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个典故就出自赵孝成王赵孝成王。
赵孝成王,名丹,赵惠文王之子。赵国在惠文王时期曾达到鼎盛,拥有蔺相如赵孝成王、赵奢、李牧、廉颇等文臣武将,实力强大。
可是到了孝成王手里赵孝成王,赵国因为他的愚蠢,在“长平之战”中,被秦国的白起击败,并被坑杀了四十万赵国的兵士,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事情的原委是孝成王赵丹受秦国挑拨,撤销了老将廉颇,而换了没有实战经验的赵括为将,结果导致了“长平之战”的失败。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赵国失败后,孝成王原本想重新启用廉颇,派出使者探视廉颇,是否还能胜任。廉颇自己也想继续为赵国效力,因为蔺相如等名臣都已经不在了,廉颇自己虽然也很老了,但对赵国依旧忠心耿耿。所以为了显示自己能够胜任,在使者面前,廉颇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又披上铁甲上马,表示自己还可以被任用。可是使者受廉颇仇人的指使,回禀孝成王时却说:““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意思是:廉将军即使已老,饭量还很不错,可是陪我坐着时,一会儿就拉了三次屎。于是赵丹认定廉颇已经不能用了,使赵国无人可用,进一步走向衰败。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典故就是这样来的。
大家好,我是智囊,关注我,每天一个智囊故事。
窃以为,没有什么区别,菜是原罪,你打不过别人怎么都是错。
秦国侵吞了上党以后还是要和赵国打,只是早一点晚一点的事。
但是,无论是否接收上党都得拿一个合适的理由。就是说,我接受上党,有123456条好处,我不接受上党有123条坏处,所以经过权衡利弊,我应该接受上党,因为利大于弊嘛!反之亦然。
但是到了孝成王这里,简直就是莫名其妙啊。
史记中记载,孝成王确实做了个梦,而且经过占卜,这个梦不是个好梦。按正常套路,如果我们普通人遇到做梦后占卜说这个梦不吉利,这个时候遇到事就应该很谨慎了。但是,这个梦,对孝成王来说,没有任何价值。
他还一厢情愿的认为别人把上党献给他是因为他“仁德”。从这个角度来看,这孝成王确实年轻。
但是接着孝成王给出了个合理的原因,出兵百万也不一定能得到七十座城。所以,秉着有便宜不赚王八蛋的原则,不要白不要。(这个理由有一说一,很合理)
平阳君赵豹提出来,你拿了这些便宜是要把虎狼之秦引过来的。他一下犹豫都没有,这便宜我非占不行。
咱们发现这个事,他从头到尾就没考虑风险的问题。
这就好比现代人追求高收益理财被骗了一样,就盯着高收益了,就没想过这里面有什么风险。
我能为孝成王找的借口就只有年轻了。唉,谁年轻的时候没干过几件蠢事?只不过他这几件蠢事做了以后,结果太惨烈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