风貌。

黄帝的孙子为颛顼,颛顼有一个后代叫大费,他跟着大禹治水有功,又善于驯化鸟兽,大禹为了奖励他的功劳,赐予“嬴”姓,这便是“嬴”姓的由来。可以看出“嬴”姓是黄帝的后代,“嬴”姓出自“姬”姓。(黄帝为姬姓)

秦国的由来大费也被称为伯益,他有一个后代叫蜚廉,蜚廉有两个儿子,分别叫恶来和季胜。当时正值商纣王时期,恶来助纣为虐,周武王伐纣后被杀,他弟弟季胜活了下来。

季胜有一个后代叫造父,生活在周穆王时期。造父善于制作马车,也善于驾驭马车,因此成了周穆王的御用车夫,曾经他驾着马车带着周穆王来到了昆仑山,见到了传说中的西王母,周穆王还因此与西王母留下了一段情话。

周穆王在昆仑与西王母你侬我侬时,国内传来徐国徐偃王叛乱的消息,造父驾车日行千里,把周穆王送回都城,顺利平定了叛乱。为了奖励造父的功劳,周穆王将赵城赏给了造父,赵城就是现在的山西洪洞,自此之后造父的后代以“赵”为姓氏。

造父有一个侄孙叫非子,也善于养马,因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在了秦邑(陕西天水附近),还让其恢复“嬴”姓,这便是秦国的由来,非子也被称为秦非子。

周幽王时期,西戎攻入镐京,西周灭亡,秦人护卫平王东迁有功,周平王准许其立国,秦国正式成为诸侯国,第一任秦王为秦襄公(伯爵国)。

因此秦国国君为“嬴”姓,他们又都是造父的后代,所以为“赵”氏。

秦国与赵国的渊源周幽王无道,造父的七世孙离开镐京,来到晋国,成为晋国大夫,后来赵氏与魏氏、韩氏、智氏、范氏、中行氏成为晋国六卿,瓜分了晋国大权。

六家互相攻伐,范氏、中行氏先行垮台,智氏一家独大,想要先除掉赵氏,结果被赵氏联合魏氏、韩氏打败。晋国公室名存实亡,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纷纷独立建国,这便是韩国、魏国、赵国,史称“三家分晋”,这也是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线。

如此来看,秦国与赵国拥有同一个祖先造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