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谢邀请徐树铮。
在第二次府院之争到直皖战争这段时间,徐树铮和张作霖度过了一段甜蜜期,在这段时间呢,徐树铮能够在奉系内部挂名,同时呢皖系有什么事情,张作霖也在后面为皖系撑腰徐树铮。所以说这个说法呢,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又不是特别的准确。
毕竟,徐树铮在北洋内部,天不怕地不怕,除了段祺瑞,就没有徐树铮佩服的人徐树铮。
小扇子徐树铮,他和皖系的联系是杨宇霆搭的线,这二人都曾在日本学习,徐树铮还是杨宇霆的学长。有一种说法,徐树铮枪杀北洋元老陆建章的时候,杨宇霆就在徐树铮的家里。
段祺瑞与冯国璋两人的交恶,爆发了北洋政府的第二次府院之争。段祺瑞为总理,冯国璋为总统。二人都是北洋系的中坚力量。只不过,段祺瑞由于常年在北京呆着,有声望有人脉却没有军队,冯国璋是有军队,但是却没在北京。他的势力在长江流域,所谓的长江三督就是他的嫡系。
在这时候呢,段祺瑞得知冯国璋在国外订购了一批军备,要起运到秦皇岛。段祺瑞特别担心这件事情,如果这批军备让冯国璋拿到,同时在直隶地区招兵买马,这问题就大了。徐树铮知道这件事之后,决定抢这批军备,但苦于人手不够,因此联系了杨宇霆,杨宇霆再找张作霖,最终这批军备到了奉军手里。在此情况下,奉军实力大增,同时呢徐树铮和张作霖也开始台前台后的眉来眼去,徐树铮还坐上了奉军副司令的位子。
但是在之后,徐树铮和张作霖便迅速交恶了。原因是双方的政见发生了非常大的分歧。这事说来也是徐树铮的事,段祺瑞迷信武力统一中国,决定要扫平南方的革命党势力,但是他自己没有兵,所以只能靠着徐树铮满世界拉外援。徐树铮选中了曹锟和张作霖的军队,希冀以名利和官位来诱惑这二人南下讨伐革命党。
这个时候呢,由于段祺瑞拿到了西原借款,也开始培养自己的军队。不过却不准备把自己的军队拉到前线。因此,徐树铮和张作霖便生出了嫌隙。再者,徐树铮不光要把奉系军队拉到南方去当炮灰,还克扣奉系军饷编练自己的军队。这让张作霖大为光火。
最终,由于徐树铮到处惹是生非,使得皖系和直系,奉系迅速交恶。曹锟与张作霖开始里应外合准备对付徐树铮和段祺瑞,那么在此情况之下,徐树铮竟然做出了杀掉张作霖的计划,趁着他在段祺瑞家吃饭,搞掉他。但由于段祺瑞的坚决反对,以及在饭桌上不断提示张作霖有危险,张这才得以脱险。
之后,曹锟与张作霖兵和一处将打一家,准备对皖系宣战,随即直皖战争爆发。我们都知道,这场战争以皖系的失败而告终。战争结束之后要惩办战犯,曹锟和张作霖基本上对于皖系的任何人都既往不咎,毕竟之前都是朋友,但唯独徐树铮,必须严办,最终不得已徐树铮流亡海外,直到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后,才在政坛复出。不过,很快的功夫就被冯玉祥干掉了。
朱钟琪给徐树铮家乡寄讽刺信之事确实存在过,要不过民国时期故事多呢。这事儿说起来颇有些趣味,你且听大狮道来。这事儿要从1900年说起,话说庚子之变之初,八国列强侵犯大清国,朝廷为了抵御洋夷,发出招募告示,以此招募有志之士报国投军。而徐树铮看到这份告示后,十分欢喜,他认为这是自己实现理想夙愿的大好时机,要效仿东汉班超投笔从戎报效朝廷。于是乎,这位有志青年偷了老爹的私房钱偷偷离家,前往投军。
儿子走了,家里乱了套,当娘的哭天喊地,指望这儿子读书有成,传宗接代,光宗耀庭呢,谁知道他却偷偷去当兵丁,这还了得,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老徐家香火就断了。老母亲放下身份,乘坐骡子车硬是追到清江府,好歹是找到了徐树铮,凭借一哭二闹三上吊愣是把儿子拽回了家。
回到家后,为了怕他再跑,老爹老娘不但眼不离身的看着他,还托媒人给他找了一门亲事,想用新媳妇拴住儿子的心。恰好有个叫夏宣的姑娘到了出阁年龄,而且门当户对,她父亲也是乡村塾师。婚成之后,徐树铮还是一心往外跑,要飞出笼中施展自己所学和抱负。哪知新娘夏宣不但不加以阻拦,还愿意出钱资助丈夫实现梦想。最终在小两口的苦苦哀求下,爹娘答应下来,徐树铮离家投军。
1901你那,徐树铮到达山东济南府,欲投时任山东巡抚、统领新建陆军的袁世凯。未曾见袁世凯之前,徐树铮写了一封手书,投至袁世凯府上,信中有几句话让袁世凯很感兴趣,这几句写的是“国事之败,败于兵将之庸蹇。欲整顿济时,舍经武无急务!”
袁世凯认为这个人有些才能,本想派人找他来亲自看看人品,但因为袁世凯正值母丧丁忧,因此暂不方便亲自接见。而袁世凯是个惜才之人,便委任山东观察使朱钟琪代替自己去考察一下这个徐树铮。
朱钟琪是文人出身,自誉才高八斗,因此酸儒尽头十足,且骄傲自大,见到徐树铮之后,根本没把这个后生放在眼中。而徐树铮呢,也自持学富五车,也不将朱钟琪放在眼中。两人见面之后,便各自引用古人经典来驳斥对方,谁也不给面子,最终不欢而散。徐树铮认为是袁世凯有意排此人来为难自己,因此毅然而然决议自行打拼,熬出点名堂再投他处。正待心灰意冷之时,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他的一生命运,使得徐树铮为其效命二十余载,这位“伯乐”非是旁人,正是北洋军阀头领之一的段祺瑞。
而朱钟琪呢?时候耿耿于怀,竟亲自写了封信寄到徐树铮家乡,信中满是讽刺之意,将徐树铮说成是个欺师忘祖、大言不惭之辈。其实看罢这些,你不难发现,天下万物讲究一个缘分。袁世凯若当时亲自面见徐树铮,徐树铮就要为其卖力,可他偏偏就错过了这个机会,非要派一个酸儒朱钟琪去见徐树铮,硬生生将一个将才之人拱手让与他人,说到底就是无缘,而历史就是这么有趣。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