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能够统一天下战国四大名将,是由秦国的综合国力决定的。

战国四大名将:战国四大名将秦赵各占两位,为何秦最终统一天下?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由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构成战国四大名将。

军事是综合国力的一个方面战国四大名将,军事强不等于国家力量大。就比如今日的俄罗斯,军事力量大,但经济实力相对落后。

秦国几代经营国家,并进行商鞅变法,秦国农业发展好,奖励军功,调动了国民的积极性,秦国的综合国力得到加强。强大的综合国力为军事提供了保障。再加上有优秀的军事将领更是如虎添翼。

赵国空有优秀将领,地盘小,在别的方面实力并不强大,

综上,秦国的实力强于赵国,秦国能够一统天下。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

战国四大名将:战国四大名将秦赵各占两位,为何秦最终统一天下?

战国四大名将指的是秦国的白起、王翦和赵国的廉颇,李牧,说法来自于南北朝时期《千字文》中的“起翦颇牧,用兵最精”。战国时期战乱频仍,名将辈出,这四人只是其中的优秀代表,那么其他人能不能和他们比肩呢,看看他们的战绩你就知道了。

战国四大名将:战国四大名将秦赵各占两位,为何秦最终统一天下?

1、白起

战国四大名将:战国四大名将秦赵各占两位,为何秦最终统一天下?

战国四大名将:战国四大名将秦赵各占两位,为何秦最终统一天下?

魏冉举荐,被秦昭襄王重用,一生征战无数,杀敌逾百万。

伊阙之战,白起首次作为主将领兵出征,全歼韩魏24万联军;

白起先后两次伐楚,第一次逼迫楚国割让上庸以及汉水以北土地讲和,第二次直接攻陷楚国鄢郢二都,彻底削弱了楚国国力,直到灭亡再也没有恢复;此战过后白起获封武安君;

华阳之战,面对赵魏联军,白起战略得当,歼灭13万人;

长平之战,白起的代表作,不再赘述,歼灭赵国45万人。

在白起的军威下,韩国、楚国、赵国、魏国瑟瑟发抖,秦昭襄王削弱六国赖白起之功。

2、王翦

王翦与他儿子王贲堪称灭国小能手,秦始皇灭六国,其中五国由王氏父子领兵。

公元前229年,秦军多次进攻赵国受挫后,嬴政任命王翦为主将攻赵,利用反间计除掉李牧后,王翦灭赵国;

公元前227年,荆轲刺秦王,嬴政暴怒派王翦进攻燕国,攻破燕国都城,燕王逃到辽东苟延残喘;

公元前225年,王贲率军进攻魏国,水淹大梁,魏国灭亡;

公元前224年,王翦率60万大军攻楚,击杀项羽的爷爷项燕,灭亡楚国,随后征服百越;灭楚之后王翦被封武成侯;

公元前221年,王贲率军攻齐,齐国投降。

3、李牧

李牧是赵国最后的良将,也是赵国最后的长城,“李牧死,赵国亡”。

前半生李牧在北方抵御匈奴,打得匈奴十多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

后半生被赵王召回秦赵前线,宜安之战,面对秦军名将桓齮,李牧筑垒固守,再利用赵军骑兵优势防守反击,大破秦军;此战过后获封武安君;

公元前232年,嬴政亲征赵国,兵分两路,李牧一攻一守,各个击破,嬴政只得撤军,自此对李牧留下了深刻印象;

公元前229年,王翦攻赵,两大名将本来有机会强强对决,然而王翦认为只要对面是李牧就难以取胜,因此建议嬴政想办法撤掉李牧,嬴政用反间计使得李牧被冤杀,李牧死后三个月赵国灭亡。

4、廉颇

相较上面三位,廉颇的战绩颇为低调,拿得出手的主要战绩有两项:

第一项是率军攻齐,表现勇猛,然而此战主角是燕国大将乐毅;

第二项是率军破燕,赵国长平之战战败,燕国觉得有机可趁,兴兵攻赵,廉颇率军击溃燕军,包围燕国都城,迫使燕国割城求和,在长平之战后仍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殊为不易。

除了以上四人,题目中所列司马错、赵奢、乐毅,均是战国名将,都有显眼的战绩,但是并不像上面四人那样“持续输出”。

司马错最大功绩是帮助秦国拿下蜀国,让秦国获得了粮仓,不过这次能轻易攻灭蜀国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巴蜀内乱;除此之外司马错并无作为主将取得的巨大战绩。

乐毅最大的辉煌便是率军攻齐,连下七十余城,打得齐国最后只剩即墨和莒两座城池,差点灭国,作为主帅乐毅的军事能力不容怀疑,就连后来的诸葛亮也是“自比管仲、乐毅”,但是还是需要指出,此次攻齐是燕国、赵国、秦国、魏国、韩国五国联合,除乐毅外还有廉颇、魏冉能名将参战,也算是“以多欺少”。

赵奢,赵国名将,一生有记载的著名战绩便是阏与之战,率军击败秦军,并无其他战绩,不过他的儿子赵括可比他“出名”多了,长平之战葬送赵国40余万青壮。

从上面可以看出,司马错、乐毅、赵奢三人都有代表战绩,可谓一战成名,不够并无其他亮点。

要是把这7人做个排名,我认为顺序应该是:王翦、白起、李牧、廉颇和乐毅并列、司马错、赵奢。